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巧妙划分小组
教师在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之前,应该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个性特点以及爱好等因素巧妙地来对学生进行分组,然后通过小组竞争的方式激发学生参与阅读学习的兴趣。比如说,教师在让学生阅读和人物描写有关系的文章《草房子》时,可以先将学生进行分组,然后让学生扮演文章中的人物角色桑桑、柳柳以及妈妈,进而加深学生对人物的理解,使其更加准确地掌握文章想要表达的内涵。
小组合作的阅读方式,不仅可以为学生之间进行交流和沟通提供平台,还可以锻炼学生的合作能力、交流能力。在这一过程中,不仅可以加深学生之间的友谊,还可以通过有趣的实践,让学生对阅读学习产生兴趣,进而实现开展阅读教学的目标。
二、准确制定目标
教师在应用合作学习方式开展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必须明确阅读教学的目标。只有在清晰的目标的指导下,学生进行阅读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小学生的心理和生理都还不成熟,在很多方面其思维都受到了限制,此种情况就增加了学生进行阅读学习的难度,因此,教师应该制定准确的目标,让学生带着目标来开展阅读。比如说,教师在让学生阅读故事类型文章《龟兔赛跑》的时候,可以让学生先快速浏览一遍文章,然后提出问题:为什么兔子比乌龟跑得快,最后兔子却输了呢?当教师提出这一问题之后,可以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在学生讨论完之后,教师可以让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来阐述整体的建议。在这之后,教师对学生的意见进行总结,进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内涵。
在小组讨论这一过程中,学生的思维会产生碰撞,不同的学生有着不同的意见,在最终达成一致的时候,学生的团队精神可以得到培养,而且学生能够听取别人的建议,这对学生以后的发展也有着积极的影响。另外,小组讨论还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学习的效率,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习知识,可以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进而确保阅读教学目标的实现。
三、实行适当引导
小学生掌握的知识并不多,而且其思维能力、逻辑能力等还有待提高。在这样的情况下,若是让学生单独来理解一篇文章是十分困难的事情,因此,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用了合作学习方式。但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还是存在一些问题,这样就导致学生对文章的理解不深刻,阅读教学的目标无法实现。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教师应该在应用合作学习方式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引导。教师可以参与到小组讨论中,若是在讨论中出现争议,可以给予适当的帮助,让学生之间的观点能够趋向统一。比如说,教师在进行古诗阅读教学的时候,应该先让学生对诗篇进行阅读,然后通过多种方式为学生营造学习情境,帮助学生融入到诗篇中。在这之后,教师可以将学生分组,让每个小组根据相关的资料来对诗篇中描述的情境、诗篇的主要情感等进行分析。若是小组讨论偏离了正确的道路,教师可以给予适当的引导,给学生指明讨论的方向,进而帮助学生深入地理解诗篇内容以及情感。
四、开展分层评价
合作学习可以为教师开展教学工作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让每个学生在小组中担任一个角色,既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又锻炼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但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教师应该通过反思等方式来解决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只有确保合作学习中没有不足之处,其作用才能充分地发挥出来,学生进行阅读学习的效果才能更加显著。同时,教师在进行评价的时候,应该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比如说使用小组间评价、自我评价以及小组内部评价等。将不同的评价方法结合在一起使用,可以提高评价的准确性,还可以弥补自身中的不足,进而提高阅读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