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灌溉用水曾被戏称为“无底洞”,如何让农业用水得到合理控制?我市从初始水权分配制度入手,将省分配给我市的农业用水指标,结合农作物及水产养殖用水定额下达到各乡镇,实行农业用水总量控制,以最小单元明晰农业水权,明确每亩用水量,并由市水利部门给每一位农民用水户协会会员农户发放灌溉用水水量分配卡,明确具体灌溉面积和用水量。据市水利部门技术人员介绍,农田灌溉并不是水灌溉得越多越好,多了不但浪费水资源,而且还会流失田地肥力。此次农业水价综合改革,通过给农户发放用水分配卡 ,就是为了将用水量控制在最佳状态。
为使试点工作不增加农民负担,我市出台了“农业节水精准补贴政策”,由市财政拿出50万元专项资金,对执行全成本水价超过现行水价的部分给予补贴。同时,制定了农业节水相关奖励制度,对节约用水进行专项奖励,2015年我市共兑现节水奖励资金近8万元。此外,我市还明确小型田间水利工程设施由农民用水户协会负责管护,管护经费从全成本水价中提取,确保了有关节水灌溉工程设施的完好和正常使用,也保障了农民用水户协会的正常运转和服务。
经过为期两年的试点工作,我市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与生态效益,具体表现为“四减四增”:减少用水数量,增强用水保障,遏制了“跑、冒、滴、漏”现象,项目区无效水、低位水、漏失水现象基本消失,每亩节水量超过150立方米,节水率达22.1%;减少生产成本,增加农民收入,每亩节约水费30多元,同时沟渠整修和用水量管理费用纳入水价成本由农民用水户协会统一管理,降低了单个农户人工消耗;减少污染排放,增色农村环境,随着用水量大幅度减少,化肥、农药排入水体的数量也相应减少,加之对水、田、林、路等综合治理,农村环境明显改善;减少用水矛盾,增进干 群关系,通过节水项目的实施,解决了上下游用水纷争及田地边界矛盾,提升了群众对干部的满意度。 尤水 殷朝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