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专版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交通运输局近年来交通工程建管养侧记
2014年05月12日 星期一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咬定目标不放松 齐心共建大交通
——交通运输局近年来交通工程建管养侧记
  近年来,交通运输局在上级交通运输部门的关心指导下,在高邮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紧抓住省政府为民办实事的政策机遇,坚持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不动摇,艰难拼搏,矢志追赶。全面建成了全市“七纵五横”骨干公路网,改造公路危桥672座,实现了全市交通“131”的目标(即城区到高速10分钟、绝大多数乡镇到高速30分钟、绝大多数行政村到高速1个小时),群众的出行难问题得到了基本解决,交通基础不断得到完善,经济社会发展快速崛起,为加快推进综合交通、智慧交通、绿色交通、平安交通“四个交通”建设,不断提升交通的创新能力、保障能力、服务能力,全体交通人将继续咬定目标不放松,齐心共建大交通,发挥交通先行引领作用,为推进高邮在沿河地区率先崛起作出交通人新的更大的贡献。 

  有序推进重点工程建设。2012年10月,全长31.3公里的333省道高邮湖特大桥暨高邮西段道路建成通车。该工程东起高邮市城南经济新区、郭集镇、送桥镇、天山镇,西与仪征市接壤,历时45个月的建设,完成投资12.34亿元,全线采用一级公路标准,设计时速为100公里,一般路段路面宽26米,双向四车道,其中高邮湖特大桥长8.443公里、宽26米,是我省迄今为止最长的跨湖区干线公路桥梁。作为东西向的交通大动脉,既方便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又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对我市连接沿海、沿江、沿运河地区发挥着重要交通纽带作用。 

  省道237高邮段全长42.9公里,是南北方向对外一条快速通道,与京沪高速平行,全线按一级公路标准施工,设计行车速度100公里/小时。整个工程分四个标段进行:先导段全长11.5公里,已于2012年上半年建成通车;二期工程(含北澄子河大桥828.46米)长12公里,于2013年10月建成通车;三期工程起于车八干渠,终于高邮与江都交界处(淤溪河),长5.2公里,去年底基本建成,目前,正在安装交安设施,打造公路两侧各50m绿色通道;四期工程起于马横公路,终于高邮与宝应交界处的子婴河,长14.2公里,去年底实现路基贯通,本月底路基土方全部完成,下一步进行二灰土和水稳摊铺,预计今年10月建成通车,届时省道237高邮段全面建成,作为南北大动脉,对京沪高速扩容升级、分流将提供便捷通道。 

  打造绿色通道。我市十分重视打造绿色交通“生态长廊”,在交通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做到绿化工程与公路建设同步设计、同步实施、同步验收,形成畅美舒安交通出行环境,仅去年,就投入1亿余元,分别在已建成的333省道高邮湖西段(31.3公里)、237省道高邮段(28.7公里)的公路两侧各50米打造绿色交通“生态长廊”。 

  完成公路亮化工程。为美化公路环境,方便群众夜间出行,在建成的省道上,都安装了LED路灯,全市15个乡镇(园区)24条省、县及乡村公路,还实施了道路照明亮化工程,每到夜晚,路灯点亮了群众出行的路,也形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 

  完成危桥改造三年行动计划。为村民出行及生产生活更加方便,市政府专门制定《高邮市乡镇公路危桥改造三年行动计划》,从2011年起,计划用三年时间改造乡村公路危桥672座,改造范围为省规划批准的乡道和列入省通达工程计划的村道上四、五类桥涵。2011年为启动之年,对存在重大安全隐患、急需改造的桥梁进行改造,年度改造完成200座;2012年为攻关之年,全面推进危桥改造工程建设,年度改造完成300座;2013年为扫尾之年,年度改造172座,全面完成乡、村道路危桥改造任务。 

  打造最美丽乡路。去年菱塘回族乡清真村民族大道、车逻镇太丰村黄金路从扬州参选的32条乡村公路中脱颖而出,获扬州市首届“最美乡村路”,其中清真村民族大道荣获“最佳人气奖”、车逻镇黄金路获“人文宜居路”。为了更好地适应农村从“有路走”向“走好路”、“走安全路”、“走舒适路”转变,满足广大村民出行要求,我市大力推进农村公路提档升级工作,提出新的农路提升“美丽乡路三年行动计划”。涉及全市192条乡道公路,计848公里,从今年起,以各乡镇政府实施主体,分3年完成。美丽乡路的建设标准主要有:整条线路好路率达88%以上,无四、五类桥梁,桥涵构部件无损坏,设施齐全,无桥下堆积物;路肩平整密实,无高草,无种植;边坡稳定,排水设施无淤塞;路面无主要病害;绿化无空白段;沿线设施无缺损、设置齐全;村庄集镇段修好隔离带。 

  公路管养质量连续六年夺金。县道和乡道管养质量,连续六年在扬州囊括金牌。2013年在夺得扬州市农村公路管养质量“五连冠”后,进一步强化“政府领导、交通主管、公路主抓、相关部门参与”的农村公路管养领导体制,推进管养领导、资金、制度、管理、队伍“五落实”,大力推进农路提档升级,以农村公路管养财政专户为平台,在全省率先建立农村公路养护大中修基金,县以不低于省、乡镇不低于省县总量落实管养资金;全面推进农村公路安保工程,在全省率先实施乡村公路危桥改造三年“行动计划”和“乡村公路交通安全保障工程三年行动计划”,全市15个乡镇(园区、街道)乡村公路基本达到安保工程标准;市公路站推出的“邮乡阡陌服务组”创成第三届江苏公路品牌,服务队伍由市公路站延伸到15个乡镇(园区),初步建成了“30分钟农路管养服务圈”;农村公路技术状况不断提升,至2013年底,市县道公路优良率提高到94.9%,MQI值为92,乡道好路率上升到82.8%,村道好路率达82.4%,均列扬州市首位,处于全省前列。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综合新闻
   第03版:热点聚焦
   第04版:专版
   第05版:特别报道
   第06版:史海钩沉
   第07版:专版
   第08版:专版
咬定目标不放松 齐心共建大交通
高邮报专版08咬定目标不放松 齐心共建大交通 2014-05-12 2 2014年05月12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