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特别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17年12月21日 星期四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一首贺诗见证两岸集邮情谊
  □  倪文才

  中国集邮家博物馆走廊醒目之处,挂有一幅隶书书法作品,这是台湾集邮家、95岁的俞兆年先生给中国集邮家博物馆写的开馆志庆贺诗:

  高邮雅士好珍藏,上万图书皆典章。

  文献精华都在此,尉为邮学放光芒。

  俞兆年,号敏庵,1922年生,原籍福建南平,执业律师、会计师,退休前任台湾“最高院”简任庭长、审判长。先后担任中国邮票研究会会长、海峡两岸邮史研究会会长、台北市闽北同乡会理事长。擅长金石书画与集邮,素有“万邮千石斋主”雅称。

  俞兆年从小学五年级就开始集邮,编组过多部邮集,其中最好的一部邮集是《飞雁》,五框。该邮集里有一套非常完整的“飞雁”邮票,三版,共14枚。这套邮票据说在台湾要卖到65万到70万新台币。不但有邮票,还有样票、实寄封,有单枚的,有四方连等。在他一部获金奖的邮集中,有台湾第一套“光复”邮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投降,国民政府接收台湾,1945年10月25日,在台北市中山堂举行台湾对日本的受降典礼。为了纪念台湾回归祖国这个历史时刻,国民政府将10月25日确定为“台湾光复节”,为纪念这一历史,中华邮政先后于1947年和1948年发行两套“光复纪念”邮票。而在之前,则是把日本邮票拿来加盖“中华民国台湾”形成加盖“光复”邮票。

  俞兆年先生退休后一直致力于两岸集邮交流,为两岸和平统一大业而奔波。他多次率团来大陆参加各地的集邮活动,观摩邮展、互赠邮品、切磋邮学、研究邮史,为青少年和集邮爱好者作讲座,诸如“快乐集邮伴成长,两岸三地共邮缘”“我集邮、我快乐、我文明”“集邮者长寿,爱国者寿长”。还牵头组织两岸集邮联展。早在1993年,他率团参加福州市政府举办的“榕台文化交流周”系列活动,受到时任福州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习近平同志的接见。2011年,已经90虚岁的俞兆年先生在参加无锡亚洲邮展后,随英国皇家邮学会代表团专程来高邮参观盂城驿。当天晚上我与高邮集邮协会有关同志接待了他们,我向他们介绍了高邮弘扬邮文化、举办邮文化节、打造东方邮都等有关情况,加深了他们对高邮的印象。时过3年,我去江宁参加文献集邮研究会成立十周年庆典活动,俞兆年先生也来参加了。会议期间,他从台上下来走到我的位置上与我打招呼,让我非常感动。他说:“这次来得匆忙,没有给你备礼品,回台湾我给你寄”。他真有心,时隔不久,就将礼品寄来了,是一幅隶书: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王昌龄送辛渐诗,倪文才雅正,敏庵俞兆年书。”

  俞兆年的隶书工稳端庄,方劲古朴,确为书法上品。一位九十多岁的人还有这样的笔力,真的让人敬佩。更重要的是这幅书法作品,虽然是送给我个人的,但反映的是一位台湾集邮家对东方邮都高邮的记忆,对高邮弘扬邮文化工作的赞同。

  高邮筹建中国集邮家博物馆的举措,也牵动台湾集邮家的心。去年11月13日,台湾集邮家林光照先生专程来高邮了解博物馆筹建情况,他希望港澳台集邮家也能有机会进中国集邮家博物馆。得到肯定回答后,他表示不但会自己带头捐赠展品,还会向港澳台集邮界推介中国集邮家博物馆的展品征集要求和展馆建设情况。当然,他回台湾也向俞兆年先生作了介绍。开馆前一个月,林光照先生告诉我,俞兆年先生很关心中国集邮家博物馆的建设,但因年事已高,不能前来参加开馆典礼,嘱他带一幅书法作品给博物馆,并拍来照片。我看到俞老的墨宝非常好,就请林先生用快件寄给我们,我们及时进行装裱,将其布置在博物馆的显要位置。

  中国集邮家博物馆还处于初创阶段,开辟港澳台集邮家展厅还需要有一个过程,但不容置疑的是中国集邮家博物馆一定会有港澳台集邮家的一席之地。中国集邮家博物馆也是一个对外窗口,是连接两岸的桥梁,俞兆年的贺诗就见证着两岸的集邮情谊。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综合新闻
   第03版:特别报道
   第04版:特别报道
   第05版:身心健康
   第06版:专版
   第07版:教育园地
   第08版:专版
一首贺诗见证两岸集邮情谊
高邮兴福村镇银行工作人员招聘启事
高邮报特别报道03一首贺诗见证两岸集邮情谊 2017-12-21 2 2017年12月21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