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综合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16年04月29日 星期五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打赢小麦赤霉病防控攻坚战
  □   陆业斌

  当前,我市小麦已陆续抽穗扬花,进入穗期病虫害防治的关键阶段。据农业部门综合分析,今年,我市小麦穗期病虫害将偏重发生,其中赤霉病有偏重至大流行威胁,总体形势较为严峻。如果防控不到位,势必影响夏粮生产安全。

  小麦赤霉病是典型的气候型病害。2010年以来,我市赤霉病流行频率明显增加,最近4年连续偏重以上流行,已成为小麦产量稳定的最大制约因素。“我市夏粮丰收最不确定、最容易出问题的就是赤霉病,一旦防控不到位,就会影响全年粮食生产大局。”市农委副主任郭万胜说,眼下我市已进入赤霉病防治的关键期,各乡镇、园区必须坚持“预防为主,主动出击”的防治策略,强化监测预警,科学组织防控,加大技术服务,推进统防统治。

  据市植保植检站负责人陈海新介绍,构成今年小麦赤霉病偏重至大流行趋势的因素很多。首先是田间菌源充足。市植保部门近期普查了30块田,发现子囊壳穴带菌率平均为19.5%, 比大发生的2012年同期高3个百分点,居近十年来同期第2位,达到了赤霉病大流行的条件。 其次是小麦品种不抗病。据了解,目前生产上还没有抗赤霉病的小麦品种,我市84万多亩小麦都是扬麦、宁麦系列,均易感病。第三,小麦生育进程参差不齐。去年秋播我市小麦迟播、晚播比例高,播期拉得长,生育期差异大,导致大面积抽穗扬花期相差15天以上;地区间、品种间、田块间,甚至同一田块内小麦生育进程都不整齐,不仅增加了感病的几率,而且增加了防治的复杂程度。第四,气候条件对病虫害有利。小麦赤霉病是典型的气候型病害, 4月下旬以来,我市多次降雨,5月上旬还将有1至2个过程性降雨天气,高温高湿气候条件十分有利于病菌侵染。

  小麦赤霉病不仅影响粮食生产安全,而且影响企业生产经营、农民增收,危害人畜健康。据介绍,赤霉病发生的一般年份可减产1至2成,大流行年份减产5至6成,甚至绝收。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科科长徐兴锋告诉记者, 赤霉病的病原菌主要是禾谷镰刀菌,病原菌所产生的代谢产物是一种能引起人畜呕吐的致呕毒素。人食用病麦后,多数在1小时内出现恶心、呕吐、眩晕、腹疼和全身乏力等症状,少数伴有腹泻、流涎、头痛症状。有的粮食企业因误购了带赤霉病的小麦,加工出的面粉等产品毒素严重超标,被禁止进入市场销售,使企业生产经营陷入困境。农民种植出的小麦,因赤霉病严重卖不出去,种田就没有收入,影响全面小康进程。因此,小麦赤霉病防控切不能掉以轻心。

  然而,近期记者下乡采访发现,全市小麦赤霉病防治工作存在不平衡现象。有的乡镇小麦赤霉病防控组织严密,有的乡镇却宣传推进不力;有的农民高度重视、积极防治,有的农民熟视无睹、迟迟未有动作。市植保植检部门提醒,当前我市小麦赤霉病防治已进入实战阶段,抓与不抓、防与不防,效果肯定不一样。要立于防大灾,采取“主动出击、全面预防、药肥混喷、保粒增重”的防治对策,确立“防治二交不动摇”的指导思想,做到“扬花一块、用药一块”,坚决打赢小麦赤霉病防控攻坚战。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综合新闻
   第03版:盂城驿
   第04版:专版
   第06版:专版
   第07版:专版
   第08版:专版
我市紧急部署赤霉病防控工作
打赢小麦赤霉病防控攻坚战
41名会员共获32万元大病补助金
图片新闻
省残疾人数据更新国家级试点工作会议在我市召开
市交警大队未雨绸缪保畅通
我市启动第三次农业普查
朱鸿年获“羲之杯”诗书画比赛二等奖
“五一”期间天气先晴后雨
招聘启事
公房出租公告
高邮报综合新闻02打赢小麦赤霉病防控攻坚战 2016-04-29 2 2016年04月29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