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特别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16年12月06日 星期二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微信朋友圈变“拉票圈”?
  近年来,随着微信朋友圈投票活动日渐风行,一波又一波“考验”亲情、友情的评选接踵而至,如最佳宝贝、最棒美食、最美中学生投票评选等,让不少“微友”不胜其烦。有人甚至说这就像一种变相的“亲情、友情绑架”。

  微信圈拉票五花八门

  “最近,我接连被几个‘微友’的各种投票邀请骚扰,一开始我还耐着性子帮着投一投,时间久了就烦了,干脆视而不见。”市民周女士告诉记者,微信投票活动越来越多,投票过程也越来越繁琐,从一开始直接点开链接投票,到后来关注公众号才能投票,现在已经演变到分享朋友圈、填写信息发送截图等才能投票,让人生厌。

  家住武安社区的“90后”刘彤对这种“绑架式”微信投票既厌恶又无奈。刘彤的微信好友让她帮忙给自己的宝宝投票,如果获得“最萌宝宝奖”可以获得由某家早教中心提供的一项免费课程。这个投票需要用手机号注册。刘彤注册后,没想到每天都要接到该早教中心的电话,推销早教课程,令刘彤十分恼火。

  市民小徐说,“我参加过我们行业的最美职员评选,因为代表的是我们单位,所以硬着头皮到处拉票。其实自己真不想麻烦别人,可又怕票数靠后太难堪,才不得已而为之。”小徐告诉记者,她认识一位母亲,为了给女儿拉票,这位母亲给通讯录里所有觉得能说得上话的人打了一遍电话,请大家帮忙。因为投票时间长,这位母亲隔几天还会群发信息通知大家,每天的问候语和提醒语尽量不一样,真是煞费苦心。采访中,一位女士告诉记者,自己孩子正在上初中,学校组织了投票活动,为了保住孩子的“面子”,她只好麻烦朋友们帮忙。

  微信投票演变为刷票

  朋友圈人数有限,朋友们参与热情又不高,这让不少评选活动参与者“暗自神伤”,因此许多人就把目光转向了专业的微信刷票公司。

  不久前,王伟参加了一个微信公众号的评选活动,为了保证自己的名次,王伟在微信朋友圈以及家人、同学、朋友群都发送了自己参加活动的链接。后来王伟发现,排行榜靠前的一位选手,票数每天增长2000票。“一个人怎么能保证每天有2000个人给自己投票,太不正常了!”王伟说,他与微信公众号的客服进行了沟通,客服回答说:“如果有刷票行为,我们后台是能监测到的,一经发现,就会取消参赛资格。”投票还在进行中时,王伟接到朋友打来的电话,劝王伟花钱刷票试一试。一张票0.3元,王伟试着购买500票,半小时后王伟的票数就攀升了500票。

  据介绍,现在的网络刷票主要有三种方式,第一种是找刷票群主,这种方式效率高、隐蔽性好,不容易被发现,但价格相对较高;其次是通过机器刷票,因为是用同一ID不间断投票,容易被主办方发现;还有一种叫“互投群”刷票,群里一发送投票链接,其他成员都要无条件进行投票。

  要用合适的方法说“不”

  小陈因工作原因,微信中有500多位好友,经常有好友要求他帮忙投票或是点赞。小陈表示,“微信‘朋友圈’,变成投票圈,五花八门的比赛变了味,成败全靠人脉拉关系。”他特别提醒家长们,有关孩子的各类评比,用微信投票的方式计数毫无意义,而且还会助长孩子的虚荣心。有的评比活动,孩子们之间的竞争演变为家长们的“人脉大战”“财力大战”,实在不值得提倡。

  市消协工作人员提醒消费者,微信和微博一样,同属网络营销时代新兴产物。商家举办微博微信‘点赞’‘投票’等有奖征集活动,应事先告知活动具体规则。为免受垃圾广告的侵扰,消费者应尽量减少或避免参加“投票营销”活动。活动过程中,出现争议纠纷或侵权问题,消费者要保留相关证据材料,在第一时间联系当地消协部门投诉处理。

  实习记者   翟甜甜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综合新闻
   第03版:特别报道
   第04版:专版
   第05版:特别报道
   第06版:副刊
   第07版:专版
   第08版:专版
微信朋友圈变“拉票圈”?
家训永远镌心中
广告
高邮报特别报道05微信朋友圈变“拉票圈”? 2016-12-06 2 2016年12月06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