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教育园地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17年12月28日 星期四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西津渡印象
  □  市赞化学校八(19)班  张思睿

  镇江,虽说与扬州一水之隔,近在咫尺,去镇江游玩却一直是萦绕在我心头的牵挂。这个暑假,终于有幸成行。一早,我们一行九人驾车前往,去领略那古风犹存的西津渡和镇江的旖旎风光。

  上了高速,谁知刚出高邮,老天就变脸了,阴沉沉的,大雨随时就要下。唉,这老天就是在和我作对。果不其然,才过扬州地界,豆大的雨点从天而降,砸在车玻璃上,噼啪作响,透过车窗,外面的雨紧一阵慢一阵。看来今天要在雨中和古老的镇江如约了,想必也是别有一番情调。

  说起镇江的西津渡,很多人也许茫然。当你吟诵起“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时,可曾知晓,这诗便是王安石与西津渡别离时的见证。此外,李白、孟浩然、陆游,还有我喜欢的苏轼、那“驴友”马可·波罗等都曾在此候船或登岸,并留下了许多为后人传诵的文字。  

  一下车,我们便迫不及待地想去亲近那千年古津渡。千余年来,它一直静静地守在那,在烦扰的红尘中守候着有缘人。西津渡,始创于六朝时期,历经唐宋元明清,三国时叫“蒜山渡”,唐代名“金陵渡”,宋代以后才称为“西津渡”。看看它的历史和位置,想来战事颇多、故事引人,而我无暇去考证览阅。此刻,我撑着雨伞,穿行在青石板路面的古道上,只想静静地和那些古老的岁月悄然耳语,聆听、触摸并想象,然后沉迷……

  或许是因为雨天,这里看不到景点特有的景象,没有游人摩肩接踵的拥挤和喧嚣浮躁,没有浓郁的商业兜售,有的只是岁月,只是宁静……此时的西津渡就像在尘世浮华的世界里禅坐千年仍未出关的隐者,静坐山林,不理凡尘。我们从博物馆旁边的小坡道开始进入古街,两边临街店铺鳞次栉比,垂檐斗拱,古色古香。透过雨帘,店员坐在竹椅上悠闲地闭目养神。偶尔会见到不辞辛苦的摄影人,拿着相机来捕捉西津渡雨中不为人知的美。古街不长,拾级而上,蜿蜒的高墙内巷,灰墙黛瓦,湿漉漉的青砖让人一扫暑热,从身到心都觉得清凉。

  转过弯,赫赫有名的“昭关”过街石塔突然闯入眼帘。这是一座喇叭塔式的灰白色石塔,据说是我国唯一保存完整的元代过街石塔。石塔一侧是祈求平安的观音洞,是那时的人们为江上行船渡江的亲人祈求平安而建的;另一侧是救生会,始建于康熙年间,是镇江民间自发捐款成立的慈善机构,开展江上义渡和救生。出得石塔,便是建于清朝的待渡亭,如今已然没有“待渡”的人们,只有尘埃中的记忆。站在亭旁,朝西瞭望,窄街酒幡,一条若隐若现的青石板路曲折其间,古朴、斑驳、惬意,宁静中唯有雨声嘀嗒,曾几何时的繁华,转瞬已成千年沧桑。

  伫立在镌刻着“一眼望千年”的墙边,恍惚间,我已历经千年。抚摸着那些岁月雕琢过的墙面,耳畔依稀传来千年的历史回音。这一刻,我只想静静地去感悟这千年渡口,默默地用心聆听它的讲述。雨过天晴,曲终人散,心到之处,都是美好。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个自己的西津渡,让你来过就不曾离开。    指导老师  成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综合新闻
   第03版:教育园地
   第04版:专版
板块教学的“连环计”
小学科学有效性教学浅探
语文阅读教学浅谈
爷爷,我爱你
西津渡印象
Bye,搜索控
高邮报教育园地03西津渡印象 2017-12-28 2 2017年12月28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