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时期是人生的奠基阶段,同时也是各种行为习惯的养成阶段。家庭是孩子出生后接受教育的第一个场所,家长是第一任老师。如何才能更好地培养幼儿的行为习惯,笔者认为必须要家园配合、共同努力。
一、多种形式与家长沟通,引发家长重视
1、加强宣传育儿知识。首先必须转变家长的观念。只有家长真正从内心感受并发现习惯养成教育的重要性,才能引发重视。
2、开展家长开放日活动。活动时家长目睹了幼儿在园的表现,了解了自己孩子与其他幼儿之间的差距,也看清了孩子还需要在哪些方面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
3、建立微信群。利用短信与视频等形式,教师适时向家长反馈孩子在园的一日生活与学习情况,做到及时联系、及时沟通,及时给予孩子正确的方式方法。
4、办好家长学校。定期组织家长来园学习,加强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强化孩子的做人教育。
5、举办亲子活动或主题活动。要求家长与幼儿共读一本书、共看一场电影、共唱一首歌、共绘一幅画、共做一件玩具、共讲一个故事、共做一个游戏、共着亲子装等,密切家园联系。
6、定期举行育儿经验交流活动。组织家长召开家教经验交流会,邀请有经验的家长撰写经验材料,介绍家教经验和育儿方法。
二、家长与教师明白相互沟通的重要性
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必须依靠幼儿园与家庭共同一致的教育,但是幼儿园与家庭的教育难免会有出入,因而必须在了解家庭的情况下采取相应的措施。针对这一问题,可进行家访。在家访过程中了解孩子在家中的相关情况,向家长询问孩子在家的进餐情况、身体状况、行为表现、个性特征等,并在此基础上与家长做好教育的沟通。
三、良好习惯培养教育贯穿赏识教育中
教育家陈鹤琴教授曾说过:“获得成功教育的秘诀其实很简单,就是表扬。”孩子和大人一样爱听好话,喜欢被人称赞,他们总是喜欢得到肯定的评价,哪怕是一个和蔼可亲的眼神、微笑、轻轻的抚摸等等。他们通常在人们对他的评价中认识自己。我们班上有一个小朋友,上课随意走动,抢小朋友的玩具,活动期间随便说话,在家跟大人顶嘴。当家长反映这一情况后,我找他谈心,他承认自己在家有这样对妈妈说话。他小声说:“老师,我以后不会这样了。”我又对他进行说理教育,告诉他顶嘴是不礼貌的,如果骂人就更加没有礼貌。没有礼貌的孩子没有人会喜欢。还对他说:“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还是好孩子,老师喜欢有礼貌的孩子。”由此看来,哪怕孩子身上有再多的问题,恰到好处地运用表扬和鼓励,也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教育实践证明,只有家园双方形成教育合力,才能更好地发挥教育的作用,使每位幼儿都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