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特别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19年01月04日 星期五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盂城驿的古典建筑艺术(下)
  □  真启梁

  盂城驿鼓楼。门厅东侧为鼓楼。鼓楼的历史作用为值更报时、站岗瞭望、报捷庆典。也有早晚击鼓为启闭城门的信号。民间还流传,乾隆时盂城驿鼓楼正常报时,每隔一时辰“报更”一次,19时为定更,21时为二更,23时为三更,夜1时为四更,夜3时为五更,凌晨5时为亮更。定更快击18响,提醒人们准备休息,亮更快击18响,表示可以起床营生。其余更次为慢击,以免影响人们睡眠。盂城驿鼓楼高14.5米,呈正方形,屋顶为十字脊歇山式三重檐结构。三重檐结构漂亮、飘逸,给人以赏心悦目的美感,同时,取意“三重”,与史志记载盂城驿有“前鼓楼三间”寓意相吻合,不失历史真实性。鼓楼底座采用双围柱式柱网结构,即在其核心部位(中心区域)先立一正方形的四根“里围柱”,里围柱直插楼顶作为整个鼓楼的承重柱。该鼓楼里围柱直径四十厘米,作用有二,一是为了壮观,二是为了保证鼓楼之承重。鼓楼的一楼与二楼之间檐柱上端用二十只美丽的“斗拱”支撑着上层的重量。斗拱由若干个拱件层层垒叠,相互搭交而成。它既有悬挑作用,又具有装饰效果。斗拱一般用于庑殿建筑,它只用于宫殿、坛庙、官衙、重要门楼等。盂城驿鼓楼在此采用斗拱支撑烘托,既显庄重又露威严,非常得体适当。在二楼,在“里围柱”的外围每条边各设四根计十二根“外围柱”。里围柱与外围柱之间的部分便是鼓楼二楼的外走廊。外走廊里侧,即里围柱之间,每一边是六扇隔扇,隔扇中段为绦环板,下段是实木雕花裙板,上段为心屉,雕刻着表示吉祥的“万字纹”。外廊的外侧是寻杖栏杆(即圆形扶手),栏杆下两望柱间用实木雕花木板,为的是增加鼓楼高层的安全性。游客在此,便可扶栏凭廊远观四景,尽显儒雅风仪。明永乐御史、翰林院学士薛暄《登盂城驿楼》有“驿楼清望远,漫漫野湖平”句。明初学者吴与弼有《盂城驿》一首,称“都将古今兴,尽向驿楼书”。他还倚在驿楼,远眺高邮湖,作《高邮湖》一首:“图经旋展认邗州,童稚传闻老始游。一曲倚楼怀古调,烟空漠漠水悠悠。”

  三层鼓楼每层“飞檐”的四个翼角,全部蜿蜒伸出翘起,宛如十二只翅膀凌空欲飞,其美自然妙不可言,使人们再次回想起欧阳修老先生“有亭翼然,临于泉上”的锦句。二楼四周飞檐的檐下分挂着名人高官为修复盂城驿而撰写的匾额:“秦亭明驿”“置邮传命”“传宣政令”“古驿重光”“极目湖天”等,这些来自名人手迹的精辟赞语,正无声地提高着盂城驿的品位。鼓楼最亮丽、最吸引人的是十字脊歇山式楼顶。所谓“十字脊”就是鼓楼最顶端的正脊呈十字形。正脊由长条脊身和两端的脊头组成。正脊呈十字形,与鼓楼正方形的底座相对应,协调而庄丽。十字形两条正脊,四个脊头,正中一个宝顶,为人们祈福,保佑平安。鼓楼的宝顶是一个正立的宝葫芦,保佑人们福祉绵延。脊头,又叫兽头、龙吻、端头,昂首挺立,招财纳福。古建筑正脊的两个脊头为什么要用龙吻、望兽、鱼龙吻、哺龙头等形状做成?宋《营造法式》有这样的记述:“汉记,柏梁殿灾后,越巫言海中有鱼,虬尾似鸱,激浪即降雨,遂做其象于屋,以厌火祥。”古建筑的脊头有降雨厌火之意。久而久之,随着人们虔诚之心日甚,脊头就演化为不但能降灾,而且还能赐福。再说“歇山”。何为歇山建筑?歇山建筑的屋顶,是通过一个垂直山面之后再斜坡而下的屋顶建筑形式,故曰“歇山”。歇山建筑的屋顶具有造型优美、姿态活泼、适应古典环境等特点。歇山建筑被广泛应用,大者可作殿庭厅堂,小者可作亭廊舫榭,是古典园林建筑中运用最为普遍的屋顶形式。鼓楼的这种十字脊、歇山、龙吻、宝顶再配以古典特色的筒瓦,古色古香、端庄典雅,怎能不叫人百看不厌、流连忘返?

  盂城驿马神庙。盂城驿有马神庙一间,符合州志所载有“神祠一间”之意。马神庙建筑有正脊、兽头、翘角、筒瓦,为明末建筑风格。庙内供奉马王爷像、香案等。马王爷,三只眼,颇有威风。六月二十三日是马王爷的生日,要大搞祭祀活动,每年一大祭。另每月初一、十五一小祭。大祭由县令亲自出马主祭,小祭则在驿内举行,由驿丞主祭。《燕京岁时记》:“凡营伍中及畜养车马人家,均于六月二十三日祭之。”可见这大祭乃是一项大型的社会活动。盂城驿马神庙前有石马槽一只,百孔千疮,为明代饲马之用。另有上马石四只,饱经沧桑,为盂城驿“镇馆之宝”,据专家考证,乃秦汉之物。

  盂城驿驿丞宅。《高邮州志》载:“……驿北为驿丞宅一所,共房十二间。”盂城驿驿北的驿丞宅旧所已经无从考查了。现今的盂城驿景区西北角三层楼巷17号,有正屋三间,倒是标标准准的明代建筑,其建筑形制、材质体量、木雕风格是彻头彻尾、彻里彻外的皖南风格,与安徽黄山山口的潛口古民居群的古建筑别无二致。有文史工作者认为这是“马神庙”,但细考其地理位置与史志记载明显相悖。说它是驿丞宅,地理位置倒也相像,但这只能算是“孤证”,尚缺乏进一步的论据。如此实实在在的明代皖南风格的古建筑,湮没在一片低矮的民房之中,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隐匿在木椟之中。如能学习黄山的文物工作者,将散落的珍贵古民居迁移恢复至潛口古民居群那样,将三层楼巷17号的这座古建筑“移植”至盂城驿发展规划中的适合地段,周围再配以相对应的设施,定会使这颗夜明珠破椟而出,绽放炫目光辉。如今在盂城驿景区的东北角,“设”有驿丞宅一所,前后两进共房六间,中间一个天井,用回廊相连。从其外观上看,倒也有几分“形似”,但这两进建筑明显是民国时期的建筑,与清朝初、中期就已经“裁驿丞,归州县”的历史事件相去甚远了。其虚设的“驿丞宅”不可能是真正的历史上的驿丞宅。

  为什么历朝历代的驿站建筑都如此华丽?道理很简单,因为驿站馆舍是地方行政的门面。地方当政者清醒地认识到,馆驿建设的好坏,直接反映了地方行政的兴衰。他们一方面以整洁的环境、宽畅的屋宇、华丽的设施,博得过往官员宾客的欢欣;一方面又以驿亭桥造的整齐划一,标榜地方吏治的昌明。因此,在馆驿修建上,他们不惜挥霍奢侈,争奇斗胜,考究异常。奢靡之风,日盛一日,这是政绩工程使之然也。

  古盂城驿的建筑美轮美奂,古代驿站的建筑美不胜收。窥一斑而知全豹,通过对盂城驿古建筑的剖析,更能加深我们对具有五千年悠久历史的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的理解。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报告解读
   第03版:综合新闻
   第04版:特别报道
   第05版:公益广告
   第06版:副刊
   第07版:专版
   第08版:专版
高邮市民守则
以诚为本树形象 以信取胜谋发展
盂城驿的古典建筑艺术(下)
高邮报特别报道04盂城驿的古典建筑艺术(下) 2019-01-04 2 2019年01月04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