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届高邮好人(道德模范)获得者12名个人(团体):助人为乐:阳光天使妈妈、陈秋菊;诚实守信:倪道权、薛巧云;见义勇为:王长山、房学鑫;敬业奉献:谭永山、徐国平、陈长海、王伟;孝亲敬老:陈瑛、王连弟。
第七届高邮好人(道德模范)提名奖18名个人(团体):助人为乐:张洪忠、赵宏银、马建勇、王民芳;诚实守信:林文清、鲁建才、王正东;见义勇为:徐明山,时金山,郭正忠、顾志平、李岑等3人,张维兵;敬业奉献:冯春娟、居舒、杨国银、张萍;孝亲敬老:陈春梅、陈凤、 陈金兰、 陈桃英等4人、黄桂闯、卢春宝。
中共高邮市委宣传部
高邮市文明办
一、第七届道德模范(高邮好人)获得者12名个人(团体)
助人为乐
■ 阳光天使妈妈
润物细无声 母爱助成长
阳光天使妈妈团成立于2014年12月,专注关爱各类困境儿童群体,团队成员128人,均为富有爱心有特长的妈妈们。“天使妈妈”们坚持以关爱孩子、提升自己为主线开展各项工作,先后组织了“同在蓝天下,快乐共成长”贫困儿童关爱项目、开学了妈妈来看你、六一关爱行、大手牵小手共筑中国梦等系列主题活动,场所从乡镇到城区,再到走出邮城,开阔孩子们的视野,丰富了他们的阅历,指引他们快乐成长并在今后的人生中拥有积极乐观的心态。
成立至今,阳光天使妈妈们走在乡镇的小路上,走到孩子们的家中,走到孩子们的心中,她们用博大的母爱无声的滋润关注着贫困儿童的成长。
■ 陈秋菊
扎根农村教育 当好“爱心妈妈”
陈秋菊,女,1985年生,龙虬镇龙虬小学教师。陈秋菊老师扎根于农村教育13年来,兢兢业业,团结同事,关心学生,特别关注留守儿童、孤残儿童、贫困家庭孩子。无偿帮助他们辅导学业、促膝谈心助力成长。平时教学任务重,她就利用课余时间和双休日走村串户,走访贫困孩子。2017年,她参加了高邮教育局“爱心助学、滴水筑梦”行动计划,做了一位爱心妈妈。在学习上,她每天利用午休时间陪爱心孩子小林阅读,帮他养成阅读习惯;生活上,给了小林无微不至的关怀。经常给孩子理发、剪指甲,陪孩子过生日……成了一位名副其实的“妈妈”。
诚实守信
■ 薛巧云
以诚为本树形象 以信取胜谋发展
薛巧云,女,1966年生,高邮巧妹子科技养殖园董事长,江苏省第十二届、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全国妇女代表大会代表。她用执着和诚信抒写着自己的创业人生路,她用成功诠释着新时代农民企业家的独特魅力,她用行动回报社会赢得了无数人的好评,她用开拓进取的创新精神打造了一个属于自己的传奇,展现出新时代农民企业家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作为养殖园的创始人,在她的带领下,养殖园面积从100亩发展为300亩,又从300亩扩大到1000多亩。还建成了年发电64万度的大型沼气工程,变猪粪为能源,努力打造生态环保的养殖园。她艰苦创业,以诚为本,以信取胜,她用激情点燃创业梦想。
■ 倪道权
诚信经营 回报社会
倪道权,1965年生,中共党员,现任扬州市亮金不锈钢制造有限公司、高邮市惠泉不锈钢制品厂董事长,高邮市第十五届人大代表、高邮工商联执委、三垛镇党代表、三垛镇人大代表及三垛镇商会会长。他将诚实守信作为立身之本,使之成为企业开拓进取的生命线,在他的不懈努力下,公司现已发展为一个拥有固定资产5000多万元,年产值5500多万元,年利税200多万元的不锈钢制造地方龙头企业。他致富不忘回报社会,先后安排下岗职工和社会待业青年40多人就业,解决了部分下岗职工再就业的难题。他热心公益献爱心十几年如一日,累计捐款数额达20多万元。
见义勇为
■ 王长山
危难之时挺身而出 平凡朴实闪耀光辉
王长山,1968年生,是高邮市菱塘回族乡派出所支部的一名共产党员。他1985年入伍,1989年退伍后到菱塘派出所从事辅警工作,现为菱塘派出所辅警队长。2018年6月10日,菱塘派出所在查处一起盗窃挖掘机柴油案件时,嫌疑人张某拒不配合调查,在民警欲对其采取强制措施时,其突然挥舞柴刀乱砍。在现场群众人身安全受到极大威胁的情况下,王长山同志不顾个人安危、挺身而出,果断跨步护在群众前面,以手挡刀,与嫌疑人进行搏斗,最终在另一名同志的共同努力下将嫌疑人成功制服。在与嫌疑人搏斗过程中,王长山手与后背等多处被砍伤,左手肌腱断裂,背部伤口长达20多厘米,伤势较重,后经救治转危为安。
朴实的他在危难之时却能挺身而出,平凡的事迹却闪烁着耀眼的光辉。
■ 房学鑫
成功救援高空中暑塔吊工
房学鑫,1987年生,现供职于市中医院。2016年7月22日下午,天气炎热,文游北路维扬小区二期工程高空吊塔操作工中暑,市中医院接到指令后,房学鑫驾驶救护车和两名医务人员迅速赶往现场。因高空吊塔离地面有40多米高,非专业人员一般都不敢爬,而且当天高温酷暑,吊塔架表面已经非常烫人。关键时刻,在没有任何防护措施的情况下,房学鑫同志毅然冒着生命危险爬上吊塔查看情况。又因为吊塔太高,无专业设备无法将中暑人员转移至地面,他立即拨打119求助。在消防大队赶到现场后,他又积极协助消防人员将中暑男子从九楼楼顶抬至救护车。因抢救及时,被救者脱离了生命危险。
敬业奉献
■ 谭永山
谭老师身患尿毒症 每天腹透坚持上课
谭永山,1967年生,送桥镇天山初中教师。他毕业于上海师范大学,放弃城里优越条件,回到母校天山初级中学任教,一教就是三十年。去年被查出尿毒症,每天三次腹透,仍坚守在三尺讲台。去年住院期间,他说的最多话就是,“医生,我还能不能给孩子们上课?”如今,仍然坚持在课堂上的他显得特别消瘦,但课堂上还是那么充满活力。如果不是肚子上插着透析管,记者根本看不出他是一个患有肾衰竭重疾的人。他说,他离不开孩子,孩子也离不开他。他用行动诠释当代人民教师的光辉形象,2017年荣获年扬州“十大好人”。
■ 陈长海
踏遍邮城千条路 照亮百姓夜归途
陈长海,1964年生,市路灯所所长、支部书记。平凡的工作岗位责任重大,他以强烈的事业心、敬业心、责任感带领团队负责维护市区22164盏路灯、49台专用配电箱(柜)、428个路灯控制箱、 226 余公里电缆等照明设施。无论是寒冬酷暑,还是白天黑夜,只要哪里有照明故障,哪里就有他的身影。他向社会公开承诺,一般照明故障不过夜,复杂故障48小时内修复。几年来,邮城路灯亮灯率、设施完好率均达98%以上。他与团队一直默默地坚守与践行这样的信念:用爱给百姓送去光明,用心给邮城增添色彩。
■ 徐国平
捐“髓”救人 大爱无疆
徐国平,1977年生,现供职于汤庄镇汉留卫生院南区分院。从医20年,对待工作他始终坚持精益求精,认真负责,始终充满激情,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和方式方法,爱岗敬业,为做好基层卫生医学检验工作,保障群众健康,尽心尽力。工作之余他也热心公益,于2018年8月15日在南京中大医院成功进行了造血干细胞的捐献,挽救了一名陌生人的生命,成为高邮市第二例造血干细胞成功捐献者。
■ 王伟
新时期服务企业的“店小二”
王伟,1987年生,高邮政务中心工作人员。他筑牢“为人民服务”使命感和宗旨意识,不断提升“政务人”的知识水平和综合素质,努力践行“三服务”工作理念,全身心投入服企一线,能吃苦、善作为、敢担当。坚持原则秉公办事,讲程序、讲原则。自从事政务服务工作以来,起草高邮“2号文件”“代办帮办”“模拟审批”等一系列服企文件,开展多轮“两证”集中办理、“规上企业服务行”以及“重大项目服务行”等相关活动。参与调研走访500余家企业,从中协调解决难题过百个;个人也多次获评为扬州市、高邮市政务服务工作先进个人以及十佳青年、新长征突击手、最美帮办员等荣誉称号。
孝亲敬老
■ 陈瑛
叔嫂情深赛母子
陈瑛,女,1955年生,临泽镇朱堆村村民。她40年如一日,无怨无悔,精心照顾重度残疾的小叔子。小叔子成万喜,自幼身患先天性小脑萎缩,肢体又重度残疾,既不会说话,也不能行走,生活完全不能自理。公婆相继离世后,她既扮演着母亲又充当着嫂子的角色,她为他编织毛衣毛裤,一日三餐她一口一口地喂;抱他上床下床,穿衣脱衣、洗脸、洗脚,端屎倒尿,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天天如此;有时大小便拉到裤子、被褥上,为他更换洗涮衣裤。产生便秘时,使用开塞露帮小叔子通便。遇到天热流汗时,帮小叔子洗澡擦身。40年如一日,将这位只能吃饭的残疾人,带上了45岁的人生旅程,让小叔子享受了生命的存在和生活的意义,这其中凝聚了“老嫂比母”无法估量的心血和汗水。
■ 王连弟
轮椅车推出小镇最美风景
王连弟,1942年生,界首镇杨家街人。作为退休教师,王连弟真情演绎“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轮椅车推出小镇最美风景。每天早晨七八点钟,一辆轮椅车准时从界首镇杨家街缓缓推出,两位头发花白的老人,沐浴着和美的阳光,荡漾着幸福的笑容,慢行在大街小巷,让路人侧目,成为小镇上一道流动的美丽风景线。推着轮椅车的是74岁的退休教师王连弟,坐在轮椅车上的是他的老伴、75岁的陆恒珍。8年多来,王连弟用他的真情呵护和悉心照料,给因脑梗塞而半身偏瘫的老伴,创造了生命健康延续的奇迹,演绎了一出“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动人故事,让人敬仰。
二、第七届道德模范(高邮好人)提名奖18名个人(团体)
助人为乐
■ 张洪忠
创业报桑梓 真情助乡亲
张洪忠,1968年生,现任高邮市佰蒂服饰有限公司总经理。前不久,一名身患肝病的临泽姑娘要进行肝移植,费用接近100万元,而其父母亲只是普通工人,面临巨额医疗费不堪重负。张洪忠得知后,立刻托人给小姑娘送去1万元,以解燃眉之急。第二天,他随即召集全体员工,号召大家为小姑娘募捐,并表示将全力资助她治病。他钟情的是公益事业,更想做的是帮助贫困家庭脱贫,扶贫救困他不余遗力。今年9月份,在临泽镇发出为比较贫困户募捐倡议书后,张洪忠随即将4万元打入扶贫基金账户,用于资助比较贫困家庭学生的学杂费、食宿费。
■ 赵宏银
关心下一代路上的“摆渡人”
赵宏银,1944年生,中共党员,送桥镇教育中心校关工委副主任。在河道沟渠纵横交错的高邮高新区,时常见到一位头戴挡风布帽、脚踏自行车,穿梭于贫困儿童家庭和学校之间的快乐老人,他就是高邮市送桥镇教育中心的赵宏银。16个春秋,他痛并快乐着,经历过了4次手术,顽强斗病魔,一直坚守在关心下一代工作的岗位上。他说:“贫困儿童生活、学习中遇到的坎,就好比他们面前遇到了一条河,我们要做摆渡人,帮助他们渡河到彼岸,引导他们励志、找回自信,去追梦。”
■ 马建勇
志愿路上扬鞭奋蹄的“小马哥”
高邮红星志愿者协会会长马建勇,网名小马哥,2015年11月他和志同道合的爱心人士组建了红星志愿者协会。他和协会成员一道行程近千公里,一年两次探访慰问了全市抗战老兵;“星火助学”每年帮扶50多名贫困儿童;精准扶贫社区结对留守老人,关爱五保老人;参加大型活动保障;进校园开展禁毒宣传,进社区送去文艺演出,开展募捐发起义卖,举办大型明星公益演唱会等等,这些赢得了邮城人民的称赞,并多次荣获省、市级嘉奖,其中“勿忘历史、致敬老兵”项目荣获江苏省志愿服务项目金奖。其连续6年每年向周山捐赠10000元,用于教育奖励基金;筹集善款100多万元用于协会星火助学、探望抗战老兵等公益事业,为协会迈上新台阶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 王民芳
古稀老人乐于助人热心肠
王民芳,1944年生,中共党员,周山镇退休教师。退休前,王民芳为学生倾注了满腔的爱,多次为学校几名家庭困难的学生代交学费。退休后,仍心系教育,每年都慷慨解囊助学帮困。2006年,王民芳退休以后,不愿享受清闲生活,主动申请加入镇“五老”志愿者队伍,发挥余热奉献爱心。2012年,他主动来到周山镇敬老院应聘干起了门卫,陪伴孤寡老人,为他们排忧解难。2014年重阳节,他主动为院内23名病困老人捐款1350元;2015年6月,他又为21名困难老人捐款1450元;2016年春节前,他再次为敬老院10名老人捐款1000元……从1984年到至今30多年,他先后捐款几百次,充分彰显了一个助人为乐的大爱情怀。
诚实守信
■ 林文清
质量为根重特色 信用为本树口碑
林文清,1966生,中共党员,现任高邮市高农机械配件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兼总经理和法定代表人,龙虬镇第十一届人大代表,高邮市第十三届人大代表,曾获高邮市“关心下一代先进个人”、 高邮市“十佳关爱职工企业家”等荣誉。多年以来,林文清始终坚持“诚信为本,铸就品牌,优质服务、赢得市场”的宗旨,追求为客户创建一流满意服务,真正做到诚信经营,守法竞争,在市场中找准了自己的位置,获得了广大客户和社会各界的积极评价和充分信赖。他充分认识到守合同重信用是企业经营和生存的重要保障,是企业依法经营,减少失误,避免损失的基础。
■ 鲁建才
诚信是他的经营之本、为人之道
鲁建才,1971年3月17日生,扬州亚光电缆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他把诚信作为公司的经营之本,自己的为人之道。2012年8月,公司签订了一份300多万元的订单,由于国际铜价市场的上涨,导致生产成本加大。公司没有采用普通铜材让质量有所打折扣,如期将优质的电缆安全交付到对方施工现场。在周边地区,员工都愿意到鲁建才的公司上班,鲁建才说,每年给职工增加工资是我们公司的承诺,如果我们因效益不好就不增加,公司就在员工中失去了诚信。他坚持“开拓创新、求实诚信”的发展理念,坚持以“诚信经营、质量至上”为开拓市场的战略方针,努力为广大新老客户提供更优质的产品和更便捷的服务,赢得了客户和社会的一致称赞。
■ 王正东
用诚信经营企业 用善举回馈社会
王正东,1966年生,扬州宇通服装有限公司总经理,高邮市关心下一代先进个人,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基层党务工作者。他始终秉承依法经营,诚信第一,销售利税连年增长;追求工匠精神,带领团队一班人刻苦钻研,创造了更多经济效益;勤于奉献,主动帮助行业内企业解决困难调处矛盾,为服装行业发展做出了贡献;乐于助人关心职工,年均工资增长10%以上;帮扶困难家庭、失学儿童,为全镇精准帮扶发挥了典型示范作用。
他用诚信铸就了企业的辉煌,用行动树立了行业标杆,用善举回馈社会,在平凡的岗位上实现人生价值,谱写了一曲曲动人赞歌。
敬业奉献
■ 冯春娟
社区里的“四好”书记
冯春娟,女,1975年生,高邮镇大淖社区党总支书记。在人们的印象里,一提到“居委会”,大家脑海里就会浮现出热心肠的老大妈形象。但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和新时期对基层社区工作者的要求逐步提高,社区工作人员在年轻化、专业化、知识化方面的能力不断提升,基层便民水平显著上涨。大淖社区领头人,党总去书记冯春娟就是这样一位走在时代前列,用实干和奋斗成就居民宜居梦的新型女性。她总会用最真诚的眼神注视着你,或侃侃而谈、或默言聆听,她既为与之接触的每一个人创造了只属于彼此的心灵茶吧,也用心维系着每个人内心的敏感和独立,于居民而言,或是对同事来说,她都是当之无愧的领航人,一直在为民的道路上前进着、努力着。
■ 居舒
淡泊名利乡村好中医 31年“坚守”书写执着人生
居舒,1968年出生,卸甲镇八桥卫生院中医骨伤科科长。他31年如一日敬业爱岗,默默奉献,视病人为亲人,用自己娴熟的医术和热情的服务努力为每一位前来就诊的患者医病疗伤消除痛苦,他淡泊名利、情系家乡,一次次婉言谢绝苏南民营医院开出的“高薪”待遇,一心扎根基层一线,用“坚守”书写一位普通乡村中医执着的人生追求。居舒先后被表彰为高邮市“百佳”医护人员、市镇先进个人,2017年,他被表彰为“卸甲好人”、高邮市“最美医生”。
■ 杨国银
大树村的一棵“大树”
杨国银,女,1963年生,现为龙虬镇大树村副支书、村妇联主席。在龙虬镇大树村,有这样一棵“大树”,为村里人遮风挡雨,嘘寒问暖。多年来,杨国银不仅勤勤恳恳干好工作,还倾心尽力去帮扶陈文良、吴春连等最贫困家庭。她就是大树村人眼里的“父母”、“姊妹”、“儿女”。“一个人做一件好事并不难,难的是做一辈子好事”。杨国银,用她大半辈子时间,认真扮演着“守护者”的角色。作为一名在基层工作了30多年的老党员,杨国银用自己的力量,撑起了大树村的一片天,将奉献和希望书写在年轮之上,迎着朝阳,与大树村一起,走向欣欣向荣的明天!
■ 张萍
献仁爱之心 暖残疾心灵
张萍,女,1974年生,高邮镇残联专职委员。她是一个普通的残疾人工作者,十年如一日,用真诚仁爱之心关心着每一位需要帮助的残疾人,以强烈的责任感和满腔的仁爱之心为残疾人办事。她不顾自己行走不便,走访残疾人家庭,了解第一手资料,想方设法为残疾人解决各种难题,成为残疾人的“贴心人”。帮助解决就业、康复方面的难题,积极组织残疾人参加各类健康向上的文体活动。她不忘学习,考取了初级助理社会工作师证书;勤于动笔,将工作中的感悟和对助残事业的热爱表达在文字中。以强烈的责任感和满腔的热心、爱心、耐心、诚心,为残疾人办事,用行动忠实履行着“代表、服务、管理”的工作宗旨。
见义勇为
■ 徐明山
勇救交通事故落水乘客
徐明山,1954年生,高邮镇湖滨村湖滨组人。2018年6月28日上午6点50分左右,天正下着雨,高邮镇新民村农民徐明山从漫水公路准备过庄台河桥。突然,听到轰的一声,他向响声处一看,一辆由西往东行驶的中巴车冲进老庄台东坎排涝河中。他迅速跑向出事的地方。到达事发地点,他毫不犹豫跳入2米多深的河中,并用石头砸破车窗,从破碎的车窗中进入车内,奋力将正在车内挣扎的两名小孩先后救出。在救人的过程中,他的脚被河中的杂物划伤,但他无暇顾及,一心只想着如何救人。时间就是生命,他继续将车内一老一少两名妇女相继救出,待120和110车辆到达抢险后悄然离开现场。
危急关头,他奋不顾身勇救被困车内的妇孺,大写的人性光辉被大家称道。
■ 时金山
不顾安危 舍己救人
时金山,1950年生,周山镇双河村人。先后被高邮扬州见义勇为基金会表彰为见义勇为“先进个人”。2016年9月下旬,正值灌水期的周山二分支渠水深近10米。26日清晨,周山镇双河村马河组村民时金山正在加工厂给村民碾米,忽然听到一女子大声呼喊“快救人哟”,时金山立即放下手中的活,原来是附近年近八旬的郭老太不慎落入水中。时金山奋不顾身,立即跳入河中,用尽全身力气,已经远离码头十多米且奄奄一息的郭老太推到河边。陆续赶来施救的邻居则手拉着手将郭老太慢慢拉上岸。此刻时精疲力尽,顾不上休息,急忙帮助施救郭老太,给他喂下热糖水、换上干净衣服,见郭老太转危为安后,时金山才放心离开。
■ 郭正忠、顾志平、李岑
双胞胎命悬一线 三好人接力救援
郭正忠,1951年生,汤庄镇潘季村六组人;顾志平,1966年生,现供职于汤庄供电所;李岑,1981年生,现供职于汤庄供电所。2017年10月20日下午,位于汤庄镇潘季村刘垛组,一对双胞胎在河边嬉戏时,不慎滑入河中。双胞胎的祖母一边大喊救命,一边将离自己较近的大孙子马宸睿拉上岸,由于不会水性无法施救已淌到河中间的小孙子马宸赫。此时,正在扬稻谷的邻居郭正忠听到“救命”声飞跑过来,来不及脱衣服毅然跳入河中,将马宸赫救上岸。两孩子被救上来已没有意识,生命垂危。这时正在潘季村刘垛组巡查线路的顾志平和李岑听到呼救声也赶到事发地,见此情景,立即为两个孩子进行心肺复苏,经过10多分钟的抢救,两孩子逐渐有了意识,基本脱离了生命危险。
■ 张维兵
店铺失火,危急时刻他砸门救火
张维兵,1967年生。29日清晨5时许,市玉带河边上一家冷饮批发店铺发生火灾,屋内11台大小冰柜冰箱不同程度烧毁,还殃及了隔壁一家卖彩票的店铺。水部楼社区居民张维兵当时正巧锻炼路过,发现火情后,第一时间拨打了110以及119,并敲打该户商铺的大门,发现无人在家后,立即找来了榔头,砸开了商铺门上的锁,当时火情已经迅速蔓延开来,屋内还有3个煤气瓶罐,如果发生爆炸,后果不敢设想。门被敲开后,浓烟一下子从大门扑了出来。随后消防车赶到展开施救,经过一个小时终于扑灭了大火。张维兵砸开门为消防员救火节约了宝贵的时间,同时还协助民警疏散楼栋居民,疏导交通。高邮镇党委、政府对他的见义勇为行为给予1万元现金奖励。“如何让这笔奖金更加有意义?”前不久,他主动与水部楼社区负责人取得联系,将这笔奖金用于捐资助学,帮助困难学子圆上学梦。
孝亲敬老
■ 陈春梅、陈凤兰、陈金兰、陈桃英
四个姨娘精心呵护尿毒症侄子
俗话说:“姨娘、姨娘,赛如亲娘”。这句话用在汤庄镇沙堰村尿毒症患者陈园庆和他4个姨娘陈春梅、陈凤兰、陈金兰、陈桃英身上再恰当不过。陈园庆15岁时被查出患有慢性肾炎,十几年来家里人为了给他治病,用尽了全部积蓄。自他患病以来,4个姨娘对陈园庆犹如已出,不仅在生活、情感上关心姨侄,而且每人拿出10多万元的“打工钱”,一起为陈园庆架起了生命的“桥梁”。2018年,得知等到肾源,可以进行换肾手术后,姨娘们都纷纷赶回家中,每人拿出5万元打到姨侄的卡上,在陈园庆办理住院手续的同时,她们又四处忙碌起来,为侄子筹集起手术费用。每当提到陈园庆,姨娘们都不愿多提自己的辛苦和付出,话语中都是对侄子的心疼与不舍。“只要侄子能够康复,哪怕付出再多也心甘情愿。”这已成为姨娘们的共同心声。
■ 黄桂闯
孝老爱亲撑起家的希望
黄桂闯,男,1966年生,高邮经济开发区东湖村九组。从遭遇打击到默默坚持,从曾经的愁容满面到如今的逐渐开朗,8年来,黄桂闯毫无怨言的照顾瘫痪在床的妻子周文琴以及抚养两个刚成人的女儿,时光见证了这个男人的善良、勤劳、执著与责任,感受着人间的大爱与真情。
■ 卢春宝
用真爱拓展妻子生命的长度
卢春宝,1953年生,高邮市三垛镇人。63岁的卢春宝,妻子左春兰今年54岁,夫妻二人育有一女一子。但是左春兰在其长女四五岁大时,感觉到浑身关节疼痛难忍。渐渐地,妻子的病情加重,瘫痪在床,失去自理能力。经专家诊断,左春兰患的是类风湿性关节炎和肌肉萎缩症。医疗专家建议回家精心护理缓解病痛。三十多年来,卢春宝服侍妻子,俨然成为护理“专家”,左春兰虽然长期卧床,但是没有生褥疮,皮肤完好。更令人称奇的是,左春兰自1988年瘫痪失去自理能力以来,突破了医疗专家判定的生命时限,顽强地活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