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特别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水中凤凰”现身高邮湖——~~~
2017年09月06日 星期三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水中凤凰”现身高邮湖——
鸟友们湖中拍摄9天艰辛记录水雉孵化过程
  □ 记者 杨晓莉

  水雉,因其优雅的气质、美丽的羽饰,有“水中凤凰”之美称,它是鸟友们最喜欢拍摄的“鸟模”。今年7月下旬,鸟友万长年在高邮湖芡实、菱角水域,偶然发现成群的珍稀鸟类——水雉。它们在成片的芡实、菱角叶上孵化繁育后代。欣喜若狂的万长年约上数名鸟友于7月22日至31日“潜伏”在湖面上或“伪装”在湖水中,扛着“长枪短炮”,连续9天坚守,终于拍摄到了水雉孵化出壳的全过程。8月中旬,万长年等人又开展了一次拍摄之旅,记者有幸参与其中,亲身感受他们拍摄过程中的苦与乐。

  ★“水中凤凰”现身高邮湖 鸟友们拍摄记录孵化过程

  近千张图片,3个多小时的视频,这些是万长年等鸟友们9天坚守的“果实”。一幅幅图片、一段段视频都详细记录着水雉从孵化到出壳的全过程。

  在阅览图片和视频资料时,万长年向记者道出了他们拍摄的经过。他告诉记者,刚开始发现水雉时,有4只之多,这在平时比较少见,其中有的正在孵化。与其它鸟类不同,水雉孵化时不会造浮巢,而是直接把蛋产在芡实、菱角叶上。水雉家族实行“一妻多夫”制,而且是“男主内女主外”,雌水雉负责产蛋;雄水雉负责孵化和抚养,是典型的“超级奶爸”。当然,雌水雉也不是完全不负责任的“妈妈”,它们在夏季繁殖任务重,要产蛋3至5窝,尽管辛苦,“妈妈”们也会定期“巡视”,看看“爸爸”们是否尽到“抚养”义务。

  水雉是杂食性鸟类,昆虫、鱼虾、壳类等小型动物和水生植物都是它们的取食对象,它们腿细长,步履轻盈,尤其擅长在水植物如芡实、菱角叶上行走。“高邮湖上出现这么多水雉,与湖区的食物资源丰富和生态环境良好有直接关系。”万长年说,在这里,水雉们“不愁吃、不愁住”,生活环境优美,平时,它们都在水面上嬉戏、求偶、繁衍,生活非常安逸。

  为了拍到水雉从孵化到出壳的全过程,万长年和鸟友们选择其中一窝水雉蛋作为拍摄点,定点拍摄。为了不惊动水雉,他们头戴迷彩帽,“长枪大炮”的拍摄器材也被穿上“迷彩衣”,一拍就是几个小时,毒辣的烈日、蚊虫的叮咬以及脚下的沼泽泥泞,拍摄的各种辛苦不言而喻。付出终有回报,经过连续9天的蹲守拍摄,万长年及鸟友们终于用手中的相机记录到了水雉蛋破壳的镜头。“能拍到孵化过程,心情难以形容。”万长年说,虽然在拍摄过程中经历了“脸上晒脱皮”“身上汗出得就像倒水”一样的煎熬,但这些都不算什么,一切都值得。

  通过镜头,记者看见,破壳而出的小水雉全身湿漉,刚开始,颤颤巍巍地站在叶子上,过不了多久,就可以自己行走,跟在“爸爸”后面开始觅食,无需“爸爸”喂食。为了保护自己的孩子,防止蛋壳气味吸引来天敌,在小水雉出生后,雄水雉就把蛋壳叼到嘴里,飞到远处扔掉;只要天气好,雄水雉就会带着小水雉在叶子上活动,一旦风雨来临,就会立即把它们藏进翅膀下,保护起来。

  记者了解到,水雉是候鸟,到了秋天,它们就会飞回南方过冬。

  ★拍摄苦与乐并存 身体再累心里也甜

  鸟友们对鸟类都有种痴迷的热爱。8月中旬的一天,万长年与其他鸟友们再次相约来到高邮湖进行拍摄。当日,记者全程参与其中,亲身感受湖中美丽的风光,分享他们拍摄过程中的苦与乐。

  早上7时许,一艘船艇从高邮湖郭集港出发 ,一路前行、一路风景、一路拍摄。在一湖边浅滩处,湖中一片景色吸引住了鸟友们的眼球,静静的湖面上布满了翠绿欲滴的荷叶,一朵朵或黄或淡红的荷花镶嵌其中、别样艳丽,许多白鹭、须浮鸥等鸟类休憩在周边,形成一幅美丽的画卷。见此美景,鸟友们忙端起照相机,咔咔声此起彼伏,一边拍摄,一边情不自禁地说:“太美了、太美了。”

  鸟类非常机敏,一有风吹草动就会飞走。拍鸟如痴的万长年和鸟友们装扮好后,拿起“伪装”过的照相机,二话不说就跳下湖,慢慢地向前靠进,边走边拍。好一会儿后,拍尽兴的他们才返回到船上。上船后,他们又不顾身上的泥浆、脸上的汗珠,忙打开照相机,相互欣赏起作品来。“辛苦吗?”面对记者的询问,他们笑着说:“在别人看来,或许感觉会很辛苦,但对我们来说,无论拍摄条件多么恶劣,只要有鸟拍,再辛苦,心里也觉得甜。”

  “鸟通人性,有感情。”万长年和鸟友们道出了当初爱上拍鸟的原因。万长年告诉记者,三年前,他家周边一厂房失火,等火扑灭后,他发现厂房一处屋檐下有个鸟巢,鸟巢里的成鸟被烧焦,当时就纳闷为什么失火时它不飞走,挪开它后才发现,在它的翅膀下有2个鸟蛋。

  在拍摄过程中,记者也亲眼见证了鸟类“亲情”“友情”的一面:一只小鸟意外受伤后摔倒在湖面上,这时,另一只小鸟飞来,在它上空低飞,并不时鸣叫着,没过多久,只见一只又一只或大或小的鸟从远方飞来,30多只鸟飞成一个圆形,不停地在受伤的小鸟上空盘旋,一起鸣叫,像在为它“加油”,受伤的小鸟在湖面上不停地扑打,挣扎了好久终于又重新飞起来,这时,所有的鸟才一起向远方飞走。

  眼前的一幕,让记者为之震撼,眼眶情不自禁湿润起来。“这样的感人情景,在拍鸟过程中并不少见。”万长年说,都说男儿有泪不轻弹,自从拍鸟后,自己变成了“爱哭”的男人,常常在拍摄过程中留下眼泪。“只有爱鸟的人才懂得鸟类之间的情感,这些情感能触及人的心灵深处。”其他鸟友们纷纷说道,正是因为这些情感,所以拍摄过程再艰辛也不觉得苦。

  ★鸟儿为高邮生态投票 鸟友们将继续前行

  鸟类对生活环境要求非常高,它们对生存环境更是从不“将就”。在整个拍摄过程中,记者发现,高邮湖上的鸟,种类多、数量多,鸟儿们与周边的渔民“和睦相处”,人、鱼、鸟、荷、湖形成的一道自然风景为高邮湖风光增色不少,“扎根”在高邮湖上的鸟儿们为高邮生态投票、加分。

  说到高邮生态的改善,鸟友们感触颇多。万长年说,记得刚拍鸟那年,曾有一次与鸟友们对湖中的候鸟做过粗略统计,来的时候有1000多只,走的时候仅有300多只。除了一些环境因素外,人为伤害也特别严重。可喜的是,近年来,随着市委、市政府对环境保护愈加的重视,高邮的生态有了明显改善。在广泛的宣传和严厉的惩罚下,人为伤害鸟类行为也少了许多,越来越多的人参与爱鸟、护鸟行动中来。“我们知道,高邮正在全力推进‘263’专项行动及江淮生态大走廊建设,相信,高邮的生态会越来越好,来此‘安家落户’的鸟类也会越来越多。”鸟友们说道。

  记者了解到,生存环境一旦受到污染,水雉很快就会死去。对水质要求如此高的水雉能在高邮湖内生活、繁殖,这便是高邮生态环境优美的最有力证明。风光秀丽、生态优美的高邮吸引了越来越多的鸟儿们来此“安家落户”,鸟儿们又吸引了成群结队的鸟友们齐聚高邮拍摄。如今,拍鸟队伍正在日趋壮大,万长年参与其中的拍鸟队伍人数就有数十人。目前,他们正在积极申报成立野生动物鸟类拍摄协会,以此来吸引越来越多的鸟友们参与拍鸟、爱鸟、护鸟的队伍中来。

  “阴天下雨,呆在家里,不是这疼就是那疼。只要一到户外拍鸟,哪也不疼了,药也不用吃了。”“拍鸟,能不能拍出好片子,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要用镜头来拉动两条腿,既得到了健康,也享受到了快乐。”“拍鸟不仅仅是把鸟儿拍的眼亮和毛清,更重要的是要拍出内容和故事。”“拍鸟的条件,通常都是比较差的,可是我们谁都不在乎” ……采访中,鸟友们纷纷感言 。记者了解到,在万长年和鸟友们的队伍里,有像他一样的企业负责人,有自由职业者,有普通职工,也有许多退休人员。他们中,三四十岁的中青年鸟友们一有空闲就会四处拍鸟,六七十岁的老年鸟友们,也同样是为“鸟”痴狂,乐此不疲……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综合新闻
   第03版:身心健康
   第04版:特别报道
鸟友们湖中拍摄9天艰辛记录水雉孵化过程
高邮报特别报道04鸟友们湖中拍摄9天艰辛记录水雉孵化过程 2017-09-06 2 2017年09月06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