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特别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13年11月27日 星期三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临泽“夏禹王庙”的前世今生
  □倪文才

  今年3月11日,《高邮日报》刊登了王如祥先生的《禹王庙》一文,说的是原周巷镇周巷村村民自发捐资15万元复建了夏禹王庙,这一消息引起了我的兴趣。前不久我两次去周巷村察看了夏禹王庙,查阅了高邮州志、扬州府志等有关资料,基本弄清了夏禹王庙的来龙去脉和修建历史。

  一、禹王是为中华民族的历史发展做出巨大贡献的历史人物。

  禹,姒姓夏后氏,名文命,号禹,后世尊称大禹,是黄帝轩辕氏玄孙。帝舜在位三十三年时,正式把天子位禅让给禹。在诸侯的拥戴下,五十三岁的大禹正式即王位,以安邑(今山西夏县)为都城,国号夏。

  大禹的功绩主要有两条:一是治理洪水。禹总结了他父亲治水失败的教训,改革治水方法,以疏导河川治水为主导,用水向低处流的自然趋势,把平地的积水导入江河,再引入海洋。大禹坚韧不拔,勇于开拓,经过十三年的治理,终于取得了成功,消除了中原洪水泛滥的灾祸,使人民安居乐业。二是结束了原始社会部落联盟的社会组织形态,创造了“国家”这一新型的社会政治形态。夏禹“会诸侯于涂山,执玉帛者万国”,分定九州,完成了国家的建立。夏王朝的建立标志着原始社会的结束,阶级社会的开始,是中国古代社会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自古以来,大禹被世人尊为勤劳勇敢的楷模、无私奉献的楷模、不怕艰难险阻的楷模,并神化为保护神。东汉顺帝元年(公元142年),朝廷颁旨天下:“禹列王尊,祭享帝位”。中国道教信徒从此在县、州、府、郡所在地修建殿宇供奉,道教把大禹奉为水官大帝,其诞辰日是农历十月十五日。

  历史上的禹王庙很多,但保存下来的很少,我们周边县市一座也没有。传说很久以前,高邮城北有过一座禹王庙,但高邮州志没有记载,只留有地名。1947年高邮第一次解放,县城划为四个镇,叫禹王庙的地方为禹王镇。1958年公社化时,改为禹王大队,后来又改为禹王办事处,最后改为御马社区。禹王庙不存,禹王地名也改丢了。

  二、夏禹王庙的设立缘由和始建时间。

  历史上,夏禹王庙属临泽地域范围,临泽地域地势低洼,饱受洪灾之苦,大禹排淮河和高邮之水注入长江,解决了高邮的水患,高邮人为了纪念大禹治水的功绩,建立禹王庙来祭供禹王。《乾隆高邮州志》记载:“夏禹王庙,在临泽镇,以大禹排淮注江道出于邮,故立庙祀之”。

  民间传说则更为神奇,说大禹治水途经临泽一带,一天在野外支锅做饭,突然发现旁边地下冒水,水流很急,周围很快变成一片汪洋,老百姓无计可施,纷纷逃命。这时大禹运起神功,将做饭的铁锅反扣于洞口,堵住了水流,免除了一场灾难。老百姓为了纪念这位救命恩人,便建起了禹王庙。

  临泽夏禹王庙建于何时,现在已无从查考。可能在夏朝就已建立,也可能在东汉顺帝之后,明代《重建夏禹王庙记》中就说过:“高邮临泽镇有禹王庙,不详其建始”。根据我所查资料,禹王庙最迟在隋唐时期就已建立。在《嘉靖惟扬志》中有一张隋唐高邮地形图,虽然这张地形图不精确,但在临泽镇的西南方向标有禹王庙。

  三、夏禹王庙的三次修建。

  如果从隋唐算起,禹王庙已经有1300多年的历史了,其间应该经过多次修建,有历史记载的是三次。

  第一次是明代隆庆五年(1571年)。《乾隆高邮州志》有记载,《重建夏禹王庙记》(柳文书)中说,高邮城中王氏,素以义行,他见庙破像露,风雨飘摇,就购买建材,招募工匠,沿着旧址修建,共建庙宇三排,修复了神像,并割取庙宇附近田地若干亩,交给庙里僧人,以供香火。不动用国库的钱财,不进行募化活动,不借临泽居民一天的人力,全部用自己的财力,使庙宇面貌一新。由此,王氏的善行更加彰显,传遍江淮地区。

  第二次是清代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明代修建禹王庙的王氏后人、七世孙王侨侣和孙其武等人督办主修禹王庙。王侨侣儿子王再坡、孙其武儿子孙鸣喈等人向州署请示勒石记载。当时的高邮知州胡棠(《道光续增高邮州志》记载他是浙江上虞人)“仰体先人之志”,同意勒石。其碑现存在禹王庙中,碑题是:“署高邮州正堂加十级纪录十次胡”,可惜碑文字迹已有部分不清,碑文内容不能全部解读。

  第三次修建是2008年。根据2009年禹王庙筹建组所立碑文《禹王庙简介》记载:禹王庙原有房屋25间,其中有正殿、观音堂、关圣殿、关房(坐关和尚食宿在内,长年不出房)等,有众多神像,还有高僧数人。1942年,日寇以及国民党顽伪部队盘踞禹王庙,对周边村庄烧杀抢掠。新四军在地方民众的支持下,拔除了禹王庙据点,但禹王庙多间房屋及许多文物、神像已被烧毁。2006年原周巷镇政府将原有禹王庙基地纳入复垦范围之内,此时村民商议决定在原庙址东100米处复建夏禹王庙,此举得到善男信女的积极响应,纷纷捐款。2007年5月破土动工,2008年4月落成。现在的夏禹王庙共三间,中间为禹王正殿,东西两间分别为观音堂、关圣殿,祭祀活动逐步恢复。

  一千多年的禹王庙为什么在高邮大地上能够留存下来,而且有历史记载的三次修建都是民间自发行为?我以为理由有三:一是禹王治水泽被华夏、惠及高邮,人们对禹王有一种感恩的心理;二是因为大禹治水的事迹有德教功能,祭祀禹王能够得到官府的支持,其实从秦始皇开始,历代帝王大都到禹王庙祭祀禹王,有一个上行下效的作用;三是最为重要的原因是信仰的力量,人们把大禹奉若神明,认为他生前为民造福,死后仍然保佑万民。高邮运河以东地势低洼,经常发生水灾,人们祭拜禹王,希望禹王能让一方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历史是人民创造的,高邮历代先民们在祭祀禹王的同时,也传承了传统文化,禹王庙的留存,为高邮的历史文化特别是水文化增添了浓浓一笔。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综合新闻
   第03版:专版
   第04版:专版
   第05版:特别报道
   第07版:专版
   第08版:专版
临泽“夏禹王庙”的前世今生
集邮展览中的展品类别
书法
马超龙雀
最可爱的人
高邮报特别报道05临泽“夏禹王庙”的前世今生 2013-11-27 2 2013年11月27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