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甘垛镇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突出把实施新一轮低收入农户脱贫奔小康工程和继续推进经济薄弱村脱贫攻坚工程作为保障改善民生的重要抓手, 不断创新扶贫开发方式,大力推进个性精准扶贫,全面加快脱贫攻坚步伐,逐步实现由给钱送物型的扶贫向帮扶就业创业、开发资源、发展物业型的造血式扶贫的转变,取得了初步成效。2014年,全镇647户贫困户实现503户脱贫,16个村集体经营性收入均超30万元。今年可望144户贫困户全部脱贫、16个村集体经营性收入达到或超过40万元。
以推进企业创新转型发展为依托,大力促进企业做大做强,提升企业吸纳贫困户就业空间
企业既是助力发展的重要主体,也是扩大就业、保障稳定的重要力量。引导企业参与老区扶贫工作,成为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我镇坚持把推动企业创新转型发展与扶贫开发工作有机结合起来,注重引导,强化扶持,做好服务,着力提升扶贫工作实效。
扶持激励带动就业。制定出台《关于奖励工业企业转型升级、做大做强的实施意见》,引导帮助科意达、金宏泰、三元机械、润明轻工、凯能机械、汇金杂粮、丰园菌业、同瑚特水、苏中大地等企业与上海大学、盐城工学院、中国矿大、湖南大学、大连理工、江南大学、扬州大学、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等高校院所建立紧密型的合作伙伴关系,推进企业创新转型发展,不断提升企业吸纳贫困家庭职工就业的能力与空间。截至2014年底,全镇规模以上企业已吸收贫困家庭职工200人就业,并实现全部脱贫。
创建基地促进就业。借助各类教育培训平台,按照“实地、实用、实效”原则,开展种养殖、缝纫等多形式技能培训,帮助贫困户家庭掌握一技之长,鼓励贫困户依靠勤劳致富。在此基础上,按照“公司+基地+贫困户”的模式,以市润禾贸易公司为载体,发挥省级残疾人扶贫基地作用,集中安置30名残疾人就业,并且每年组织两期黑大豆病害防治和田间管理培训,辐射带动10户残困家庭从事丹波黑大豆等农产品种植经营。
滴灌帮扶引导就业。把开展“争做老百姓启明灯”活动作为服务民生的重要抓手,按照“一帮一”或“多帮一”形式,明确镇村干部、重点企业实行结对帮扶。针对不同贫困户的类型,紧扣贫困户的思想状况、贫困原因,对症下药,个性帮扶,既重视思想引导、社会救助,更注重提供就业岗位、吸纳务工就业,确保贫困户基本生活有保障、因病致贫有救助,创业就业有扶持。截至目前,全镇共结对帮扶对象户168户,其中企业帮扶36户,发放扶贫解困资金20万元。
以重大项目建设为抓手,大力抓好新兴产业发展,拓宽贫困户就业增收渠道
有项目才能有后劲,有项目才能实施扶贫。近年来,我们以重大项目建设为杠杆,推动贫困户与经济薄弱村的尽快脱贫增收。
坚持挖掘项目扩张力。注重引导企业加强科技合作上项目、以企招商办项目,拓展企业发展空间,激发企业扶贫热情。先后促成科意达无轨防暴车超级电容、金宏泰纳米纤维、智多星大型水利启闭机、美德莱不锈钢拉丝、润明超声波洗瓶、凯能生物质燃料等一批项目开工达产。 仅今年全镇规模以上企业新吸纳贫困家庭职工50人就业,年底可望全部脱贫。
坚持强化项目辐射力。一期工程总投资10亿、规划用地3000亩的中电投渔光互补光伏发电项目,重点建设100兆瓦渔光互补发电场及升压站一座。目前,已完成30兆瓦土地流转、项目设计和投投标等前期工作,首期10兆瓦已顺利完工并实现联网发电,5兆瓦正在紧张施工之中。一期工程全部建成后年发电量可达1.1亿度,实现销售1.25亿元,不但引领经济绿色、低炭、循环发展,而且促进农户脱贫增收与村级集体经济增长。先期土地流转覆盖43户农户,不仅可获得土地流转收益,又可增加务工性收入。
坚持发挥项目示范力。坚持发挥我镇荡滩资源优势,积极向上争取“路条”,加快中电投渔光互补光伏发电项目建设进度,分期完成300兆瓦项目建设,逐步推动官林、三河等村土地流转,带动上千户农户受益。同时,进一步加强项目招引,强化在手新能源项目跟踪洽谈,力争尽早落户开工,以项目带动土地流转,提升农户受益面,保障贫困家庭脱贫致富。
以打造农业科技示范园区为载体,大力推进农业“接二连三”进程,引领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
在扎实抓好苏中大地农业园、三庄有机农业园、董氏特水养殖园、柏林葡萄产业园等特色农业园区建设的同时,大力加强园区的科技创新,推进园区与高校院所的紧密合作,以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的建设来引领带动贫困户尽快脱贫。
继苏中大地、董氏特水等农业园区先后与江苏农科院、扬州大学、南京林业大学、上海交大农学院、南京农业大学、中粮集团无锡设计院等知名高校紧密挂钩合作之后,2014年5月,董氏特水养殖园又与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达成合作协议,建立了扬州市水产行业首家院士工作站。目前董氏特水养殖园已成为中国水产科学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扬州大学动物科学与技术学院的教学实践基地和研究生校外工作站以及科技成果转化基地。2014年被江苏省海洋与渔业局授予江苏省水产良种繁育场,2015年1月被国家农业部定为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
今年园区又新建180亩现代化钢构控温大棚与13680平方米繁育车间、500平方米的冷库、2000平方米的董氏仓储物流配发中心及实验室、资料室、多媒体教室和院士工作室。园区已初具规模,年生产销售各类种苗300多亿尾,销售总额近亿元。
目前董氏特水园已打造成集特种鱼类良种选育、繁育、技术服务以及名特优水产品生产、储藏、销售为一体的科技园区,影响带动全市特种水产养殖面积4.8万亩,其中鳜鱼养殖面积1.6万亩,黄颡鱼养殖面积3.2万亩;辐射带动周边养殖农户3680户,其中已带动230户贫困农户脱贫致富。
以慈善学校为平台,大力开展职教扶贫,增强贫困户自身造血功能
“帮扶一人,脱贫一户”。抓好职教扶贫,不仅是关心下一代健康成长、励志成才的长久之计,更是“挖穷根、栽富苗”的朝阳事业。2005年,我镇与慈善学校扬州天海职业技术学校挂钩联系,签订合作扶贫协议,并将甘垛镇打造成扬州天海职业技术学校的“德育教育基地”。10年来,甘垛镇已先后将130名濒临辍学、家境贫困的学生送到扬州天海职业技术学校就学,除学费由国家资助外,免收水电住宿费、书籍簿本费、实训工具材料费以及校服、意外伤害保险等各种代办费,学文化、学技术、学做人、谋就业。2008年以来,我镇又借助纯慈善学校广东国华纪念中学开展扶贫助学的机遇,又先后选送4名家庭贫困、学习成绩优秀、素质超群的初中毕业生到国华纪念中学读书,就学期间不收学生一分钱,每月还发40-60元的零花钱、考上大学、研究生后每年还将资助1.2-1.5万元。目前已帮助4名贫困家庭的学子圆了大学梦。
经过初步排查,我镇在天海职校读书的130名贫困家庭的学生中,目前已有120户贫困家庭摘掉贫困的帽子。2014年以来,我们又将职教扶贫工作列入党建目标责任考核范畴,在每年制定下发党群部门年度工作计划与百分考核细则中,规定各村每年至少要帮助招收1-2名家庭贫困的学生到扬州天海职校或扬州技师学院学习、深造、就业。今年已圆满完成职校扶贫的计划目标。
以资源开发和物业帮扶为支撑,大力加强物业产业项目开发和资产资源管理,催生经济薄弱村发展后劲
近年来,借助扬州市新一轮实施物业产业项目帮扶的契机,积极向上级党委政府争取挂钩部门和物业项目,先后为横泾、新庄、和平等9个经济薄弱村争取上级政府及挂钩部门在镇工业集中区建设标准化厂房和在市经济开发区代建标准化厂房21000平方米,村均达2000平方米以上。目前,横泾、新庄、和平等9个村每年可获得稳定的集体物业项目租赁收入。
在抓好物业产业项目开发建设的同时,我镇重点强化对现有村级集体资产资源的开发经营管理。一是盘活闲置资产。近年来,我们先后指导帮助新庄、横铁、沙贯等村盘活近万平方米的闲置旧厂房、旧村部、旧学校。通过招商引资,吸引外地老板和本地能人兴办五金机械加工厂和服装加工厂,每年可增加村级集体经济收入5万元。二是盘活闲散资源。利用官林、横铁、北韩、三河等村集体土地水面资源,规范发包程序,强化资源管理,大力引导发展特水养殖业,以实现集体土地水面资源开发经营效益的最大化。物业产业项目开发建设和集体资产资源开发管理,不仅壮大了各村集体经济收入,而且也增强了经济薄弱村造血功能、发展后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