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教材一年级共选入四个口语交际话题,分别是《听故事,讲故事》《请你帮个忙》《打电话》《一起做游戏》。面对这些风格不同的题材,在教学的时候,一定要根据题材的实际和学生年龄小的特征,进行丰富有效的导入。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导入要丰富有效
《听故事,讲故事》属于独白类交际活动,《打电话》则是属于生活中真实的交际环境,而《一起做游戏》则是打破了让单纯的独白式讲解游戏规则的常规做法,通过两幅情景图示范游戏规则。教学《听故事,讲故事》的时候,可以这样导入:同学们喜欢听故事吗?今天老师要和同学们一起讲一则有趣的民间故事《老鼠嫁女》,老师先讲,老师讲完后同学们讲,大家有信心吗?在说这段话的时候,语气语调可以活泼些,可以适当做一些夸张的动作。这样的导入既符合题目的本意,又能一下子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因为低年级学生大部分都是喜欢听故事的,能调动学生的兴趣。
又比如进行《请你帮个忙》的教学的时候,可以联系前不久学习的课文《小公鸡和小鸭子》进行导入:不久之前,我们学习了一篇课文《小公鸡和小鸭子》,还有哪位同学记得啊?小公鸡和小鸭子之间是怎样互相帮助的呢?由于学生刚学完这篇课文,肯定有印象。等学生回答完以后,接着提问:如果你们在生活中遇到困难了,是不是也会想到请别人帮助呢?可以举例具体说一说。这样导入,既联系了前面的课文,唤醒了交际需求,也让学生的思维一下子打开了。
二、练习要生动有趣
口语交际的教学和识字教学一样,也是需要练习的。因为低年级的学生年纪还小,机械、单调的练习会让学生失去学习兴趣,影响课堂效率,所以设计的练习一定要生动有趣,只有这样,学生才有可能接受练习,才可能达到预期目标。
比如在《打电话》的教学中,可以设计这样的练习环节:模拟约学生踢球,老师拿来足球和电话的道具,同时提供对话的支架。同学1:你好!请问…… 同学2:你好!我是……,我也……同学1…… 同学2……由同桌表演展示,其余学生做小听众评价。由于有了道具,学生积极性会被调动,同桌之间做这样的练习更感觉是做游戏。
还可以模拟向老师请假,小组同学确立向老师请假的原因,开始演练,然后小组表演展示,学生评价。可以这样对学生说:现在我们小组来比一比,看看哪个小组表现得更好。这样,学生有了求胜心理,会觉得这样的练习更像是一场有趣的比赛。
三、评价要科学多元
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决定了教学评价的时候一定要科学化、多元化,不能都是同一个标准,因此,教师设计评价标准一定要精心。
比如《听故事,讲故事》可以这样设计:1,借助插图讲故事。以小组四人为单位,学生借助插图,第一次组内讲故事。可以接龙讲,每个同学讲两幅图画的内容,也可以依次轮流讲一个完整的故事。要求声音响亮,让别人听得清楚。同学讲得又清楚又响亮的,用你的方式夸夸他。讲得不够好的,请你帮助他。2,添加表情、动作讲。学生第二次小组内练讲故事,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图中人物的表情、动作,结合自己的想象,加上表情、动作来讲。其余同学评价看他讲故事是不是清楚、响亮,是不是自信大方。3,组内独立讲故事。学生第三次组内讲故事,不看书、独立、完整地讲故事,加上表情、动作来讲,鼓励学生加上自己的想象适当发挥。4,上台当众讲。指名上台当众讲故事。
评价科学地分为三个等级。故事小王:能够清楚、响亮地讲故事。故事大王;能够清楚、响亮地讲故事,能加上适当表情、动作讲。超级故事王:能够清楚、响亮地讲故事,加上适当的表情、动作讲,能发挥自己的想象补充没有的内容。通过这样科学多元的评价,学生能看到自己的不足,从而会不断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