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盂城驿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读王树兴新著《咏而归》
~~~——读王树兴新著《咏而归》
~~~——读王树兴新著《咏而归》
~~~——读王树兴新著《咏而归》
2015年10月09日 星期五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中国版“入殓师”
——读王树兴新著《咏而归》
  □戎平  

  王树兴,江苏高邮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鲁迅文学院25期高研班学员。出版和发表作品180多万字,近年以小说创作为主,作品以风趣的故事讲述和传神的人物刻画著称。其长篇小说《国戏》《裙带关系》在国外翻译出版,短篇小说曾获“四小名旦青年文学奖”“汪曾祺文学奖”。

  著名作家邓一光推荐王树兴的新著时说:《咏而归》探寻人在现实世界里渺小、短暂,超越可变的经验世界,追寻人的神性,亦即人之于人的那部分最重要的内容,成为人理解自己、生命和宇宙的过程,告诉人们生和死的非世俗意义。

  《咏而归》是王树兴的第三部长篇小说,讲叙中年的荀西宁接任高沙市大旺殡仪馆长后发生的一系列故事和变化。《咏而归》出版后在北京西单书城、王府井新华书店等国内书店作为畅销书上架,当当网和亚马逊等众多网上书店有售。引发中国新闻网、中国艺术网、中国作家网、中国台湾网等三十多家中外媒体的关注。被媒体誉为中国的小说版《入殓师》,中国作家协会主办的《长篇小说选刊》在“新作推介”栏目登载评论家对该小说的两篇评论和对王树兴的介绍。

  殡仪馆被人称为人生的终点站,在这样一个流转的舞台,各色人等上演着悲喜剧甚至闹剧。深受妻子车祸离世巨痛的荀西宁,在这里重新认识了自己这份新的职业的意义,他选择像日本经典电影《入殓师》社长佐佐木、琴师大悟那样的所作所为,让每一位死者得到人生最后的尊严。在被世人忌讳和又不可或缺的位置,演奏一曲成熟壮美的“中年之歌”。

  在这首“中年之歌”里,荀西宁与妇产科医生朱蕴,在人生起点站和终点站互为关照,两个中年人的婚恋平静中蕴藏波澜,共同面对人生变故,互为支撑。

  《咏而归》是一部叙述了一个特殊行业在新时期的各种转变,人物和故事很是新鲜独特的小说,它到达了著名小说家纳博科夫提倡的“没有一件艺术品不是独创一个新天地”的境界,写出一个个令人感动的“中国版的入殓师故事”。

  作为小说家,王树兴对平凡的人和平常人的生活观察是深刻和细致入微的,他用极质朴的文字和若干细节,描叙寻常百姓、下岗女工内心世界的善良、人性和道德光辉,殡仪馆里荀西宁、陈副馆长、窦亚、伊春娜(大学生殡葬美容师),目睹一个个以各种方式告别世界的人,选择“给死者尊严,庄重从事这项工作”,他们组建殡葬服务公司提供“灵车、告别仪式和电子讣告服务”, 高尚的成全和庄重的体恤,体现在对丧户服务的每一个细节当中,让生者、家人得到心灵慰藉……

  在长篇小说叙事中,细节和故事的生动性与丰富性是其所拥有艺术生命的价值所在,《咏而归》以细节和故事的新鲜引人入胜,呈现现代人对生命、爱情和人性的深刻反思。在《咏而归》里,对人性的观察是双向的,作家在探索殡葬从业人员心灵世界的同时,也透析众多死者生前和他们家人的复杂内心,反映人性的善与丑。下岗女工项敏为了“诚实”二字,不顾压力探寻见义勇为的儿子董小鲁死亡真相,最终把儿子溺水身亡后市里给的奖金、捐款计100万交慈善总会设“高沙市下岗工人救助基金”,让儿子保有诚实的品德和真正的安乐;“西番莲”父母对女儿畸形的爱,致使女儿在21岁花季凋谢,父亲在女儿死后刻骨铭心的思念和希望,在生死之间让爱有了一种非世俗意义的升华与警醒。“富二代”窦亚应聘殡葬工,他年轻、前卫和富有激情,不轻易苟同周围的人与事。他在工作中体验到生命的脆弱与顽强、微小与尊严,逐渐成长。他与神秘女孩“西番莲”淡淡的清纯的爱,留给世间不忍面对的结局,让人唏嘘,让人重新思索生命的意义和爱的代价。《咏而归》故事叙述正是这样带动读者,使人们对生命的意义做思考,热爱生命和珍惜当下。

  王树兴在《咏而归》里所表达的人性、伦理和道德的观念是深刻和让人触动的,符合现代人的理念与价值观。这部长篇小说最大的特点,在于把深邃和富有人生哲理的思想用质朴和通俗易懂的语言和生动有趣的细节表达出来,让普通文化层面的读者和高知读者都能够开卷有益。在《咏而归》这部作品里,故事和细节代替了主旋律作品通常的那种苍白无趣的说教,小说的节奏由此流畅而具有诱人的阅读吸吸力。读起来“爽”。

  王树兴是一名具有强烈批判主义精神的作家,在《咏而归》这部作品里,他把生与死之间的考量揉进“批判意识”,体现艺术的幽默、思想的深刻。最典型的是借助除夕夜殡仪馆的“火花”,诠释人生最终的宿命,巨大的批判主义精神推力,点石成“金”。 诚如南京大学中国新文学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张光芒评价《咏而归》所言,“该小说既提出了死者也应有尊严的社会问题,也揭示了人面对死亡时应有的‘咏而归’的姿态。其中对于生命的感悟和敬畏,对于人的终极关怀这一维度的恢复,既深入于人的存在的哲学层面与形而上层面,又扎根于时代文化肌体的内在真实之中,毫无空洞之感,给人以无尽的灵魂启悟。”

  《咏而归》的结尾,主人公荀西宁在得知自己身患癌症后,理性对待、泰然处之,他收到了人生最为珍贵的礼物、爱情的果实——婚姻,和漂亮善良的妇产科女医生朱蕴领证结婚。正如作品所言,即使是最后,生命也可以如沐春风。这样的结局酷、美和温暖,闪耀着人性至美的光辉。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综合新闻
   第03版:盂城驿
   第04版:特别报道
中国版“入殓师”
游黄山
挣工分
温暖之行
高邮报盂城驿03中国版“入殓师” 2015-10-09 2 2015年10月09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