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教育园地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13年12月19日 星期四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小组合作学习的案例反思
  □市经济开发区树人小学 蔡丽霞  

  【案例】

  上个星期四上午第二节数学课上,我按照课堂教学的设计,让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发现了不少问题:当我布置好本堂课的教学任务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时,学生的反应不能令我满意。有的“你争我夺”谁也不听谁的,只顾表达自己的意见;有的学生甚至天南海北地东拉西扯,高谈阔论,说了许多偏离了教学内容之外的话;有的学生在讨论时不能以理服人而与同学发生争执;还有的学习好或者性格外向的学生频频发言……表面上看学生们簇拥在一起七嘴八舌、热闹非凡、气氛高涨,学生的兴趣和参与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学生似乎成了课堂的主人,可实际上那些性格内向的和学困生,他们缺乏参与讨论的勇气,他们害怕提出的问题会引起同学的嘲笑,以至选择沉默。有的小组一直由学习好的同学在唱“独角戏”,而其他人则无动于衷,充当看客。看是完美实是空洞,致使小组合作学习低效乃至无效。

  【反思】

  发现问题后,我一直在想:怎样让学生既能动得了也能动得好?我认真地思索着,并翻阅了大量的资料,发现问题的关键还是取决于教师的引导。高效课堂要求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即突出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这就要求学生在课堂上的活动中“乱”而有序。课堂教学要的不是热闹场面,而是对问题的深入研究和思考,是创新精神和综合素质的提升。所以,我对课堂教学进行了小小的调整:

  1、教师在小组合作前分配任务时要充分考虑到成员搭配问题。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最常见的小组合作学习形式是按前后座位自然分成四人小组,座位的编排往往又是按学生的高矮次序和男女搭配而成的。这样分组虽然开展小组活动简便易行,但人员搭配不合理,不利于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优化组合、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在实践教学中,我在尊重学生自愿的原则下,尽量使各组的成员在性别、性格、个性特征、学习成绩等诸方面保持合理的差异,突出它的异质性。每小组一般由6人组成,有优等生2名、中等生2名和学困生2名组成,让他们主动参与、互教互学、合作探讨。学习小组经过合理、优化地重新组合,由学习小组民主推荐一名组织能力较强、学习基础较好的学生担任小组长。另外,各组内还设有不同的角色,如记录员、资料员、审核员、汇报员等。不定期地互换角色,保证每个学生积极参与。组间搭配力求做到均衡,无明显差异,便于公平竞争。并要求各小组的成员相互友爱,坦诚相待,民主平等。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组内学生的探究和互助活动,共同完成学习任务,从而避免了以往出现的完成任务只是少数学生的个人表现的现象,使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收获,避免了组内冲突问题,更好地加强了团结合作精神。

  2、小组合作学习前,教师要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因为"呈现问题"是合作学习的第一步。然后师生共同梳理、整合问题。如在教学《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实际问题》一课时,我与学生共整合出了三个问题:“哪天的出勤率最高?”“出勤率最高会超过百分之百吗?”“为什么周一、周二、周五的出勤率不是百分之百呢?”

  然后,请同学们自由选择自己最想解决的一个问题,再请选择相同问题的同学组成一个学习小组,到指定地点,选出一位临时组长。这样,既给了学生明确的学习任务,又给了他们自由的内容选择和活动的空间,使学生明白怎样学习,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教会学生小组合作的技能。在小组讨论时教师应密切关注学生的情绪,随机应变地想出调节课堂气氛的方法,使学生的思维处于活跃状态,积极认真地思考问题。在小组合作中教师应在各小组间巡回指导,引导学生采用正确、有效的合作方法,及时给予点拨、鼓励和帮助。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所倡导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在培养学生间的情感交流、互相带动、共同提高,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方面起着积极的作用。教师应加强研究,努力探索,不断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综合新闻
   第03版:教育园地
   第04版:专版
小组合作学习的案例反思
浅谈小学英语教学中学生兴趣的培养
走进小学音乐的高效课堂
七色花
山竹情
聪明的小猴
银杏树
高邮报教育园地03小组合作学习的案例反思 2013-12-19 2 2013年12月19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