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审批事项烦琐、流程繁杂,一直是市民关注的焦点。如何“活血化瘀”,让服务对象在行政审批中畅通无阻?市行政服务中心首先从精简清理行政审批事项入手,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最大限度地取消、调整一系列行政审批事项,坚决做到目录之外无审批、清单之外无收费。据了解,目前,全市列入在用目录清单的行政审批事项共有242项,比以往“瘦身”近50%,而且这些审批事项几乎100%进入中心进行集中受理审批。同时,市行政服务中心对6大类项目审批服务流程进行优化调整,内资企业、外资企业设立登记时限,分别由19个工作日、23个工作日压缩到10个工作日和12个工作日,对4大类基本建设项目审批平均承诺时限由原来的109个工作日压缩到37个工作日,极大压缩了审批时限。
为实行项目审批“统一登记制”,多让数据网上走,少让群众路上行。市行政服务中心对原有的行政权力网上公开运行系统软件进行了升级改造,建立起“统一登记”管理信息系统平台,将受理登记、排队叫号、服务评价、审批监管等功能全部纳入统一登记平台系统。同时,在服务大厅还设立“统一登记窗口”“一表受理”项目审批业务,并对各类审批事项进行全程网上监控,限时办结,有效杜绝了网下办理、网上补录的不良现象,受到了企业和市民的普遍“点赞”。 (下转二版)
(上接一版)重大项目建设审批涉及相关事项多、要求高,投资者常抱怨“审批难”。为此,市行政服务中心再造重大项目审批“流程图”,创新开启“绿色通道”。投资项目在尚未完全具备基本建设项目审批条件的情况下,只要项目业主单位或投资人申请并按审批流程要求报送资料,就可获得审批部门的“摸拟审批”文件。当该项目取得土地出让手续并达到了法定审批条件后,“摸拟审批文件”即可转化为正式审批文件,从而大大缩短了项目的审批周期,有力助推了项目早开工、早建设。与此同时,该中心还试行重大项目“容缺”受理审查工作法,对于基本具备审批条件的申报材料,环保、发改、城建、建管、消防等部门窗口可先行受理,容许业主在规定时间内将材料补齐;对所缺技术性审查要件,除涉及安全生产事项外,由中介机构按有关规定和要求,对其成果合法性作出承诺后,审批部门在此基础上可“先批后审”,并提前出具审批意见,极大缩短了项目落户时“买票等车”的时间。
为让群众办事跑路少、办得快,市行政服务中心还要求国土、房管、城管等部门进一步加大对窗口的授权力度,将审批环节前移到窗口,并将服务触角下延,实行上门服务和预约服务。市政协副主席、市行政服务中心主任王薇深有感触地告诉记者,深化简政放权、优化流程再造,目的就是要让每一根连接基层的“神经”变成服务群众的“通途”,从而直达“神经末梢”。殷朝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