今年以来,城南新区以“工业转型441工程三年行动”为指挥棒,更加突出向存量要效益、向质量要后劲的思路,聚拢成拳、精准施策,全力服务优质企业在产能提升、产品提优、合作提效上大展拳脚。2月份,召开企业家座谈会,就全年怎么干、存在什么瓶颈进行会商;3月份,党政班子深入规上企业、高新企业、亿元企业把脉问诊、现场交办、会商解题;4月份,对各类涉企业政策进行“回头看”并完善提升。一个个实打实、硬碰硬的动作,掀起了新区创新创业的滚滚春潮。华能电缆在稳坐国内承荷探测电缆行业头把交椅的情况下,以分布式传感器系统研发生产和服务运行为二次腾飞引擎;金晖光伏与高特公司在金刚线母线开发上“小试牛刀”。正是龙头企业的创新创造和牵引拉动,绘就了城南新区经济发展的上扬线。
“实现十亿企业百亿梦,没有捷径可走。必须加大科技成果转化,集聚高端人才,培壮高新企业,我们才能在‘螺蛳壳里做道场’。”新区党工委主要负责人说。为此,城南经济新区着力打通实验室到工厂的最后一公里,放大智本与资本1+1〉2合作成效,唱好成果孵化、转化、产业化三部曲,政府出钱、出力将人才引到企业家门口,在人才链、创新链、价值链融合上不断放出大招。奥利思特借智桂林理工大学唐富顺教授,在非电行业烟气低温高效脱硝催化剂与装备的研发及产业化上“大展拳脚”;绿泉环保通过联姻“最强大脑”,跻身全国废弃处理设备十大品牌之一;北方动力以新能源汽车后桥焕发第二春;金诺尔、华强雷达、明晟新能源、八方冷拉等一批专精特新企业坚持小产品大创新,正成长为“黑马”。据悉,该区仅一季度就形成高层次校企合作项目27个,申报省级、扬州市级重大成果转化项目各1个,申报省“双创”团队1个、人才项目3人,授权专利54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6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