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生:适当做题,保持手感最重要
高考进入倒计时,考生常常会出现以下两种情况:有人已经完全放松下来,对复习漫不经心;有人还在疯狂做题,希望在短时间内有更加明显的提升。
针对以上两种考前“极端”现象,高邮中学教师吴卫东认为,进入调整关键期,考生做题太多或完全放松思想都是不好的现象,都不可取。他建议考生在考前这几天时间里,根据高考学科考试时间安排,给自己建立一个模拟的考场环境,每天按照高考当天的时间做少量相应科目的试题。“至于试题的难易和对错,可以不深究,关键是让自己提前进入一种考试状态,保持一种好心态沉着应对大考。”
市第一中学教师傅友东表示,高考前的一个星期左右时间,学生所学、老师所授都已基本定型,考生们要做的就是适当、有重点地对相关科目查漏补缺,少做或尽量不做难题,多做一些基础题,这样能够更好地保持手感,有利于自己临场发挥。
家长:帮孩子找到应对压力的方法
面对高考,考生有压力,家长也有压力。市人民医院心理医生陈红珍表示:“有些家长对孩子的表现没有信心,比孩子更紧张、更焦虑。事实上,情绪是会相互传染的。因此,家长要特别留意自己的情绪及产生的原因,尽量让自己的情绪保持稳定,以防止孩子受到影响。”
“有压力是正常的,我们要做的就是帮孩子找到一些应对方法。”陈红珍说,考前一周,家长要尽量营造和谐温暖的家庭氛围,在与孩子交流过程中,要用比平时更缓慢、平和的语速说话,并适当地使用一些心理暗示语言,如“一切都会顺利的”“没事,就当一次平常的训练”等,切不可对孩子说类似“你要好好考,成败就在此一举了”等话增加孩子的心理负担。
对于考生大考前饮食的安排,陈红珍建议家长,除了给孩子多吃一些易消化的高蛋白食物外,尽量不要给孩子特殊安排饮食。同时,要特别注意预防孩子在这段时期感冒、腹泻、外伤等情况的发生,以免影响孩子备考。
高考状元分享经验:用业余爱好分散压力
往年的高考状元们高考时也有压力,但他们觉得充足的自信和扎实的基本功,才是考出好成绩的保障。
2016年高考文科状元顾菲菲的减压方式就是看课外书。她告诉记者,在高三期间,她经常利用业余时间去书店挑选一些自己爱看的文学类书籍。“哪怕成绩考得再不好,心情再不舒服,只要一翻开飘着墨香的新书,就会感觉浑身放松。”顾菲菲表示,她成功的最大秘诀就是学习有科学的规划。她会给自己制定计划,每天要做什么都写下来,这样可精确把握并很好地利用时间。
有一个良好而坦然的心态也很重要。2016年高考理科状元张乐童在分享自己的备考经验时说:“当大家都同样面对‘人生第一大考’时,你的心态就是取胜的关键。所以无论考试多么重要,你都不能慌,更不能畏惧,只要想着时刻保持轻松的状态,微笑面对每一场考试,你的成绩就不会差到哪儿去。” 管玮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