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全市唯一的省级经济开发区,高邮经济开发区坚持经济发展主线,以招商引资为抓手,以重大项目为支撑,积极推动园区转型升级。去年,在经济增速放缓、下行压力加大的不利形势下,开发区克服重重困难,加大招大引强力度,强势推进重大项目建设,积极推动企业资产重组,着力提升经济发展质态,推动各项工作取得新成效,各项指标持续领跑全市,经济实力进一步提升。全年完成GDP70.6亿元,规上工业产值304.3亿元,工业开票销售131亿元,财政收入8.03亿元,固定资产投资75.8亿元,出口总额5576万美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0566元。园区发展呈现稳定向上的有利局面。
习近平总书记说过:“我们党和政府做一切工作出发点、落脚点都是让人民过上好日子。”在加快发展中,开发区始终坚持以民生为本,把为民富民作为推动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近年来,开发区高度重视民生、积极保障民生、不断改善民生,大力实施民生“五大工程”,着力推动民生实事,尤其注重抓好扶贫工作,支持光彩事业发展,加大对经济薄弱村的扶持、对困难家庭的扶贫和对弱势群众的救助力度,民生保障能力大幅提升。2014年,开发区共为全区2574人失地农民发放养老金补助金77.97万元,向267户特困家庭发放生活救助金64.08万元,向8名孤儿和“三无人员”发放生活救助金5.54元,向571名残疾人发放政府救助金223.11万元,并帮助全区141名困难家庭学子圆了大学梦,落实助学资金38.5万元。此外,通过社会捐资筹集扶贫资金115万元,其中落实助学扶贫41.8万元,用于扶持公益事业25万元,用于救济特殊困难户18万元,用于挂钩联系支持资金21万元。可以说,开发区的民生举措实实在在,广大群众得到的实惠也是实实在在,不仅保障了困难群众的生活,也带动了全社会关心支持我区扶贫公益事业的发展。
开发区将坚持扶危济困、改善民生,把扶贫作为民生工作的关键环节来抓,积极发挥自身优势,创新扶贫思路举措,通过增强“五大力度”,进一步提升扶贫服务工作水平,逐步改变发展不均衡、不协调的局面,构建政府推动与社会扶贫、结对帮扶与自强发展相结合的扶贫工作新局面,让开发区的发展成果惠及更多群众,推动全区实现共同发展、共同富裕。
一是加大行政推动力度。大力实施民生工程,深入开展帮扶互助工作,持续抓好“特困家庭救助工程、南北村互助共建共荣工程”,深入推进村企挂钩、企户结对帮扶,积极推进党员干部与困难家庭结对帮扶,确保结对帮扶制度化、持久化、常态化。大办民生实事,持续推进办好一批民生实事工程,逐步改善农村设施和生活环境,特别是北部经济薄弱村的基础设施,提高农村民生设施保障水平。注重发展民生经济,鼓励经济薄弱村结合自身特点优势,调整产业结构,因地制宜发展设施农业、生态农业、观光旅游等现代农业形态,发展多种形式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扶持种粮大户、养殖大户带动贫困农户增收。
二是加大民生保障力度。将扶贫救助与社会保障有效衔接起来,加大低保和政府救助力度,不断增强民生保障。把没有劳动能力的困难群众、贫困人口作为社会保障的重点对象,重点关注残疾人、精神病人、失独家庭、鳏寡孤独老人等困难群体,对于符合低保条件的困难群众和可以列入救助范围的特困家庭,做到应保尽保、应扶尽扶,保证“低保到户、扶贫到人”。加大财政投入力度,逐步提高政府救助和救济标准,进一步扩大救助范围,确保民生保障全覆盖。同时,积极开展助学、就业帮扶等活动,帮助困难群众解决上学、就业等实际困难。
三是加大结对帮扶力度。不断深化南北行政村结对帮扶,通过产业延伸、项目对接和产品配套等方式,促进富村、穷村互动发展。自2012年开发区实行南北村互助共建共荣工程以来,南部集体经济较发达的5个村与北部5个村进行了结对帮扶。通过结对帮扶,北部经济薄弱村的经济实力得以显著增强。实践证明,这是一项切实有效的扶贫举措。加大企业结对扶贫力度。实行企村挂钩搞产业化扶贫和企户联姻搞结对式扶贫,通过提供就业岗位、共建生产基地、订单采购原料、合作开发产业等多种方式,既可以帮助被扶助村壮大集体经济实力,带动广大农民群众创富增收,又可以帮助企业解决用工、原料等实际问题,实现村、农户与企业的互利共赢。去年,开发区促成8个企业与4个村结成帮扶对子,为38户贫困家庭解决就业,提供帮扶资金21万元,帮助被联系村调剂资金22万元。真正落实党员干部挂联帮扶制度,深入开展党员干部结对帮扶活动,要求每名党员干部挂联一户困难家庭,切实帮助困难群众解决实际困难。
四是加大“造血”扶贫力度。扶贫工作不能单纯依靠“输血”,必须要“造血”。开发区在扶贫工作中,把增强困难群众和经济弱村自身的发展能力,作为衡量扶贫是否有成效的关键。因此,在加大扶持力度、积极输入资金资源的同时,扶贫工作主要是推动被扶持对象积极转变思想观念,鼓励困难群众不断提高脱贫致富的积极性,不断增强其就业技能和创业发展的能力。对于具备劳动能力的困难群众,开发区主要通过实施“40、50再就业工程”,加强对适用技术和职业技能的培训,使之拥有发展的一技之长。
五是加大扶贫创新力度。扶贫工作也要积极适应不断变化的形势,进行创新探索,才能开辟脱贫致富的新路。突出扶贫创新,就是要坚持问题导向,创新扶贫的方式、机制和路径。开发区通过加强产业化扶贫和科技扶贫力度,把产业发展、项目建设与扶贫开发结合起来,利用区内的企业、项目资源及所包含的产业、技术优势,为薄弱村和困难户提供创业资金、项目和科技支持;同时,鼓励村集体利用已有资源或者盘活闲置资产,开展招商引资,加快产业化发展,不断壮大集体经济,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加快奔小康的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