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雨了。雨越下越大。
就应该是一个下雨的天气,就应该是一个不太热闹的日子。
就这样,我们安安静静地走在雨中,心就像被洁净的雨水洗过一样的清爽透明。
我们是要去往一个景点,高邮的盂城驿,一座著名的古代驿站。
驿站,这一个久违的词汇,忽然间的,就拨动了我们内心深处的那根弦。那一根弦,或许已经盖满了尘土,或许已经长出了锈迹,但是就在这大雨中的一瞬间,它又重新弹响起来。
是因要到驿站去,所以觉得应该下着雨,驿站,不就是为风雨兼程的旅人准备着的吗。
远行的人,归家的人,辛苦的人,劳顿的人,统统到这里来吧,来这里躲雨,歇歇脚,明天再前行。
家乡还在遥远的地方守着他,前途还在未知的方向等着他,先暂且,走进这个简朴的驿站,安顿歇息,夜来的风雨声,声声入耳,一边思念家乡,一边想象未来的旅途的情形。
其实每一个人的一生,都是行走在旅途上的,处处需要驿站,处处的驿站就是处处的新起点,一座从古代坚持到了今天的驿站,实在是让我们心驰神往的。
于是,我们来看驿站了,我们穿过了数百年的岁月,我们越过了重重叠叠的时光,来了。来寻找一种感觉,来对接一种情绪,来整理自己纷乱的心情。
好了,现在我们已经站在门口了。不过且慢,这里并不是驿站的大门,这只是这一个街区的敞开着的并没有门的大门,眼前的这个馆驿巷牌坊,像是古人张开了双臂在欢迎我们。
雨只管继续下,我们踏着雨,走在石子街上,街面的安逸和洁净,实在却不是因为下雨,而是一种生活的基本常态,是一种处世的基本观念,是高邮人的紧张与松弛的辩证法。
慢慢地往前走,慢慢地走下去,会有更深的感受,会有更全面的认识。
我们要去古驿站,需要穿越这个街区,也就是说,围绕在“盂城驿”周边,有一大片的区域,在一大片的区域里,我们即将看到诸多的景点,驿印流年,南海子河,马饮塘,柳荫禅林,柳泉草屋,同昌粮行,接官厅,等等等等,光听一听这些名字,就让我们死水般的内心泛起波澜了。
无论是微澜还是狂澜,总之是触动了心境了。
为什么我们总是会被“过去”打动,为什么我们总是会对“往事”感念,是因为在这些早已经陈旧了的名词里,有一股迷人的气韵通透着;是因为这许多早已经斑驳的痕迹中,依然焕发出历史的气息,故事仍然在继续。
总之,我们是怀揣着跃动了的心情,在这里行走。
我们还要继续往前走,我们要一一地经过这些景点,经过那些景点,我们还要了解这些景点和那些景点所蕴含着和承载着的历史的面貌和风采,我们还要知道许多与古代、与驿站有关的逝去的风景。
在雨中,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倚着他家的门框,面对着雨巷中行走的我们,他的平淡而干净的目光,无意中掠进了我的相机镜头,忽然间就惊醒了我、打动了我——其实,在对古代的遥望的同时,我们的眼前,还有一幅同样感人的画面,那就是今天的街巷里的民居和民居里居住着的居民。
我似乎回味过来了,为什么今天的高邮馆驿巷景区与往日的他乡的景区有所不同,它的近切,它的温馨,它的亲和,真让我有了一种回家的感觉了。
一条砖墙黛瓦的小巷出现的眼前,它是那么的整洁,那么的朴素,我们穿了过去,拐一个弯,仍然是一条砖墙黛瓦的小巷,它仍然是那么的整洁,那么的稳重,再拐过去,仍然是这样的小巷和这样的气息,再转过去——我们似乎是走在这个古老而又有着新鲜气味的八卦图、迷魂阵里了。
墙角有一辆自行车或电动车,后座上夹着一件红色的雨披;一个人打着伞在长长的巷子里走着;一扇大门打开的时候,对面的墙上,有“开门见喜”;一个不起眼的街巷拐角,挂着一盏古式的路灯,无不向我们传递和展示着普通的民间的气息和生活的常态常景。
再看那一扇又一扇敞开着的院门里边,虽然房型并不相同,但相同是的那一份宁静,那一份安逸。
在开阔一些的地带,也不完全是砖墙黛瓦的平房,也有小楼,也有多层的公寓,却同样是古朴简洁,同样是气韵沁人,那小小的阳台上,干净规整,那些仿古的窗栏,有腔有调——在这个生活的街区,完全没有生活中的杂乱和污脏。
后来我们知道,在这里我们走过了著名的十大景点,而留给我印象最深的,恰恰是这第十一个亮点,我以为这也是它的最大的一个亮点,在建造和恢复古意盎然的景区的同时,百姓的日常生活继续在这里展开,不仅没有受到影响,不仅没有改变性质,反而打造出了这里的文明居住,使得这个景区,不曾远离了生活,也不曾降低了标准。
我们曾经去过一些地方,为了打造景区,将居民全体迁出,缺少了生活的烟火气;也有的地方,原样的保留了居民的生活,但是脏乱差没有得到控制和解决,这确实是一对矛盾,景点,是让人游览欣赏,是需要行走的,是有动感的,是热闹的;而民居,却是给人居住,让人安歇,是安宁的,是静态的。
在高邮的这个馆驿巷街区,历史的景点,和今天的普通百姓生活,两者是结合起来的,而且结合的那么自然,那么流畅,那么融和,那样的一种无缝对接,那样的一种天然重叠,景就是家,家就是景,这样的小街小巷,既是我们的童年之梦,亦是我们今天的梦中天地。
穿过这些纵横交错的简单而又复杂的小巷小街,我们终于抵达了今天的最终目的地:盂城驿。
雨一直在下着,并没有停息的意思,从雨中走了出来,从驿站走了出来,仍然是这样的感受,到这里来,就应该是一个下雨的日子。
(作者系当代著名作家、江苏省作家协会主席、全国政协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