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徐晓思说,“我写作离不开里下河。乡村社会的伦理,里下河的精神,是我写作的起点和落脚点,是‘我的生命我的歌’,丰富多彩的源和流”。
发表在《钟山》长篇小说2014年B卷20多万字的长篇小说《母亲望着我》,徐晓思以里下河腹地西杨庄幼年丧母的孤儿丑孩“一奇”成为全国优秀教师的传奇故事, “关亡”式叙述,切片似图画,——时间的演进、生活的变迁、村庄的兴衰、人性的异化、伦理的坚守……展示西杨庄经历三年自然灾害民间苦痛、经济缓慢复苏的过程,连成一道奇异的风景……
母爱无垠。《母亲望着我》主叙人物“我”(一奇,大号曹天可),是高邮里下河西杨庄的苦桃子,6岁已经懂事——作家以擅长的童年视角和朴素自然的原生叙事风格,展示饥饿年代的母爱(父爱),不同于汪老的温情的童年往事的回忆,也不是苏童的诗意的少年往事“枫杨树系列小说”,是一种全新的里下河小说叙事方式,选择故乡南澄子河作为文学坐标,把地域特色语言化为里下河文化(文学)符号,灵活运用神魔浪漫批判现实主义笔调,书写生命体验和一个时代的记忆。《母亲望着我》一奇见证母亲最后的微笑,天国的母亲数次出现在一奇梦境、人生转折关头,给“我”指路、智慧和力量。
1960年夏,六岁的一奇到大队食堂打粥,叔外公兼书记曹光明不允许,说母亲懒病,不干活没得吃。母亲捱着病体起床煮一碗南瓜汤给他吃。父亲借一把糯米熬一小碗粥给一奇母亲,母亲借口不想吃看着儿子一奇吃下去,“脸上露出笑容”,夜里饥饿的母亲“一人在医院去世”……母亲的死对六岁孩子是一种终身难忘的伤痛,他记着帮父亲抬母亲棺材回家的乡亲……
徐晓思生于1957年,亲历三年自然灾害饥饿的苦和痛,是80后、90后作家不能理解和感受的。一个优秀的民族是不应忘记过去的,同样一位优秀的作家应该记下这段刻骨铭心的历史并告诫后人。
《母亲望着我》是技术流派的艺术型长篇小说,用细腻、纯相的文字和乡情村史民俗,拼接和组合,重现上世纪60年代初期那段苦痛的残酷的乡村现实和母亲对儿子的真爱,抨击左倾路线对包括里下河农民在内的无数人造成的长达10余年的伤害,构成一部一个人的揭露史,一种强烈的文化批判精神闪着寒冷的微光。
父爱像山。《母亲望着我》是书名,也是这部长篇小说的核心与主线,天国的“母亲”始终注视“我”的生长和人生,母爱精神长存;父爱如山是水,既当爹又当妈,现实、具体和物质。父亲生前对曹光明书记说,一奇妈说一奇不送人,我要把一奇养大。话语纯朴、感人。大队书记曹光明要父亲把一奇送人,揭示上世纪60年代乡村氏族的狭隘和对外姓的排斥。父亲生存很不容易。“三年自然灾害”造成里下河水乡大面积饥饿,西杨庄上空弥慢着饥饿的乌云和四处可见的村人脸上的青紫色(黄肿病),作为曾经的改名换姓倒插门女婿、乡村艺人兼郎中的父亲,在母亲死后“举目无亲”,左倾政策不许父亲行医、从艺,父子几乎在死亡线上挣扎。父亲用“一奇,母亲望你来了”鼓舞儿子早上起床上学知书达理,跟他沿乡路拾粪年终换点活命的工分,拾地里遗落下的麦穗、稻穗碾粉做菜糊糊充饥。徐晓思笔下的饥饿场景、碎片像莫言《丰乳肥臀》一样逼真、残酷和客观。生病的父亲为养活“一奇”,冬天做夹子捕黄鼠狼充饥,夏天中午生产队休息带他到河里抓鱼,大鱼拣出来卖点救命钱,小鱼自吃和分给邻居陆老师母女吃……文革武斗,父亲被逼站上学校的大门楼水泥垛子顶上吹“冲锋号”,天冷脚滑裁倒下来奄奄一息最后丧命……12岁的一奇只能靠自己劳动,顽强地活下来——他摸鱼和罩鱼用自行车钢丝做钩钓黄鳝;帮大队书记儿子——同学曹北斗做作业,曹带同学掩护他偷学校厕所大粪交给生产队……
《母亲望着我》后半部,一奇的地气奇迹般地升华,即无字的知识与智慧(父亲生前的美丽的梦想),长大后做一名乡村小学民办教师,后成为“我”成长的原动力。从理论视角诠释,父亲从前教一奇抓鱼养羊本领,让他收获“捕鱼”的快乐,是人间的最珍贵的爱与受益一生的财富,因为有本领的人会坦然面对困难、逆境和意想不到的危机。生存智慧是人最重要的知识与本领。无疑,活着时的父亲哄小一奇起床说妈妈来了,隐喻着乡村中年男子对妻子和儿子的大爱大善,是金钱无法替代的“爱”。作家用世俗乡村里不为人注意的细节、碎片和画面,赞美“卑微的乡村艺人父亲内心世界里博大的人性的善与爱”,救赎世道人心和引导世人向善。
成功者背后的女性。一奇背后有三个女性默默支持他上进:母亲、陆安修、陶枝秀。《母亲望着我》用若干艺术切片诠释——一奇上高中住校贪睡不肯起床梦见妈妈,妈妈叫他用功不要来看她;指腹为婚的未婚妻退婚时,妈妈要他“坚强”。下放老师陆安修得到父亲“救助”,父亲死后陆出于感恩和善良照顾一奇读完初中、高中,介绍、促成他到曹庄小学代课。村民故意 “问字”为难一奇,陆给他一本字典教他查字典回答村民 的“考验”,他教书育人的成就受到校长、同事、学生喜欢,成为合格的民办教师。陶枝秀是一奇少年时代的小妹妹,随母亲返城考上大学,她分配在师范,无巧不成书地当上一奇(改名曹天可)的班主任……相遇后,男女心灵相通产生一种神秘的力量,一奇在学习和毕业后继续教书收获快乐和成功,课堂内外充满生命的诗意……
《母亲望着我》的一奇后来调邻县古水教育局工作,面对当今教育问题,苦闷、彷徨、疾病缠身……这不是他一个人的痛,是千千万万母亲的痛!是“母亲望着我”也是“我”望着母亲;“母亲望着我”是祖国望着我,天下的母亲望着“我”!
小说陌生化的语言,奇特的想象,奇妙的联想和悲悯的情怀,使作品精彩纷呈。小说突破所谓的框框和套路,拓展表达的空间,这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创新!小说的细节描写和鲜活的叙事方式生动形象直钻读者的骨头缝,审美情趣丰富而多汁。生存之爱和朴实的乡村伦理照亮生命的夜空。
徐晓思的《母亲望着我》,不愧是一卷表达里下河水乡版界的清明“下河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