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1万元拿到排位号,等排到16、32、48……号后,第一个投资人、第二个投资人、第三个投资人……就可以获得10万元现金奖励或者拿到一辆价值10万元的汽车,会有这样的好事吗?近日,记者从市公安局获悉,该局经济犯罪侦查大队成功破获江苏省首起“排车位”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涉案金额40余万元,受害人数达30余人。
源起——
想方设法设立项目狂吸资金
今年42岁的沈峰(化名),一直在宿迁老家从事木材经营,近两年生意不太好做,他就想改行做一个能够“快速致富”的行业。2016年3月,沈峰受邳州的朋友吴凡(化名)邀请前往邳州某电子商务公司做市场销售业务员,负责推销银杏类产品。到了6月份,公司准备新建一条生产银杏粉的生产线,但是公司资金紧张,当时吴凡、沈峰等人就商量推出一个能够吸引群众投资、可以吸收资金的项目用于新建生产线和日常开销。经过几次反复研究,最终确定推出“车排网”投资项目,吸引投资人加入邳州某电子商务公司“车排网”投资,进行排队拿车。
“车排网”投资项目的具体模式为:投资人与该公司签订协议,每人先交3000元购买银杏类产品,同时成为该公司会员,然后才可以参加“车排网”的投资,投资购买一单为1万元。第一个会员投资1万元,拿到第一个排位号,然后其他投资人以此类推向后排队,当排到第16个排位号时,第一个投资人就可以获得10万元现金奖励或者拿到一辆价值10万元的汽车,同时第一个投资人需要再复投购买一单。后面每间隔16个排位号为一轮奖励。这时,沈峰接手成为了该公司的法人代表,组织吴凡负责“车排网”后台报单管理,还雇佣了几人负责日常工作。后来沈峰又认识了在高邮开小商店的秦雷(化名),并在秦雷的商店设立“车排网”投资项目报单点,招揽投资人员,承诺每介绍一个人参与投资,给介绍人奖励3000元。
案发——
投资6万拿6辆汽车的梦想破灭
刘先生(化名)的手头有些余钱,希望用手上的钱“生”出更多的钱。由于存银行利息比较低,从2015年开始,刘先生就经常关注网络投资论坛,看到合适的投资项目就会适当投入,以此获得高回报。2016年7月下旬,刘先生听朋友介绍知道了“车排网”投资项目,就在高邮一个宾馆找到了沈峰,具体了解该项目的投资模式。听了介绍,刘先生认为该公司实力雄厚,可以在短时间内拿到汽车奖励,并且投资人是在全国范围内排位,肯定会有很多投资者,拿到奖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于是,刘先生两个月时间先后交了6万多元,拿到了6个拿车奖励的排位号,幻想着很快就能拿到6辆汽车。然而,到了2016年10月份,刘先生发现沈峰很少到高邮拓展业务了。时间长了他便起了疑心,多次给沈峰打电话询问投资奖励的事情,对方称在外地拓展业务,很快就轮到刘先生拿汽车奖励了。刘先生不放心,专程赶到高邮“车排网”投资项目报单点,报单点负责人秦雷说“车排网”投资项目可能出问题了,再拨打沈峰电话时已经无人接听。刘先生立即向我市公安局经济犯罪侦查大队报案。
谎言——
制造一个又一个美丽的假象
警方在调查中发现, 邳州某电子商务公司其实是个“皮包公司”。公司经营的银杏类产品全部是从外地购买的,其本身并没有实际的生产条件,公司所在地500平方米厂房是临时租用的。实际上,他们通过“空手套白狼”和“拆东墙补西墙”的方式,来承诺投资者们所谓的高回报。
沈峰多次邀请投资者到邳州参观考察公司,介绍公司打造特级银杏类产品的“宏伟”发展规划,但以生产线涉及到商业秘密为由,不让投资者进厂参观,只在厂房外面看看,听他吹嘘介绍。参观活动结束后,沈峰安排投资者到酒店聚餐,在酒桌上继续吹嘘。为了进一步让投资者深信不疑,沈峰、吴凡共同商量决定在高邮先发出一辆汽车作为奖励。2016年8月下旬,沈峰开了一辆SUV新车来到高邮“车排网”投资项目报单点,鸣放鞭炮,举行了一个虚假的奖励车辆发放仪式,通知了20余名投资者参加,举办了庆祝午宴,制造了奖励车辆的假象,但当晚沈峰又把车子开走了。
抓捕——
警方蹲守四日擒获嫌犯
为了查清案件事实,掌握主要犯罪证据,市公安局经济犯罪侦查大队会同相关派出所对受害人广泛取证,从中确定非法吸收金额,并对沈峰、吴凡所吹嘘的经济实力和承诺进行查证,摸清全案线索。同时,侦查民警也在第一时间决定开展收网行动。由于主犯沈峰、吴凡案发后一直潜逃在外,侦查民警先后多次赶到宿迁、邳州等地开展抓捕工作,屡次无功而返。2017年6月12日,侦查民警获悉沈峰的妻子生下一男孩,沈峰极有可能回家看望妻儿,遂立即赶到宿迁开展蹲守抓捕工作。经过连续四日蹲点守候,6月15日,侦查民警在宿迁将犯罪嫌疑人沈峰抓获。归案后,沈峰对设立“车排网”非法吸收公众存款40余万元的犯罪事实供认不讳。10 月21 日,另外一名犯罪嫌疑人吴凡也被邳州铁路警方在邳州市区抓获。目前,沈峰已被依法移送起诉,吴凡已被依法逮捕。
“互联网金融的兴起,给大家的理财和融资提供了更多的渠道,但其中也蕴含着风险,尤其是部分平台打着理财的旗号却干着‘非法集资’的勾当,严重扰乱社会经济秩序,威胁群众的财产安全。”办案民警叶辉灵提醒,市民在投资之前一定要充分了解投资项目的背景及相关资料,不要被所谓的保本高息、零风险收益等说法蒙骗。尤其是当理财项目承诺不合逻辑的超高收益时,更应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