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市人社局进一步加快就业、社会保障两大体系建设,各项工作有力有序向前推进,人社事业呈现出加快发展、创先争优的良好态势。全年向上争取资金共计1.87亿元。
多措并举促进就业
一是创新举措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在周山镇率先建立大学生现代化农业创业园。我市离校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申请入驻创业享受土地租用费、住宿费全免,无息小额担保贷款和农业技术人员提供免费技术指导等一条龙服务。目前已吸引多人入园创业,部分项目如猕猴桃、金银等花项目成效初显,预计亩产将达6000元。2014年,在全省困难家庭大学生公益性岗位招考工作未在县市开展的情况下,我局克服困难,积极争取,完成16名困难家庭基层公益性岗位招录计划。全市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实名制登记率和需求服务率均为100%。二是多措并举提前化解企业招工难题。把坚持“破解企业用工荒”当作最大的民生实事。建立中层以上干部挂钩联系企业制度,重点掌握企业用工、人才需求情况,由局主要领导带队扎根全市50家重点企业现场办公,召开座谈会12场。春节前后在全市范围内组织举办多场市镇(乡)联动大型招聘会,为用人单位和求职者搭建供需平台。通过送岗位到村入户、提供法律政策咨询、推荐用工规范诚信企业等措施,及时满足企业用工需求及劳动者求职需要。三是推进创业促进就业倍增效应。共推荐创业项目275个,其中56个项目入选扬州市优秀创业项目,开展创业培训6491人,为810人发放小额信用担保贷款6814万元,为760人发放微利项目贴息363.3万元,扶持农村劳动力自主创业2170人,全市实现成功创业2628人,带动就业10439人。我市全年共实现新增城镇就业8256人,推荐失业人员再就业8139人,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1129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9153人。
高质量提升社保服务水平
推进社会保险体系向纵深拓展,切实增进民生福祉。一是完善社保政策。城镇职工、居民医疗保险、生育保险严格执行统筹政策,统一征缴、统一待遇,取消医保退休时需按余命年继续缴费的政策,大大减轻参保人员缴费负担。二是强化扩面征缴。全面推进私营企业、民营企业等非公企业及灵活就业人员参加社会保险。参加企业职工养老保险12.96万人、城镇职工医疗保险11.86万人、城镇居民医疗保险4.55万人、工伤保险8.58万人、生育保险5.62万人、失业保险6.02万人,共新增参保2.1万人。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达21.99万人,参保覆盖率、基础养老金发放率均达100%。三是强化管理服务。2014年,我市医保卡在扬州医院、药店实现实时联网结算,医保卡使用范围进一步扩大。成立专门医疗保险监管队伍,强化对定点医疗机构的监控和管理,防止骗保事件发生。认真开展城乡居民、企业职工、机关事业退休人员领取资格认证工作,严把社保基金出口。四是提高待遇水平。2014年,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由80元/月增加到90元/月,14.1万城乡居民受益;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养老金人均增长217.16元/月,3.07万人受益,我市企业退休职工平均养老金已达1805.88元/月;退休职工的医保个人账户划帐比例从过去的4%调高至4.5%,城镇居民大病保险实际支付比例不低于50%,城镇职工医疗保险报销比例达80%;组织13909名企业退休人员开展免费健康体检。
服务窗口效能全面提升
一方面加快城乡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社会保险服务大厅被江苏省人社厅表彰为省级社会保险经办服务示范窗口,“四星级”人力资源市场通过省级验收。加强和完善基层劳动保障服务平台建设力度,使之成为宣传落实人社法规和优惠政策的重要窗口。目前,全市建成并投入使用的村级公共服务平台173个,实现全市城乡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全覆盖,所有村级公共服务平台与扬州、高邮和乡镇实现四级联网,人力资源保障工作“三级管理、四级网络”体系进一步得到完善。另一方面狠抓窗口能力作风建设,不断强化管理服务水平。进一步优化服务理念,在服务窗口设立午间服务岗,每天中午安排工作人员值班,实现不间断、零等待服务,方便乡镇群众、上班市民在工作时间外办理参保、查询、缴费等相关社保业务,避免跑空腿现象的发生。为切实解决农村居民参保缴费难问题,大力推进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缴费、领取待遇、权益查询“四个不出村”平台建设,已将POS机安装到全市各行政村,“四个不出村”实现全覆盖。
人事人才建设工作成效显著
围绕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突出抓好机关事业单位、高层次高技能人才等各类人才队伍建设。在公务员考核方面做了积极的探索和尝试,初步建立了适应县、乡公务员管理特点的平时考核指标体系,被国家和省确定为公务员考核工作联系点。为加大本地人才的开发力度,近年来,我局确立职称工作为企业和经济发展服务的理念,在扬州率先推行了市、县、乡、企四级联动开展民营企业电线电缆、灯具和机械制造等专业职称评审工作新探索,优化了人才环境,提升了职工素质和企业资质层次,受到了企业和广大专业技术人员的欢迎和好评。深入贯彻人才强市政策,不断探索人才引进、培养、服务新机制,营造高层次人才洼地和服务高地,为华富公司创建成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实现该市国家级博士后工作站零的突破。
着力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针对近年来劳动关系日趋复杂严峻的形势,积极争取党委政府支持,充分发挥劳动保障“两网化”机制效能,提升劳动监察执法水平和能力,促进了全市和谐劳动关系建设。通过开展“春暖行动”,全面推进劳动合同制度的落实。全市已有2445家企业与138966名职工签订了劳动合同,签订率达99.91%。重点开展了以整顿服装等劳动密集型企业业用工秩序,专门成立了整治领导小组,制定出台整治方案,积极落实整治措施,全市服装、箱包鞋业劳动密集型企业工资保证金缴存率达100%,工资支付“黄、橙、红”三色监测预警机制效能明显,货币招工以及变相货币招工、恶意欠薪等违法违规行为得到有效遏制,依法维护了企业职工合法权益,促进了我市服装等劳动密集型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提升了产业整体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