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教育园地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18年07月26日 星期四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问题学生”的“问题”都在学生吗
  □  市第一实验小学  徐加浩

  去年五月份,我班的一个学生连续两天第一节课都要开始上课了,才背着书包走进教室。我问他:“今天迟到是不是起床迟了?”他小声地说:“老师,我迟到有特殊原因。”课后,与他了解,他告诉我,爸爸被警察抓走了,这两天都是姑妈送他上学。姑妈家有小孩上幼儿园,他是与上幼儿园的孩子一起来的。至于爸爸为什么被抓走,他就不肯与我交流了,我也不好多问,毕竟,这也涉及到孩子的隐私。

  第三天,这个学生的姑父特意到学校来找我,商讨孩子上学的后续事情。孩子的老家是乡下的,高邮没房子,一直是租房子在高邮上学。现在孩子他爸爸被抓,他真的是无依无靠。放学前,我通过家长微信群与他远在他乡的妈妈取得联系,希望她能把孩子带到她身边去上学。没过一会,孩子的妈妈与我联系了,说她过两天就回来。这位母亲也不容易,一人在外打拼,虽然与丈夫离婚了,但是孩子的抚养不推卸责任,暑假还特意带他到身边,陪他旅游。毕竟,每个孩子都是母亲的心头肉。

  与他姑父交流,我才知他爸爸被警察带走的原因。前几天,在微信朋友圈疯传某地自动取款机处发生抢劫案件,我当时只是当作头条浏览了一下,根本没想到会是我班的一位学生家长。知道事情真相的那一刻,我除了震惊还是震惊。因为失业,生活无经济来源,他的爸爸竟然铤而走险——持刀抢劫。这位父亲为什么要去做这事情?真的是被生活所迫?有手有脚,为什么不通过辛勤劳动,光明正大地去挣钱?

  在三年级时,这个孩子也没少让我操心,他是一个不折不扣的“问题生”。许多教过他的老师提到这个孩子都摇头,都说这个孩子调皮捣蛋。在我以前的教育随笔中,也不止一次谈到这个孩子。上次与他妈妈聊这个孩子的教育问题,他妈妈告诉我孩子变成现在这样,他的爸爸要负主要责任,因为孩子的爸爸嗜赌成性,根本不顾家庭,不顾孩子。

  在我们教育者的口中,经常会谈到“问题学生”,这些学生与那些同年龄段学生相比,由于受到家庭、社会等方面的不良因素的影响及自身存在有待改进的因素,从而导致在思想、认识、心理、行为、学习等方面偏离常态。有时,我们总片面地认为“问题学生”的“问题根源”都出在“学生”身上,总认为他们是“江山易改,本性难移”。

  “问题学生”的“问题根源”都在学生吗?现在想来,“问题生”有时也很无辜,“问题”的根源往往不一定都在学生身上,有时,家庭、家长更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家庭对孩子的熏陶、家长的一言一行对孩子潜移默化的影响都至关重要。试想,如果这个孩子父母没离异,他也许与许多同龄孩子一样会拥有一个多姿多彩、无忧无虑的童年;如果他每天回家都能感受到家庭的温馨与和睦、父母的呵护与关爱,他也许也会成长为一个父母眼中的乖宝宝。

  美国有一位优秀教师代表托尼马伦说过:“最优秀的教师有一个共同的品质,他们知道如何读懂故事。他们知道走进教室大门的每一个孩子,都有一个独一无二、引人入胜的故事。”我们教育工作者,要走近“问题学生”,尊重他们,走进他们的心里,读懂他们,别武断地把所有问题的根源都归咎于他们。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综合新闻
   第03版:特别报道
   第04版:专版
   第06版:悦读
   第07版:教育园地
   第08版:专版
“问题学生”的“问题”都在学生吗
四好少年,这样才好
我的“老巫婆”
难忘那一瞥
比比谁家最美
渴望自由
困惑
我的奶奶
高邮报教育园地07“问题学生”的“问题”都在学生吗 2018-07-26 2 2018年07月26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