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高考、中考和小学期末考试的结束,精明的商家开始盯上了学生的口袋,推出各种针对学生的服务和消费,力争在“暑假经济”中分得一杯羹。
旅游市场受热捧
为抢占暑期旅游市场,邮城各旅行社针对学生客流推出了一系列特色旅游产品。许多家长为了让孩子放松心情,缓解上个学期的紧张状态,选择带孩子去旅游,领略大自然的美丽风光,开阔孩子的视野。
“进入暑期以来,旅游市场一片红火,以亲子游、夏令营最受欢迎。”市区一旅行社负责人告诉记者,为了满足市场需求,他们还可以根据顾客的要求,为其提供“私人定制”服务。
高三毕业生小丁告诉记者,旅行可以增长见识,感受异乡文化,放松心情。 这个暑假,他打算和同学们去厦门自由行,并已经定好了车票。
“谢师宴”遇冷,“散伙饭”火爆
“上世纪90年代初,是谢师宴刚刚兴起的时候,那时的谢师宴对一个普通家庭来说并不算什么负担。”在我市某重点高中任教20多年的陆老师说, 进入新世纪之后,谢师宴开始有了攀比的苗头,一场“标配”谢师宴,价格至少上千元。陆老师说,这样的谢师宴让宾主疲于应付,她对这样的开销变化有些无奈。
不过让她略感欣慰的是,流行多年的谢师宴这两年逐渐偃旗息鼓了。
“谢师宴”遇冷,各种“散伙饭”却异常火爆。屏淮路附近一家酒店负责人介绍说,今年“谢师宴”预订的特别少,前来订包厢的多是学生个人居多。
毕业生小柳今年组织全班同学和任课老师一起AA制聚餐,将“散伙饭”和“谢师宴”合到了一起。他说,老师和同学AA制吃饭,可以避免家长请老师大摆筵席,铺张浪费。采访中,不少酒店反映,高考结束后,到店内消费的高中毕业生占了相当大的比例。
假期迎来学车高峰
暑期一到,市区各处练车点人气开始旺起来,学车的人比往日增加了近三成。近日记者采访了解到,利用暑期学车的人,多为在读返乡大学生和刚考上大学的准大学生。
市区一家驾校的教练员黄先生告诉记者,暑假是学生学车的高峰期,前来报名的学生很多,学员数量比往日增加了近三成。
“平时学习忙,没空学车;现在放暑假了,就想利用这个时间学习这项技能。”大二学生小刘告诉记者。学员小王高考后有将近三个月的空闲时间,所以也来报名学车。他说,现在汽车越来越普及,利用暑假时间先拿到驾驶证,今后出行会更加方便。
各种培训热火朝天
日前,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各种暑期培训班都在“招兵买马”,不少家长也在为孩子挑选合适的培训班。
“我们的培训主要针对中小学生,有英语班、作文班、书法班......”近段时间,暑期培训宣传广告格外引人注目,吸引了许多学生和家长前往咨询。“每到暑假,各种培训班就开始火起来了,这两天很多培训班都在散发宣传单,我们从今年6月初就已进入暑期招生环节。”一家正在招生的少儿培训机构工作人员介绍说。记者了解到,还有不少家长将孩子送到各类培训机构学习绘画、音乐、舞蹈,为将来高考艺考打好基础。
“暑期我们都要上班,只有让孩子去培训班了,这样不但方便管理,还可以让孩子学点东西。”一名正在准备给儿子报名美术培训班的家长告诉记者。
KTV、电影院成学生专场
学生消费大军其他“战场”还有KTV和电影院。近日,记者在某大型KTV采访,看到不时有三五成群的学生进出。该KTV一名王姓工作人员告诉记者,高考之后来这里消费的学生增多,订包间的客人也比高考前多了不少。
当日,高三毕业生小刘组织同班同学到这里聚会,她说:“趁现在有时间多与一帮同学聚聚。在KTV里大家可以唱唱歌、聊聊天,挺舒服的。”
除了KTV外,影院暑期档也非常值得期待。据影院售票工作人员介绍,暑假对电影票房的影响很明显,观众的数量是平常的二三倍,来看电影的大多是学生。
理性消费需引导
市民宋先生为自己孩子假期消费算了一笔账:出去玩一趟得准备5000元,旅游回来学驾驶得准备4000元,加上之前买电脑和手机花了8000元,一个假期总消费近2万元。宋先生说:“2万元对有的家庭来说,可能就是一年消费的总和。”
孩子的暑期消费对一些经济条件较好的家庭而言,还能承受,但对于工薪阶层来说,则是一笔较大的开支。因此,对于商家的各种宣传,学生和家长要理智对待,树立正确消费观念,切忌盲目攀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