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高邮市区坐上到卸甲的公交车,沿着邮汉公路东行,二十分钟左右便可来到龙奔初级中学,一所淹没在喧闹的菜市场和拥挤的居民区的不起眼的初中。那里没有莺歌燕舞,只有巴掌大的素颜地和一群求知者的渴望;那里没有荡气回肠,只有简陋的设施和少数播知者的信仰。时光荏苒,蓦然回首间,瞥见经年里那寸悠悠然的似水流年。老师,你还好吗?
他,姓张,教数学。慵懒肥硕的肢体走起路来有点蹒跚,严肃的面部表情略带几分亲近感。
我是怕他的,从一开始就有点怕。我不喜欢写数学作业。许是看出了我的猫腻,他便借着几次测验分数下降的理由,要求我每星期的作业都要亲自拿给他检查。有时,实在不会写,便约上同学去老师家做作业,张老师也是格外尽心的,演算的每一步骤都仔细批阅,证明的几种方法重复讲解。对于这样的“家教”,张老师是不收任何费用的,还经常为学生们买来水果零食。写完作业,几个学生会围着张老师谈心,这时,没有害怕,我会忘了他是一个老师,俨然是一位饱经风霜的老者,痴迷地讲述自己在教学里遇到的故事。
“知识改变命运,学习成就未来”,张老师是信奉这句话的。对于龙奔初级中学,对于那里的每一个老师,都是信奉的,并且矢志不渝。所以,每天早上五点多老师便会风尘仆仆地来到学校,和学生们一起自习。学的已不是应试教育的知识点,而是希望的承接,低落在尘埃里的希望!
描绘不出中考的模样,不懂为何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满心欢喜地张望“重生”的日子快点到来,但是,却没有意识到张老师正在被岁月催得厉害。课上恰好看到老师扁扁的后脑勺上一小撮一小撮的白发,格外显眼。
现在,真怀念那些“痛苦”的日子。想起《青春无悔》里说,成长是憧憬和怀念的天平,当它倾斜得颓然倒下时,那些失去了目光的夜晚该用怎样的声音去安慰?
我现在也是一名教育工作者,大抵理解了当初老师的心境。成长是一瞬间的事情,风平浪静里积蓄着力量。
有时我在想,改革开放40周年来,中国不仅经济在快速发展,教育也进入了百花争鸣的“弄潮期”,也一定有很多很多的教育工作者如我一样,因为有了兢兢业业的教者的指导,现在正从他们手中接过接力棒,往前走,探索教育的本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