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农历的十二月俗称腊月,十二月初八即是腊八节,习惯上称作腊八。腊八节,在我国有着很悠久的传统和历史,夏代称腊日为“嘉平”,商代为“清祀”,周代为“大腊”,因在十二月举行,故称该月为腊月,称腊祭这一天为腊日。先秦的腊日在冬至后的第三个戌日,南北朝开始才固定在腊月初八。到了明清,敬神供佛、欢庆丰收和驱疫避灾,熬煮、赠送、品尝腊八粥,既成为腊八节的主旋律,又成为最传统最讲究的习俗。
腊八粥也叫“七宝五味粥”。我国喝腊八粥的历史,已有一千多年。最早开始于宋代。每逢腊八这一天,不论是朝廷、官府、寺院还是黎民百姓家都要做腊八粥。到了清朝,喝腊八粥的风俗更是盛行。在宫廷,皇帝、皇后、皇子等都要向文武大臣、侍从宫女赐腊八粥,并向各个寺院发放米、果等供僧侣食用。在民间,家家户户也要做腊八粥,祭祀祖先;同时,合家团聚在一起食用,馈赠亲朋好友。河南人吃腊八饭,是小米、绿豆、豇豆、麦仁、花生、红枣、玉米等八种原料配合煮成,熟后加些红糖、核桃仁,粥稠味香,寓意来年五谷丰登。而我们江苏地区吃腊八粥分甜咸两种,但煮法一样。只是咸粥是加青菜和油。苏州人煮腊八粥要放入慈姑、荸荠、胡桃仁、松子仁、芡实、红枣、栗子、木耳、青菜、金针菇等。清代苏州文人李福曾有诗云:“腊月八日粥,传自梵王国,七宝美调和,五味香掺入。”
记得孩提时代,高邮古城有一座极乐庵,那时的极乐庵由于“破四旧”和文化大革命的缘故被收归公有,归县城房管所拥有,作为居民住房使用,极乐庵也因此逃过被拆毁的噩运,我家当时就居住在极乐庵西偏房。极乐庵是一座古建筑,规模较大,因护城河从庵中通过而分为东西两部分建筑。极乐庵的主体部分在西,庵里的大殿就设于此,由于被居民居住,因而保存很好。庵中栽有四季果树,其中有桃树、杏树、枇杷树、银杏树和冬桔树,每到果树开花的季节,我们院中的孩子就开始想象着各自吃果子的种种馋样。院中靠护城河的那一颗直上云天枝叶茂盛的银杏树,如同是极乐庵的纪念碑,记录着极乐庵曾经的辉煌。每到腊八节这天,居住在极乐庵的僧尼大师公和二师公都要起早架起大锅熬煮腊八粥,这时,整个大院都会飘散起腊八粥的香味。粥煮好后,大师公和二师公会将一碗又一碗香喷喷的腊八粥送到大院居住的各家各户。那时,大家会共同享受大院内那种居民之间至亲至密和睦的氛围。现在,我们那些曾经在极乐庵居住过的居民,虽然早已经搬离极乐庵,但是每到腊八节,还会想起曾经在极乐庵吃过的又糯又香、人世间最有味道的腊八粥,还会想起僧尼大师公和二师公——您们二位在佛国安好。
“老太太不要烦,过了腊八,就是年。”念了多少年的童谣仿佛又在耳边响起。过了腊八节,古城的许多人家自此拉开了过年的序幕。有人家腌肉、腌鱼,有人家磨米粉、蒸包子、蒸馒头和做年糕。大街上的人也多了许多,采购年货的、购置新衣的,商业街人潮如涌。古城人们的生活一年比一年好,年味也一年比一年浓。像隔壁居住的小吴早就把腌制的猪头和猪尾巴挂出来吹了。记得小吴的妈曾经对我讲过小吴小时候夜间来尿的事,为了把小吴来尿的毛病治好,小吴的妈不知从哪里寻到个偏方,每到年三十那天,把猪尾巴煨烂了给小吴一个人吃,说可以治小孩夜间来尿,小吴一直吃到十岁,还真不来尿了。这之后,小吴虽不来尿了,但是他喜欢吃猪尾巴的习惯算是忘不掉了。其实,在这里说起小吴的故事,是腊八节的题外话,算是娱乐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