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副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18年11月27日 星期二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老爷子的信
  □  陈景凯

  一天,翻抽屜找东西时,在角落里看见卷着的一团纸,展开一瞧,是一封信,是一封老爷子多年前写来的信。几十年里我们父子之间写过许许多多的信,他的来信我都一摞摞捆扎成小捆,收放在橱顶的纸箱中,这应该是漏下來的一封。几次搬家,可能不小心散失过几封(因为网上曾出现过出售漫画家陈惠龄给儿子的信这样讨厌的事),他写来的信都保存着。

  捧着这微微发黄了的信纸,看着这熟悉整齐端正的字,回味着他慈祥的笑容,享受着他的关爱……唉,一直精神矍铄、身体康健的老人,大家都憧憬着再过一年要为他热热闹闹地办场百岁寿辰,谁也没想到,竟匆匆地走了,走得让大家回不过神来。

  坐在桌前的老爷子,不是作画必是写信。他寄稿要给编辑写,他做编辑要给读者写、给作者写,更多的是给漫画界的朋友写,给求教的年轻人写。他写得很认真,有些信甚至还打了草稿,斟酌以后才正式书写。当然,还给我们在外地生活、学习的儿女写,有了孙子给孙子写,重孙子上学认字了,他还会给重孙子写。老爷子爱写信。

  每天的信,少则一两封,多则七八封,重要的信要挂号,超重的信要加贴邮票。大家笑他,不抽烟、不沾酒、不会品茶,就舍得把钱往邮筒里扔。女婿送他节礼,也不忘买二百张邮票,放在书桌旁让他顺手撕用。他一生写过多少信当然说不清了。

  写信、发信、收信、读信是他一天生活中的重要内容。我在他的拎包里读过雕塑家滑田友早年的来信,读过华君武、方成等许多漫画大家与他探讨漫画艺术的来往信函,读过他与“青蛙漫画组”的数十封信件……这些,都让我学做人、学漫画受益匪浅。

  1960年,我离开南京的家,独自到徐州学习、工作。出了徐州火车站,在去师范学院报到的路上,见到三民街有个小门脸的邮局,顺脚进去买张明信片,早早给家中的父母报个平安。从此我们父子间50多年基本是一封来、一封回,书信不断。直至2014年初,收到一封不同寻常的信,不再是数页纸的长信、不再是清晣工整的字体,重复的两段话语还有多次的涂改……我惊讶老爷子的变化,从妹妹的电话里知道:老爷子病了。这是我收到他的最后一封信。

  2014年10月,老爷子走完人生99年路程,离开了我们,也离开了他喜爱的漫画。我们在整理他的书稿画稿时也细细地捆扎了众多的来信,分类装在几个大箱子里。我给他的信太多,拣了一些读来仍有回味的捆在一起,用秤一秤,竟有16斤。他要求我们常写信、写长信。他说你对家的感情越深,你要对父母说的话就多,你的信就会写得长、写得勤,我们就读着放心、开心。我有时会玩笑似地把几张信纸首尾用浆糊粘连成一个纸圈,这样读起来循环不止愉悦不尽,信就显得分外长了。有了电话,老爷子认为用电话太简短直接,不能尽意,留不下生活的痕迹,而一页信纸可以尽情倾诉,可以一读再读,逐字品味。在我们彼此的信中,还有一个有趣的现象是在文字之间会出现一些生动鲜活的简笔画,以画代字表述的意境一目了然,具体清晰,富有想象,比用大段文字省力许多。我们都是漫画家,会画,也懂画。

  收到老爷子的信,知道他在急切挂念我们,盼望听到孙子的童语趣事,想知道不在他身边的我们的生活琐事。

  收到老爷子的信,看着他开列的书目,我要尽快找来阅读,向他汇报学习的感受。

  收到老爷子的信,听着他对我发表的画作的批评,我要有新的作品去体验。上次信中写的错别字不可再错。

  收到老爷子的信,我知道他在等着我的回信,我岂能延误偷懒。

  ……

  拿着这封过去的来信,读着旧日的信息,记忆起逝去的欢聚,我似乎觉得,老爷子没有走。真的,信还在,没走远!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综合新闻
   第03版:副刊
   第04版:专版
老爷子的信
蛇皮袋
熟读《唐诗三百首》
不负如来不负卿(小小说)
面对庄稼,我时常无语(外一首)
高邮报副刊03老爷子的信 2018-11-27 2 2018年11月27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