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教育园地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14年05月08日 星期四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欺骗”的回报
  □市实验小学 陈丽 

  “Look, there are many animals on the screen. How many animals can you see? What colour are they? Who can remember the most? Try your best. ”

  我话音刚落便开始着手播放PPT中快速闪过的图片,一阵嘀咕声突然在教室里响起。我正准备让孩子们安静,图片已经开始闪动了。顿时,教室里鸦雀无声,孩子们全神贯注地注视着大屏。刚才他们到底在嘀咕什么?我很是奇怪。难道我的PPT有问题?没有呀!我狐疑地看了看屏幕。

  接下来,孩子们的回答让我吃惊不已:六个小组内的代表竟然有四个都丝毫不差地将十种动物以及颜色说了出来!另外两个组只错了一种颜色。怎么可能?相比我的吃惊,他们的表情略显诡异,我还是按规定给予表扬并给各个小组加了星,每个同学的脸上都写满“胜利”两个字。

  我仍觉奇怪,便刨根问底:“Hey! How can you do this?”二组的小洋习惯性地插嘴道:“我们小组事先每人编个号,然后轮流记,这样我们每人只要记2-3个就行啦!然后汇总给汇报的……”话还没讲完,就被同组的同学们“恶狠狠”地瞪了一眼,小洋伸了下脑袋,吐了吐舌头。哦,原来如此,经调查,其他组也大致使用了类似的方法才赢得了本组的五角星。我本来是想训练他们单独记忆能力并考考他们对动物类、颜色类单词的拼读能力,而他们竟然以“小花招”对付了我!明摆着我被孩子们“欺骗”了。

  刹那间,我有种冲动想把黑板上各个小组的五角星给擦掉,我在怀疑我是否应该表扬他们。虽然在这一环节的汇报成果很好,但是他们投机取巧了;长此以往,这种自发的“合作”或许会养成他们懒于记忆、不愿自己多思考的坏习惯,以致影响教学效果。批评还是不批评?这是个问题。我有些左右为难了。如果批评他们,他们的情绪受到影响,活跃的课堂气氛一定会就此“蔫”掉。这节课估计就没有办法很好地持续下去了。最终,为了顾全整节课的效果以及孩子们的热情,我还是对他们的“小聪明”给予了肯定。

  然而,我的不得已而为之的肯定却收到了意料之外的效果。接下来的活动结果让我彻底打消了这种顾虑。

  我在课的结尾部分给孩子们每组发了一张英语小报模板,让孩子们小组合作描述一种他们最喜爱的动物,先说说再写下来,然后小组进行汇报,将小报合成一本资料集。话一说完,孩子们便立刻行动起来。要把这个任务完成好并不易,因为这涉及到合作、描述、写作这几个细节。我走到他们中间巡视,一组的一名学生说:“You can write well. You write, we talk.”哟!还会根据特长进行任务分配哪。我不禁刮目相看。

  这时,五组的一名同学说:“Mike,你先说,我们每个人都来补充。大家每人写一句。”(Mike 是学困生,他想先让Mike思考,然后其余人进行帮助与补充。)

  孩子们都沉浸在紧张的讨论与书写当中。我深感欣慰!

  不一会儿,很多孩子都举手了,他们的完成速度比我预计的要快,汇报的结果精彩纷呈,不但描述正确,书写也非常漂亮、认真,有的还美化了我发给他们的小报模板……

  课后,我陷入沉思。如果这节课的开始,我没有表扬他们,而是批评,甚至委婉一些说:“你们可不能这样来欺骗老师啊!”或者是:“你们这样投机取巧我是不会按规定给你们加星的。”这样的话,接下来的课堂会怎样呢?

  其实,学生在开始时的出发点是想获得成功,他们的“分配与合作”也并非单纯为了偷懒,他们在“核对”与汇报时同样引起了其他学生的回忆与再现,复习与巩固的效果一样达到了。

  在这节课中,有他们自发的合作,也有老师指定的合作。正因为他们自发的合作,使他们尝到了甜头,体验到了成功的乐趣。所以在老师指定他们合作的时候,他们的表现就更加积极与主动,合作的能力也有所提升。我的无心之举竟使孩子们的学力提升,课堂效率提高,令我始料不及。

  如果在开始的时候,我能够意识到这样的合作是有益的,并正确引导的话,这节课应该可以更加精彩。

  美国教育家布鲁姆曾经说:“教育者的基本态度是选择适合儿童的教育,不是选择适合教育的儿童。”这是对“以人为本”教育思想的最好诠释。教师不是教育的统治者,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我们应该给学生更多尝试与选择的机会。

  获得知识的途径也不是唯一的,我们要鼓励孩子去通过多种方式与渠道获得知识。哪怕孩子的思路与教师的设计思路完全相悖,教师也要抓住其中合理与创新的部分进行积极引导。让孩子在体验、实践、参与、交流与合作中学习,体验成功的乐趣,乐于探究,敢于打破传统禁锢。那么,我们的课堂就会变得更主动,更活跃,更高效,更具发展性。

  学生的一次“欺骗”却让我获取了意外的回报,值得深思。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综合新闻
   第03版:教育园地
   第04版:史海钩沉
多年父子成兄弟
“欺骗”的回报
让口语交际走进学生生活
我与二胡的故事
草坡中的发现
摘草莓
高邮报教育园地03“欺骗”的回报 2014-05-08 2 2014年05月08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