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专版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在2019年度企业家发展活动日大会上的交流发言(二)
~~~——在2019年度企业家发展活动日大会上的交流发言(二)
2019年01月03日 星期四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企业兴 高邮福
——在2019年度企业家发展活动日大会上的交流发言(二)
  专心发展  专注创新  专业服务

  □  市科技局

  过去的一年,市科技局始终坚持为企业提供科技创新服务,孜孜以求提升服务成效。

  一、勤思勤虑,念好服务企业“三字经”

  常问“企业需要我做什么”?一是一企一策引导,体现一个“准”字。实施“小升高”“高培强”的高新技术企业培育计划。全年获批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19家,总数达210家、列扬州各县市区第一。省级高新技术企业入库培育达42家。各类科技项目再创佳绩,欧力特公司获批省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省重大成果转化项目达11个,总数位居扬州各县市区前列。二是一心一意谋划,突出一个“精”字。深化知识产权强企,服务企业夯实创新基础。全年累计申请专利7350件,授权4298件,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9.12件、增长近40%,3项指标增幅及完成率均稳居扬州各县市区第一。三是一步一脚印对接,力求一个“实”字。成立扬州市技术产权交易市场高邮分中心,累计帮助200家企业对接引进科技成果84项,累计实现技术交易合同备案额近亿元。服务45家中小企业通过“苏科贷”等融资近1.5亿元,40家企业兑现扬州创新券590万元。

  二、善谋善为,打好服务企业“三张牌”

  常问“我能为企业做什么”?一是做优服务企业创新发展的“招牌”。激发企业主体创新活力,11家企业跻身省级三站三中心行列,龙腾公司获批省级院士工作站。积极推进中汽研工程院高邮分院以及汽车检测研发基地、中科院过程所高邮先进材料科技园落地建设。高新区获批省众创社区,城南新区获批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全市科技产业综合体总面积达30.9万平米,累计新入驻企业100家。二是做靓服务企业创新发展的“品牌”。项目化、高效率推进“聚才创新”特色品牌工程,累计组织拜访大院大所近50家,签订校地、校企合作协议60多份,拜访高邮籍在外成功人士60多人,与15家高校达成创新载体平台共建意向。三是做响服务企业创新发展的“名牌”。市产业技术研究院、科技镇长团、高层次人才协会——“院团会”联动服务,走访调研企业230多家,促成校地、院地项目合作68项,服务引进科技成果转化项目30多项。举办政策宣传、业务辅导及成果路演专题讲座14场,培训人员近3000人次。“院团会”已成为我市人才科技服务的“名牌”,受到省市领导肯定,新华社等中央、省市各级媒体予以关注和报道。

  三、久久为功,下好服务企业“三步棋”

  常问“我如何更好服务企业”?一是集聚资源,下好服务企业创新的“先手棋”。新的一年,我们将着重梳理“聚才创新”工程大院大所拜访成效,对意向合作项目再跟踪、再洽谈;对框架合作项目再对接、再落实;对签约项目促实施、快启动。举办一次大型招才引智活动、两次科技成果路演对接会。发挥科教资源聚合效应,努力服务企业创新转型,计划全年引进高层次人才30名以上、建成创新创业载体5万平米以上、引进转化科技成果20项以上。二是致力引导,出好服务企业创新的“棋后招”。加大上级各项科技创新政策的宣传、贯彻、落实力度,举办政策宣讲《科技讲堂》15场次以上,进一步完善本级政策体系,确保政策“红利”入企惠企助企。全年力争培育高企50家以上,实施各类科技计划项目110项,申报省、市级项目70项以上,培育实施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13个以上,培育各类人才项目10个以上;力争专利申请7000件,授权3500件。三是强化支撑,谋好服务企业转型的“创新局”。强化各类载体平台为全市企业创新转型提供优质服务。突出重点,精准梳理1-2个新兴产业,依托1-2所高校院所,规划1个科技产业园,成立1家国有公司,运作1家招商公司,组建1支产业基金,谋划1套商业模式,寻求招才引智、成果转化、技术转移新突破。持续放大“院团会”联动效应,全年收集人才、科技需求200项以上,力争创成扬州市级以上企业研发机构15个,帮助超过150家企业争取科技融资、扬州创新券1.8亿元以上。

  服务企业不是一句口号,需要身体力行、全力以赴。科技部门将一如既往做好校企合作的“黏合剂”、企业创新的“催化剂”、转型发展的“润滑剂”,为全市企业提供一流的科技服务和创新支撑,努力奏响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的最强音!

  立足服务勇于担当  护航发展矢志不渝

  □  市委政法委

  过去的一年,市委政法委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提出的“三服务”中心工作,以担当的精神找准政法机关定位,着眼大局保稳定,立足政法谋发展,全面部署开展政法系统“护企安商”服务年活动,努力与企业发展同频共振,为推进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的政法保障。

  一、坚持系列化推进,始终心系企业发展

  近两年,市委市政府连续召开企业家发展大会,全面部署实施“三服务”行动。我委紧紧把握“以服务企业为己任”的鲜明导向和强烈信号,全面解放思想,把开展政法系统“护企安商”服务年活动作为今年政法工作与经济发展的最佳结合点,作为今年政法工作的“五大目标”之首,成立由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任组长,其他政法成员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并下设办公室,全程负责活动的督查推进。为确保活动效果,市委政法委于去年3月召开政法系统“护企安商”服务年活动动员大会,并下发《全市政法系统“护企安商”服务年活动实施方案》,明确目的意义、工作措施和步骤要求。通过《高邮日报》联办专栏、《护企安商工作简报》和高邮公安微警务、高邮法院等微信公众号,广泛宣传政法机关开展“护企安商”服务年的动态、举措和成效,在全社会营造良好的护企安商氛围。11月5日,《江苏法制报》以“高邮三零服务护企安商”为题专题报道我市相关经验做法。前不久,扬州市委政法委专程来邮调研,并在扬州大市进行推广。

  二、创新个性化服务,全面满足企业需求

  政法各部门建立与重点企业挂钩联系制度,实行定期走访和主动下访,面对面征求企业家的意见和建议,进一步融入企业,摸清实情。市委政法委充分发挥平安企业创建的牵头职能和向企业派驻法治指导员的专属优势,全方位搜集掌握企业的所需所盼,按照“是否有利于企业生存发展、是否有利于维护群众合法权益、是否有利于社会和谐稳定”的原则,指导市政法各部门窗口服务单位出台了各类便企利企措施。市公安局各派出所建立辖区企业“警方护企工作群”,全天24小时与企业及时沟通,得到企业家们点赞。市检察院对“检察为民服务中心”进行升级改造,更名为“12309检察服务中心”,及时更新行贿档案系统数据,推出更加优质的检察服务。市法院实施护企安商“四联四促”活动,针对在审理涉企案件中发现的共性问题和需要预警提示的问题,及时发出司法建议11份,帮助企业整改问题,消除隐患,防范风险。市司法局专门设立企业公证预约服务机制,并实行节假日全年无休,极大方便企业公证业务办理。市民政局组织涉企行业协会会费专项审计,进一步规范会费收取和使用,有力促进行业内企业有序健康发展。市残联开展了多期残疾职工职业技能培训班,满足企业用工需求。

  三、提供专业化保障,着力解决企业诉求

  以零容忍的姿态,严查涉企案件,严打涉企犯罪,对涉及企业和企业家的案件坚持做到快侦快破。12月8日,市公安机关速破一起企业家遭敲诈勒索500万元的案件,彰显了政法部门护企安商的决心和能力。针对各类“闹事”“阻工”等影响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的矛盾纠纷,政法各部门超前介入、主动作为,及时帮助企业解决问题、化解矛盾、促进生产。如针对金融纠纷上升的形势,市法院专门设立“金融巡回审判点”和“金融案件诉调对接工作室”,全力防范区域性金融风险。此外,我委注重加强检察机关、公安机关和审判机关的配合,形成保护和促进企业发展的强大司法合力。据统计,全市去年共破获涉企案件36起,抓获犯罪嫌疑人43人,为企业挽回损失5200余万元。市法院加大生效判决的执行措施和力度,帮助企业执行到位案件款4.196亿元,收到企业感谢信、锦旗12份。

  新的一年,我委将组织政法各部门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在总结去年工作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巩固提升相关工作机制,着力为民营经济和企业发展壮大贡献更大的政法智慧和力量。一是深化干警驻企活动。为全市所有规上企业至少配备一名政法干警,明确人员职责,实行公示上岗。同时,根据各类企业的不同需求,提供定制化的法治服务。二是维护企业合法权益。牢牢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变以往的机械执法为担当执法,依法保护企业家的人身自由、合法民事、自主经营、合法财产、知识产权以及胜诉执行等六项权益。三是提升法治服务水平。对涉及企业和企业家的案件在一周内反馈查处进展情况,对政法各部门窗口办理的涉企服务事项,力争比规定办理时间缩短2个工作日以上。四是强化风险防控措施。每季度通报涉企治安情况、案件查处结果和风险防控提示,突出风险预警防控,推动法律保护关口前移,促进民营企业依法决策、依法经营、依法管理、依法维权。

  外引内培建好人才“蓄水池”

  激发企业创新发展“内动力”

  □  市人社局

  过去的一年,市人社局秉承“服务企业就是服务经济发展”的理念,以基础人才和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招引使用为重点,外引内培建好人才“蓄水池”,以人才引领支撑企业新旧动能转换,全面激发企业创新发展的内生动力。

  1、“双轮驱动”跑出引才“加速度”。一是全面开展“才聚邮城”引智活动。组织全市195家次企业赴45所省内外高校开展招聘活动,达成来邮工作意向4100余人。组织4家企业赴长春、广州开展博士人才签约活动,达成合作意向4个。帮助我市企事业单位招引本科以上人才1012名。二是借助暑期实践活动引才聚才。组织清华、浙大等高校博士进企业开展暑期实践,推进产学研合作,帮助企业解决技术难题6项,开展技术培训2场。组织114名武汉理工大学生来邮暑期见习,为高校毕业生在我市企业就业打下了基础。

  2、“三驾马车”助推蓝领人才培养。一是创新蓝领人才培养模式。利用企业现有实训场地和设备,组织上门培训。全年新培育高技能人才1315人,企业职工岗位技能提升培训9860人。二是试点企业新型学徒制。创新企业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在4家企业开展首批企业新型学徒制试点。三是以赛代培助人才成长。推荐65名技术能手参加扬州市级以上技能大赛,组织我市优秀蓝领人才参加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全国选拔赛观摩活动。 

  3、聚力创新多途径供给蓝领工人。一是开展“以工引工”活动,组织召开外来务工人员座谈会,请外来务工人员在春节返乡期间,介绍家乡劳动力来邮务工。二是与陕西米脂、云南沧源建立就业扶贫劳务协作关系,开展实地招聘活动3次。三是积极开展与国内知名人力资源服务公司合作,引进天坤国际集团、江苏领航等国内知名人力资源服务公司,并入驻我市人力资源市场参与企业用工服务。全年共引进域外劳动力5012人。

  4、政策驱动打造人才集聚地。一是狠抓政策落实奖励聚才。全面落实“人才新政18条”,出台我市《关于加强企业人才引进工作实施办法》《企业专业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奖励办法》和《企业引进人才住房保障实施办法》,为2017年度引进的321名本科以上人才发放工资外生活补贴和社保补贴160余万元,为97名专业技术人才发放一次性奖励26.2万元。二是鼓励企业招才引才。为企业发放引才奖励资金83.9万元,为11家小微企业吸纳的91人次高校毕业生,发放就业社会保险补贴46.8万元。三是拆除人才流动“玻璃门”。深化人事人才工作体制机制改革,出台《关于促进人才双向流动的实施意见》,实施更加积极的人才双向流动制度,进一步畅通人才调出调入通道,让人才来得放心、留得安心、走得顺心。政策出台后,异地调入机关事业单位人员5人,解决了包括扬州嘉和新能源公司引进的硕士人才张政夫妻两地分居问题,真正让人才在企业安下心、留得住。

  2019年,我们将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1、根据企业需求,开展定制化人才招引工作。依托“人才工作联络服务站”高校资源,为企业开展定制化的人才招引服务。谋划出台相应的招工补贴政策,对引进外来务工人员并连续使用6个月以上的给予一定补贴。依托人力资源市场组建市人力资源服务中心,腾让1000平米办公用房作为中心办公场所,计划全年引进国内知名人力资源服务公司15家以上。重点在安徽等劳动力资源丰富地区开辟新的劳务协作基地,入驻当地开展驻点招聘;全年计划组织企业外出招聘活动35场以上,帮助招引基础性人才2000名以上。在引导企业通过市场来配置劳动力资源的同时,发挥政府“有形之手”的引导、支撑、协调和保障作用,更好服务企业用工。

  2、加快人才培养,不断提升技能人才水平。举办技能状元大赛等各类技能培训活动,帮助申报“首席技师”“技能大师工作室”“名师工作室”,培育一批我市特色产业技能人才。组织相关职业(工种)的技能大赛,多渠道、多途径培养“蓝领工人”。进一步扩大企业新型学徒制试点范围,在全市选择10家重点企业开展新型学徒试点工作,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技能人才保障。全年组织各类竞赛活动5场以上, 培养高技能人才1000人以上。

  3、精准持续发力,确保各类人才在邮集聚。持续抓好省、扬州市人才项目、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的申报服务工作,全年新增省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家以上。强化企业专技人才职称提升工作,提高企业专技人才培训班举办频率,帮助企业专技人才提升职称,解决企业转型升级过程中职称资质需求。进一步搭建人才培训平台,与高校合作开展企业家能力提升培训班,不断拓展我市企业家战略眼光和管理水平。全面推进人才双向流动制度,进一步破除人才流动的体制机制障碍,畅通人才流动渠道,促进更多的人才向企业流动。

  服务项目强发展  加快经济新腾飞

  □  开发区党工委、管委会

  过去的一年,开发区紧扣解放思想新思路,紧锣密鼓、一招不让加快重大项目建设,提前完成新开工10亿元以上重大项目6个,其中工业重大项目4个,占全市总数的57.1%;完成10亿元以上新竣工项目4个,占全市总数的66.7%;列扬州投产达效项目库的15个项目全部通过认定。全区全年实现入库税收15.2亿元;公共预算收入8.1亿元;工业开票销售净增突破70亿元,总量突破255亿元,占全市净增总量的50%以上,为全市经济腾飞发展增添了新的动能。

  一、创新理念,打好项目落地“主动仗”。秉持前瞻的服务理念,项目服务从项目招引和落户开始。一是精准嫁接推进项目顺利落地。碲化镉薄膜电池项目洽谈过程两度陷入僵局,我区先是引进央企新华水力进行合作,解决原项目企业资金、市场难题;后又力邀扬州、高邮主要领导与中科院专家多次到公司总部登门拜访、协调对接,有效化解股权占比、知识产权等合作问题。目前该项目已报中核集团审批,项目总投资达50亿元,一期建设投资15亿元。二是破解审批难题推进项目快速落地。风帆电池项目环保要求严、产业准入门槛高、审批难度大,为此,一方面做好企业新上先进设备、技术的宣传引导;同时有效调节铅排放资源,及时向上级部门汇报项目一流的环保工艺情况,找准了规范审批的方法路径。目前该项目已成为中船重工集团在扬州投资的第一个投产项目。三是化解风险推进项目平稳落地。清水潭温泉项目原项目单位投资实力不足,项目开工后一直停滞。为加快清水潭景区打造速度,我区在积极洽谈新投资方的同时,聘请专业法律团队,与市级部门多次会商会办,成功终止原协议并妥善处理好相关矛盾,有效化解法律风险。目前该项目已进入实质性建设阶段。

  二、全力服务,提升项目建设“加速度”。大力弘扬不辞千言万语,不怕千辛万苦,不惜千方百计的“三千”精神,全力以赴推进项目建设。一是基础设施配套快。坚持高起点、大手笔为企业配套服务,将基础设施建设作为推动重大项目的着力点、突破口。晶樱光电项目通常需要一年半才能完成的110KV供电专线架设,只用4个月就建设完成。二是代办帮办见效快。在全市率先成立代办服务办公室,明确6名专职代办员,全年为企业代办帮办事项共计275件。只用3个工作日就为计划上市的晶樱光电办理好了立项批文;德润光伏项目从立项审批到办结施工许可证只用了39个工作日,实现“审批用时最少”的帮办效果。同时,率先实施“区域审批”改革,为项目缩短审批时间、节约费用成本。三是引导扶持推进快。在光伏市场行情不稳定的形势下,积极落实上级文件精神,政企抱团全力服务实体经济,对光伏企业共投入产业基金2.1亿元,支持光伏产业转型升级,预计2019年落地10亿元以上光伏产业项目3个。

  三、高效规范,提供项目推进“保障包”。积极强化工作创新,提升工作效率,做到高效规范、组织有序、措施到位,为项目建设提供切实有效的保障。一是创新突破要素制约。为确保项目供地、维护被征地农民合法权益,在全市率先执行省政府93号令。全年共完成两批次4条道路建设及当年报批项目、3个例行督察项目征地涉及人员的参保工作,涉及用地804亩,参保人员688名。二是提速推进征地拆迁。全力推进文游台村、奥林村城中村改造地块征地拆迁工作,区党政领导班子成员全部参与、一线指挥,组建了5个工作组,25天顺利完成全部264户征地拆迁任务,为加快项目建设争取了宝贵时间。三是完善落实体制机制。成立项目建设与经济发展专线领导小组,坚持挂牌作战、挂联负责、例会推进和考核督办机制,分解指标任务,细化责任到人,有序保障项目建设推进落实。

  新的一年,开发区将进一步扛起重大项目建设责任,提升完善项目服务,抓细抓实服务内容。重点推进国信二期、碲化镉薄膜电池、6GW高效光伏电池智能制造项目列入省重大项目库;完成10亿元以上制造业重大项目新开工6个、新竣工6个,确保实现50亿元项目招引落户,力争百亿项目实现历史新突破,以高质量的项目建设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为建设“强富美高”新高邮作出更大贡献。

  做地方金融平台  为实体经济服务

  □  市国投公司

  市国投公司是一家专门从事轻资产运营的公司,通过市场化的投融资运作,促进民营企业发展,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借此机会,将公司现有业务及计划推出的项目向各位企业家作个汇报。

  一、现有业务运营情况

  1、企业发展资金。主要为企业提供贷款过桥服务,帮助企业贷款到期后顺利转贷,基金规模1亿元,已累计帮助企业成功转贷61.59亿元。

  2、基金投资业务。一是股权投资基金,主要助推企业走向资本市场,与深创投成立的苏中基金投资日兴生物,企业已进入上市辅导期。二是园区发展基金,主要支持企业新建(购置)厂房以及设备投资,已投资道爵汽车、晶樱光电、星浪光学、欧力特、润远建设、康正生物等企业。三是PPP订单基金,主要针对“订单融资难”的问题,助力重点企业走出去,承接大项目,已协助承煦集团、豪纬交通、奥利思特等企业成功承接多个外地优质项目。四是区域发展基金,主要扶持东部乡镇特色发展,已投资支持界首恒辉机械建设新厂区,协助甘垛引进根源精机和纵横体育项目。

  3、担保业务。一是设立金融实业贷,为企业新增贷款提供增信担保,已累计为百余家企业提供新增贷款担保5.52亿元,资金成本控制在5.7%以内。二是成立国有担保公司,收购邮都担保公司的民营股份,组建纯国资政策性担保公司,担保费率从4%下调至1.5%以内,运营两个月已为12家企业提供融资担保7550万元。

  4、不良资产处置业务。组建兴邮资产公司收购银行不良资产,帮助银行降低不良率,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投放力度,已收购不良资产28笔,计1.3亿元。

  二、计划推出的项目

  1、抵押物增信担保。不动产抵押贷款是实体经济融资的主要方式,我市不动产抵押贷款规模70.9亿,抵押率低于50%的贷款有8个亿。今年,国投公司将重点推出现有抵押物增信担保业务,企业将抵押物抵押给担保公司,担保公司提供担保,银行按抵押物估值的100%提供融资,此产品计划全年为企业提供融资2亿元以上。

  2、应收账款质押融资。针对中小企业和成长性企业缺少房地产类抵押物的现状,国投公司将重点推广应收账款质押融资业务,由企业将可靠的应收账款质押给担保公司,担保公司提供担保,银行向企业提供融资,此产品计划全年为企业提供融资1亿元以上。

  3、试点信用担保融资。在风险可控的基础上,开展企业融资纯信用担保试点,帮助处于成长期且缺少抵(质)押物的优质企业化解融资难题,全年计划试点企业不低于10家。

  4、基金直接投资。创新投贷联动模式,通过园区企业基础设施建设基金、设备投资基金、PPP订单基金、兴东基金等产品,加大对成长型企业的资金支持力度,全年计划投资项目15个,投资金额不低于3亿元。

  三、联手部门优化融资政策体系

  1、建立“银政担”合作模式。与市财政局联手,构建“银政担”合作模式,建立银行、担保公司、政府共同承担融资风险的机制,完善政策性担保公司风险补偿与补助政策,力争为企业提供融资3亿元以上。同时,争取纳入国家再担保体系,为实体经济融资共担风险。

  2、制定政府类应收款项质押协助制度。我市民营企业与政府部门和国有公司之间形成的各类应收账款为优质资产,今年计划由市财政局(国资委)牵头制定政府类应收款项融资协助办法,明确各相关部门、园区和国有公司配合银行与担保机构出具质押回函,为实体经济融资服务。

  3、推出政府采购便利贷。由市财政局牵头制定政府采购便利贷操作办法,企业凭中标通知书申请融资,市国投公司协调金融机构在15个工作日内放款。

  4、推广工程履约保函。为减轻建筑企业在中标后缴存保证金的资金压力,国投公司与市城建局联手从1月份起推出履约保函代替保证金的业务,今年还计划将此项业务推广到所有涉及工程建设的部门和国有公司。

  各位领导、各位企业家,市国投公司将充分发挥地方金融平台的作用,服务高邮实体经济,助力企业发展壮大,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综合新闻
   第03版:专版
   第04版:专版
   第06版:特别报道
   第07版:教育园地
   第08版:专版
高邮市民文明行为10条
企业兴 高邮福
高邮报专版04企业兴 高邮福 2019-01-03 2 2019年01月03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