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8日,市教育局在赞化学校举行了“高邮市初、高中青年教师‘我的教学改进’课堂教学基本功竞赛(复赛)”,参赛选手都是来自各校的青年教师骨干代表,他们中的大多数都具有较好的业务素养,对教材理解准确,知识点把握到位,重点有突出,难点有突破,效果有保证。受市局委托本人参加了此次课堂教学阶段的评审工作,纵观整个活动,还是有少数选手在课堂教学中暴露出了一些不足,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改进,注重个人素养积累,提升教育教学能力。
一、认真研磨教材
教材是课堂教学之纲,是师生课堂活动之本;新版教材每课时的教学内容往往寥寥数语,但却字字真金。因此教师必须认真研读教材,全面把握教材内容,理清知识关系,找准每课时的重点和难点,根据学情实际,采取有效措施,逐一突破。唯有如此,教师才能高屋建瓴,课堂教学才能得心应手,学生才能学得轻松,考试才能考出水平。
本次竞赛选讲的内容是苏科版教材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二节“轴对称的性质”。少数选手可能由于时间紧,压力大,对“轴对称性质”的理解和概括出现偏差,要么概括不全,要么超范围讲解,从而影响了课堂效度。
另外少数选手由于概念不清,自己讲解不明白,学生也学得糊涂。“轴对称”与“轴对称图形”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这两个概念是将一个或两个图形从不同的角度来进行描述的,当然这两个概念可相互转化。教材第二节的课题就是“轴对称的性质”,少数选手讲解完“轴对称的性质”后含糊不清、自觉不自觉地将该性质应用到“轴对称图形”中去解决问题,作为评优课来讲应该说是一个缺憾。其实教者在讲解完“轴对称性质”后,应该用一句话点破“轴对称”与“轴对称图形”间的关系,然后提醒学生“轴对称的性质”同样适用于“轴对称图形”,这样所有的例题与习题的讲解才能有理有据,学生才能学得明白、说得透彻,考得优秀。
二、完善课堂结构
都说教无定法,课堂教学是开放的,但是完整的课堂结构亦是班级授课制的基本要求。作为几何性质的课堂教学,在经过师生共同探究得出相关性质后,应该对性质的内涵与外延作出进一步的解释与说明,通过例题讲解让学生知道性质的作用,然后再由当堂练习、应用让学生达到巩固性质、活学活用的目的;当然完整的课堂结构还应该包括学生在课堂练习之后的当堂纠错与反馈提升以及师生双方在课末画龙点睛的课堂小结等。但是少数选手由于紧张或对微型课模式不熟悉,导致课堂结构有所欠缺或显得不够完整,留下些许遗憾。比如各环节的时间安排不够合理、少数版块的先后顺序有待调整、课堂节奏松紧不一等等。
三、加强素养积淀
由于是青年教师基本功竞赛,所以市局在组织过程中要求选手只能携带一本教材进入考场进行备课。在既没有其他教辅资料做参考,也没有同行指导的情况下,完成这样的备课对选手的内在素养是一个不小的考验。这样的要求对于平时不认真书写备课笔记,只依赖导学案进行上课的老师是比较苛刻的,当然也是必须的。在听课中发现,少数选手由于从教时间短,对教材体系和要求不熟悉,胸中无教材;由于经验积累少,心中无习题,特别是一些经典的基础习题、基本图形、基本结论等基础知识的缺失,导致学生在课堂练习阶段习题数量偏少,内容浅显、粗糙。教者对数学习题的变式拓展与提高未能很好体现;学生对一些基本结论不甚了了,一些基本技能亦难以形成。练习的效度不高,在一定程度上削落了课堂的优质与高效。
四、规范行为引领
俗话说身教重于言教,教师的一言一行往往对学生产生较大影响,尤其是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行为将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习惯。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在进行几何教学时必须使用尺规进行规范作图。而少数选手明知是几何教学,上课时却未准备尺规工具,在例题教学、课堂板演等活动中需要画直线时有以纸边当直尺的,有拿随身小物件当直尺的,有以前人板书的痕迹当直尺的……所有这些随意的操作都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规范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