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肾炎主要是指慢性肾小球疾病,临床表现以不同程度的蛋白尿、血尿、水肿、高血压等为特征,部分患者随着病变的发展将出现肾功能损害。现代医学对慢性肾炎的检查手段取得突飞猛进的进展,在诊断和鉴别诊断等处于优势地位,但对其确切病因尚不清楚,有些病人起病即是慢性肾炎,仅有少数慢性肾炎是由急性肾炎发展所致。目前,西医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中医药在本病的治疗方面却具有较明显优势和特色。
1、整体治疗。目前大多数慢性肾炎的病因不明,但其病涉及到多个环节,西医学常以对症处理,如降压、抗凝、降脂,抗血小板等治疗,这些原则从现代医学治疗原则来说,完全正确,但许多患者还合并其他系统的疾病,如果要针对每个环节治疗,就需要多种药物治疗。加上一般西药激素及免疫抑制剂,由于严重不良反应,常不能长期大量服用。本人从事该病诊治几十年,体会到中医药诊治该病特色之一就是“整体观”,中医药在具有“对因治疗”作用的同时,更可调整、改善人体脏腑、气血功能活动和整体机能,起到多靶点治疗的效果,从而改善慢性肾炎的症状和化验指标,延缓病变的进展。
2、辨证论治和调养并重。不同慢性肾炎患者由于病理类型不同,其症状、体征、发病机制及病情进展快慢不同,应强调辨证施治,即个体化治疗,在病变的不同阶段要采用相应的治疗措施,即分阶段治疗,如有水肿症状,先予以消肿等等。不少慢性患者曾在西医院接受治疗,发现西医也开给不少丸药(中成药)服用,往往得不到良好的疗效,这可能没有遵循中医辨证论治原则的缘故。因为不同个体间的差异,导致了人们在疾病表现乃至治疗反应千差成别,中医强调辨证论治,多采用个体化的治疗,为每一位患者量体裁衣,制定不同的治疗方案。在这一点中医学明显优于西医学。另外中医治疗对该病强调调养,治疗和饮食、精神、起居、婚育指导等一并考虑,注重医患相互配合,许多中药药性平和,不仅能够调整机体的动态平衡,提高机体的免疫力,减轻西药的毒副作用,而且长期服用对人体有相当大的益处。只要医患双方能够积极配合,我相信,大多数慢性肾炎患者病情是会得到缓解的。
作者简介:
丁国培,主任中医师,扬州市中医学会理事、市医学会中医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毕业于南京中医学院中医系,曾师随赵养生、童和斋等老中医侍诊。并到上海中医学院附属龙华医院师从徐嵩年、陈以平等教授进修中医肾病,深得其传。从事中医工作几十年,在内科疑难杂症临床方面颇有建树。对急、慢性肾小球疾病以及系统性红斑狼疮等自身免疫性疾病诊治研究颇有见长,愈病日众。此外,对急、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慢性肝炎、肝硬化腹水、慢性胃病,慢性腹泻等方面治疗效果显著。先后在省级以上医学杂志发表论文10余篇,其中撰写的《略论肾小球疾病从脾论治》、《辨治治疗小儿紫癜性肾炎31例》、《外感咳嗽辨治析微》等文章先后获奖,主编《中医预防保健常识》,并参与《中医诊疗学》中草药章节编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