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次产业协调稳健
农业经济平稳增长。今年我市夏粮种植面积84.17万亩,较去年略增0.38%,在田农作物普遍长势良好,夏粮生产可望增产;畜牧业持续稳定发展,一季度生猪出栏7.92万头,与去年持平,生猪价格维持高位运行。
工业运行缓中趋稳。一季度,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68.11亿元,增长11.2%,增幅居扬州第1,高于扬州平均水平1.4个百分点。先行指标匹配度加强。完成工业开票销售117.88亿元,增长10.5%,位列扬州第1,增幅较去年同期提升12.9个百分点;完成工业用电量5.1亿度,下降0.2%,降幅较去年同期收窄0.6个百分点。基本产业支撑总量规模。一季度,机械装备、电线电缆、照明灯具、纺织服装四大工业基本产业规模以上企业实现开票销售56亿元,占全市规模工业开票销售的72%,较上年提高5.2个百分点。四大产业累计实现产值110.25亿元,占全市规上工业企业总量的38.7%。
服务业贡献率大幅提高。一季度,全市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44.86亿元,占比达40.2%,比去年同期提高0.5个百分点,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达46.8%。旅游业稳步增长,接待旅游人数、实现旅游收入同比分别增长9.18%和11.08%,其中农村游市场升温,农家乐旅游业接待游客总数同比增长12%。
三大需求拉动有力
投资整体平稳增长。一季度全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6.22亿元,同比增长15.2%,增幅位列扬州第4。随着经济转型升级步伐加快,服务业、高技术产业等领域投资保持较快增长,其中项目完成投资64.79亿元,增长17.3%,高出全市投资增幅2.1个百分点;完成房地产投资11.44亿元,增长1.2%。消费市场稳中趋旺。一季度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2.24亿元,增长10.9%,高于扬州平均1.4个百分点。限额以上商品零售额中,计算机及配套产品、儿童玩具类商品零售额比上年分别增长20.5%、13.5%,均高于吃、穿、用等基本消费商品。外贸出口来势较好。一季度,我市出口总额11215万美元,增长28.3%;全市规上工业实现出口交货值
19.2亿元,同比增长12%,较去年同期高出8.2个百分点。
新兴产业强势领跑。一季度,全市39家战略性新兴企业实现产值11.39亿元,同比增长19.2%,超过全市平均水平12.3个百分点;战略性新兴产业效益总体较好,一季度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利税总额和利润分别为0.95亿元和1.5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1.5%和10%,分别超过全市平均水平8.6和10个百分点。
改革效应初步显现。供给侧改革取得积极进展。一季度,全市五大高耗能行业能耗“三降二升”,全市在统的29个工业行业能耗,有14个行业有不同程度下降,下降面达45.3%。一季度综合能耗合计为0.012万吨标煤,同比下降40.22%,纺织服装、服饰业能耗合计为0.4万吨标煤,同比下降31.28%。
三大收入稳定增长
财政收入增速回升。一季度,全市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8.98亿元,增长18.4%,增幅高于扬州平均水平3.1个百分点,较去年同期高出13个百分点,增幅居扬州第2位。其中税收收入7.4亿元,增长18.3%,税收占比达82.6%。
城乡居民持续增收。农村收入增速继续领跑。一季度,我市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9554.9和6097元,同比分别增长8.5%和9.5%,分别位列扬州第2位和第1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