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颜渊》中,孔子的弟子颜渊问孔子:怎样实践克己复礼为仁的主张,孔子回答道:“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仁”是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是礼的思想基础,而礼是仁的外在表现形式,应作为人们的行为准则而加以尊崇。
当今,在青少年中礼仪教育的不足甚至缺失,应当引起学校与全社会的关注和重视。
小林今年十三岁,一个星期天,他的父母都出外办事了,他一个人在家做作业,他的表叔来看他的父母了,带了些营养品和时令水果。小林平时就听父母说,不要随便收别人的东西。表叔临走时,小林张开双臂,奓开两腿站在大门口:不准走!样子很不雅观,表叔只是咯咯咯地笑。
奓,《集韵》:陟加切,张也。这个字《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都收入了,只是在有“张开”的意义时读zhà,而高邮一带读成第一声。
小吴是某局负责接待工作的科长。该局在对外招商引资的活动中,好不容易请来了一位台湾客商,晚上宴请时,局长、副局长都出场了,轮流敬客商的酒,觥筹交错,好不热闹。轮到小吴敬酒了,只见他右手端酒杯,左手插在裤兜里,双腿奓开,而且奓开的距离不小,站在台湾客商面前。那客商见此情状,皱起眉头,但仍然双手捧起酒杯强作微笑地回敬了他。
一个人的教养常常体现在细节之中,细节会展现素质的高低,甚至能决定事情的成败。
第二天,那位台湾客商便匆匆离开了,本来谈好的什么考察啊、上项目啊、互访啊都泡汤了。后来得知那位台商跟别人说了:同这样不知礼数的人打交道、做生意,不会有好的结果。
礼是人与人之间互敬、互爱、互尊的道德准则和要求。
在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都应当制定不同的礼仪规则。
各部门在招商活动中也应当制定相应的礼仪标准。
俗话说:礼多人不怪。
在江淮一带的方言中还有一个词语即“奓巴撂手”。小李喜欢打篮球,投篮的命中率也不低,就是上篮时奓巴撂手的,姿势不好看。
小林在上小学一年级时就开始练字,起初是描红,后来就临帖,离开帖,不是一撇长,就是一捺短,就像小李上篮时姿势一样奓巴撂手的。老师教他读帖,默帖,过了一段时间,上规矩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