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悦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18年07月26日 星期四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秦邮金氏族谱》序
  □   倪文才 

  高邮市公安局2013年8月统计数据显示,全市有金姓人口7995人,分布在武安、车逻、伯勤、一沟、甘垛、临泽一带,甘垛金氏相对较多。前不久,甘垛的金开明先生送给我一部《秦邮金氏族谱》,阅看之后,很是感动。修谱者金其龙先后跑了上海、苏州、天长、宿迁等十多个地方,进行查访,还到多地图书馆查阅金氏族谱,又逐家逐户核对姓名资料,历时二十多年时间,终于将《秦邮金氏族谱》修缮成功。修谱人这种寻根问祖、收宗睦族的功绩,随着族谱问世也将载入史册。研读《秦邮金氏族谱》,我觉得有三个概念和三个人不可忘记。

  一是堂联。堂联就是姓氏楹联,也称祠联。它是贴(刻、挂)在祠堂门柱或家中大门、神龛祖宗牌位两侧的联语。秦邮金氏的堂联是:“铊侯世泽,貂珥家声”。金氏源流较多,有出自少昊金天氏,有源于匈奴族,有源于古金国等等,而这一堂联说明秦邮金氏最早的祖先源于匈奴族的金日磾。

  据史书记载,西汉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汉武帝派霍去病将军北击匈奴,匈奴的浑邪、休屠二王遭到重创,不久匈奴休屠王太子随浑邪王归汉。因霍去病缴获了休屠王的“祭天金人”(匈奴人用来祭天的核心道具),汉武帝赐休屠王太子金姓,叫金日磾。金日磾(公元前134-前86年),字翁叔,因笃实忠诚,官至车骑大将军。汉武帝去世时,遗诏让他与霍光、桑弘羊一起辅佐汉诏帝,封“铊侯”。金日磾在维护国家统一和社会安定方面建立了不朽的功绩,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有远见卓识的少数民族政治家。金日磾去世后,其子孙累世相继,自汉武帝始,历诏帝、宣帝、元帝、成帝、哀帝、平帝,130多年,获得七世貂珥。貂珥,指汉代官宦帽上插的貂尾和耳朵上挂的金环,喻指功臣世族。金日磾的子孙为巩固西汉政权,维护民族团结,作出了重要贡献。秦邮金氏堂联的意思就是,金氏一族有金日磾的世代恩泽,有功臣世族的家道名声。作为金氏族人确实应以此为荣耀。

  二是堂号。堂号就是同姓族人共同的称号。它是区分一个家族源流、世系以及族属、支派的标记。同一姓氏由于历史流变、人员迁徙等因素,会有数个、数十个不同的堂号。而同一堂号则说明该姓氏系同一支派,血缘关系较近。秦邮金氏的堂号是“三贤堂”,其源流应该追溯到浙江兰溪的金景文。

  历史记载,南宋淳熙年间,兰溪望云乡出了一位孝子,叫金景文。他少年时心存大志,努力学习,但不图虚名。他孝顺长辈,与妻子包氏像对待自己父亲一样服侍祖父。他的祖父长期患病,经金景文夫妇长期照料,得以颐养天年。后来,金景文的父亲得了肌肉坏死症,金景文又精心服侍,凡是父亲服的药,他都要亲自先尝一口,试一下汤药的冷热和苦辛,并经常给父亲以精神上的安慰。其父心情舒畅,病居然好了。后来金景文的父母亡故,他守孝墓旁。传说常有五色天光照耀墓庐,刮风、下冰雹也不入墓庐。天旱时乡民祭龙求雨,常请金景文主持祭事,每每应验。乡民以为这也是金景文的孝心所致,把求来的雨称为“孝子雨”。

  望云乡与金景文同期的还有陈天隐、董少舒两个孝子,其事迹也很感人。时任金华郡守韩元吉,将此三个孝子事迹报请朝廷表彰。朝廷将“望云乡”勅封为“纯孝乡”,并以“孝、友、睦、姻、任、恤、忠、和”八行诏恤其家。到南宋咸淳年间(1268年),兰溪知县沈应龙,以金景文及陈天隐、董少舒三人的孝名,报请朝廷批准,建祠将三人合在一起祭祀供奉,名叫“三贤堂”,并立“八行”碑以教育后代。金景文的后人以祖上德望将其堂号命名为“三贤堂”。由此,“三贤堂”金氏被认为是一支具有孝道古风的家族。 

  三是始迁祖。始迁祖就是最初迁居之祖。族谱记载,秦邮金氏的始迁祖叫金赫二,于元末明初,从苏州阊门迁居高邮而繁衍。为什么会迁居到高邮?这里涉及到元末明初大的历史背景。

  元至正十三年(1353年)正月,泰州白驹场盐贩张士诚起兵造反,五月攻克泰州、高邮等地。同月,张士诚在高邮承天寺自称诚王,建国号“大周”,年号“天佑”,并继续向周围扩展。元朝皇帝命丞相脱脱调兵镇压,十一月,百万元军将高邮城团团围住。但不久元顺帝听信馋言解除了脱脱兵权,围城诸军闻讯解散。至正十五年,苏北一带发生严重饥荒,张士诚遣部将渡江向江南发展。由于张士诚主力外迁,红巾军(郭子兴、朱元璋所在的军队)趁机进攻苏北,占领高邮。此后朱元璋忙于与陈友谅和元军争战,张士诚重新占有苏北。到了至正二十五年(1365年)十月,朱元璋命徐达、常遇春率军攻取苏北,到第二年四月,朱元璋攻下高邮、淮安等地,完全占有苏北。由于十几年的战争,整个苏北平原人烟稀少,一片萧条。1368年,明朝建立后,为了巩固统治,发展经济,朱元璋实施了大规模的移民措施,民间把明朝初期的大规模迁徙事件称为“洪武赶散”。

  据史料记载,明初较大的一次移民就从江南迁出14万多户。这些移民都到苏州阊门集中,然后在阊门码头乘船经江南运河过长江到里运河,再沿途丢放。这些从江南来的移民,在江北不同地方安家落户,拓荒繁衍。这些背井离乡的移民,历经数代,原居住地已经说不清了,而阊门是他们在江南的最后一站,因此阊门就成了故乡的象征。所以《秦邮金氏族谱》与我们高邮许多家谱一样,记载其始迁祖来自苏州阊门。

  可以想象,当初那些移民远离故乡,来到高邮,在人烟稀少的土地上安家、拓荒,是多么艰难。他们生存下来了,而且繁衍不息。始迁祖是家业的开创者,事业的开拓者,我们不仅要记住始迁祖的名字,还要学习其坚忍不拔、不断进取的精神,在新的历史时期创造新的业绩。

  家谱或者族谱、宗谱,具有存史功能、教化功能和凝聚功能。相信秦邮金氏后裔读了这部族谱,一定能从中受到教益和激励,秉承祖训,和宗睦族,积极进取,造福社会,为金氏家族争光添彩!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综合新闻
   第03版:特别报道
   第04版:专版
   第06版:悦读
   第07版:教育园地
   第08版:专版
高邮市民文明行为10条
《秦邮金氏族谱》序
负责任苦 尽责任乐
高邮报悦读06《秦邮金氏族谱》序 2018-07-26 2 2018年07月26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