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特别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17年12月13日 星期三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长生河畔话今昔
  □  陈其昌

  “城外城中四通水”,流水汤汤,清波漾漾,是宋代诗人杨万里笔下高邮市河的景象。在旧城内,有一条从南石桥向东的河叫南濯衣河,又叫长生河。它浩荡东行,宽阔的河面少则二三米,多达五六米,经过一座拱形的长生桥,直至城东的一个水关(相传是明代所建),然后与城外护城河相连。

  长生河与其他市河水一样,供人们饮用、洗汰;不同的是用于稻田灌溉、菜园用水。唯一独特之处,可以通航(一般人都认定市河不通航)。住在长生河畔的87岁居效芝大爷,见过粮船、小木排、放鱼鹰船从东向西,迤逦而行,直至南石桥徐家糖坊处,船靠岸,流水仍通南北向的市河。居大爷小时候最喜欢看鱼鹰船(不大,七八只鱼鹰),见一只鱼鹰穿下水,转瞬叼着一条鱼上船,有时两只鱼鹰协同动作,能“抬”上一条大鱼,真神。弄船人稳稳地撑篙子,偶尔将篙子作为它们“栖息之枝”,还专门用小鱼犒劳它们。直到居大爷妈妈喊:“三小伙,家来吃饭了!”

  长生河南岸全是菜园、稻田,一直到城墙根和王家亭子。种菜园的种的是小城人常吃的蔬菜,四季更迭,品种应时。他们很辛苦,起早带晚,或者前一天晚上备好蔬菜,或者次日天不亮就下田拔菜割菜摘菜,然后挑到南门或中市口出售,打理得干净又不“涨”水的菜脱手快,来迟的老主顾还关照一声“明天给我留点”。早市过了,菜大都也卖完了,就去米店买几升米(很少上斗成担的买)。菜种得好,吃饭不愁,“种菜的饿不死”。

  除了种菜,还长稻。有的人家里是两者兼有。民国初年,诗人韦柏森的诗句“稻花香处东南角,察院桥(长生桥北300米处)过半是田”便是当时的真实写照。种菜园、种稻都离不开长生河的水。笔者曾住在长生河北焦家巷尾,放学回家玩耍,过长生桥,就像到了乡下,很好奇,见菜农一舀子一舀子将水泼出去,又远又匀,遇到西斜的太阳光射过来,还可以见到一道彩虹。看见小水车卷起浪花灌田,想用手掬起它,水却从指缝间“溜”走了。

  住在长生河南的大约十来户,草房多,瓦房极少。居效芝大爷是住在这里最早、时间最长的菜农,有三四亩地。父母、两个哥哥都种菜园,小时候读过几年私塾,成人以后就整天忙碌,全家人的汗水换来了温饱生活。天气热的时候,王家亭子是一乘凉的好去处。亭子有五六间房子,两边是走廊。居大爷至今都不知道亭子是哪个王家的,自然也不会有汪曾祺的“王家亭外晚荷香,犹记明窗秋夕阳”的感受了。谈起现在的生活,他指指中堂的对联“百年和合寿呈家,千载富贵福临门”说:“共产党真好,这种好日子哪里去找?”

  住在河北的仇鹤元,连同其已故的父亲仇万喜住在这里有上百年。仇家原住在王家亭子西边三间草房,种三四亩田,房子和田都是地主何家的。解放初,仇家曾被划成富农,仇家据理力争,才改为下中农。1976年公园大队调整,他家才搬到现在的长生沟头。仇家主要种菜,走合作化路后,河畔开了一条条小沟,用于引水浇菜,加之辛劳操作,日子越过越好。他忆及往事,说有一个姓芦的人家种田,有荷花池。和风吹来,荷香四溢。他说,这长生河也发生过血吸虫病疫情,他感染过,政府为他治了病,也彻底灭了钉螺。老仇心直口快,敢讲真话,近年长生沟改造,动员拆违,或测量扩边,只要你办事不公,他能嚷得你下不了台。结果,沟修好了,仇家房子也改造得更现代化,全是公家按政策付的钱。大门口很气派,专门架了水泥桥,有人戏言,你家大门口比过去农村地主家还高级。那闸口的哗哗流水声,成了老仇的催眠曲。他妹妹在沟头开了个面店,生意红火。老仇对一些污染河水的行为当面敢说,要是选河长,此人可担当。

  由自然、生态的长生河变成现在长生沟,这中间经历了难堪和丑陋,主要是沿河的人家违建、扩建,向河中丢弃各种垃圾、杂物,从塑料袋到坏沙发都有。河成了一条“龙须沟”式的臭水沟,有时干脆断流,满是淤泥。

  现在,一切都变了。虽然长生河不再是河,它却在“沟”中得到了新生。水声哗哗、水花朵朵。在此垂钓的人,心花与水花一道绽放。沿河砌了大理石的栏杆(人们为了爱护它,祭祖烧纸都放在旧的脸盆、铁皮簸箕中烧),傍河有砖石铺的路行车、走人,每到华灯初上,饭后散步的人信步徐行,然后回家再去做一个好梦。令人遗憾的是长生桥变得比改造前窄了四十公分,消防车、急救车无法通过。笔者电话上访了,建设部门也到笔者家询问有关情况,可是再无下文,民生事再小也是大事啊!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综合新闻
   第03版:特别报道
   第04版:公益广告
长生河畔话今昔
说说吴三桂那些事
高邮报特别报道03长生河畔话今昔 2017-12-13 2 2017年12月13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