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暑的应气美食是鸭肉
中医认为,鸭肉味甘、咸,性微凉。能补阴益血,利水润肺,清虚热。民间有“夏吃公鸭,秋吃母鸭”的说法,据说公鸭肉性微寒,而母鸭肉微温。
不过,鸭汤并不适合所有人,像腹泻、肠胃炎患者以及血脂高、肥胖或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不宜食用鸭汤。鸭汤也不要与鸡蛋、兔肉、鳖肉同食。
处暑节气的显著特征是空气干燥,人们往往感觉皮肤紧绷绷的,甚至起皮脱屑、头皮屑增多、口唇干燥或裂口、鼻咽冒火、大便干结,所以离不开防秋燥。糯米有养阴的功效,秋季可以适当喝点糯米粥。此外,萝卜、百合有润燥的功效。
总体来说,眼下更应注意饮食中食物的多样性,特别应多吃耐嚼、富含纤维的食物。进食时,应细嚼慢咽,既利于食物的充分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完全吸收,又能生津润燥。
运动宜轻松平缓
早睡早起:进入秋季后,人体出汗减少,人的机体进入一个生理休整阶段,水盐代谢开始恢复原来的平衡,心血管和神经系统负担缓解,肠道功能日渐正常,一些在夏季时潜伏的症状就会出现,机体也会产生一种莫名的疲惫感,如不少人清晨醒来还想再睡,这种状况就是“秋乏”。此时人的起居应相应调整,尤其是睡眠要充足,最好比平常多睡一个小时,因为只有这样才能适应“秋乏”。
多喝蜂蜜水少吃姜:营养学家说,季节进入秋天,要多喝蜜,少吃姜。因为秋天气候干燥,燥气伤肺,加上再吃辛辣的生姜,更容易伤害肺部,加剧人体失水、干燥。专家建议白天喝点盐水,晚上则喝点蜜水,既补充人体水分,又是秋季养生、抗拒衰老的饮食良方,同时还可以防止因秋燥而引起的便秘。
通风透气:一定要确保室内通风,白天只要室内温度不高就不宜开空调,可开窗使空气流动。睡觉时腹部盖薄被,以防脾胃受凉。同时,室内可养些盆栽柑橘、吊兰、文竹等绿色植物,调节室内空气,增加含氧量。需要注意的是,入睡之前莫贪凉,最好把窗户关上,以防寒湿之邪侵入人体。
护肠养胃:对于消化功能低下的人来说,除了及时治疗、尽量不喝酒、避免冷饮冷食、避免过度刺激的辣椒等调味品、少吃伤害消化系统的药物之外,还要消除不利于消化吸收的各种不良习惯。
避免过早添加衣物:“春捂秋冻”意为让体温在秋时勿高,以利于收敛阳气。此时不宜过多过早地添加衣服,以自身感觉不过寒为准,以提高机体对低温环境的适应能力。当然,‘秋冻’也要因人而异,老人和孩子的抵抗力弱,代谢功能下降,血液循环减慢,既怕冷又怕热,对天气变化非常敏感,应及时增减衣服。(来源:人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