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高邮地税严格按照上级局关于作风建设的相关要求,紧紧抓住制度、文化、服务、监督四大关键环节,突出落实,强化执行,努力打造勤廉双优的服务型地税机关。
完善制度体系,规范干部行为准则
制度建设是作风建设的先决条件,该局把制度建设作为落实上级部门机关作风建设的重要举措。一是推进制度本地化建设。吃透上级文件精神,结合本局实际,及时制定改进机关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实施意见,明确了工作要求和实施标准,方便基层干部职工理解落实。二是推进制度动态化建设。不断总结机关和基层单位在作风建设中的好经验和好做法,并用制度的形式固定下来。三是推进制度体系化建设。对现有制度规范进行分类,便于执行;定期开展制度学习,确保制度执行到位;加强制度的完善修订,及时剔除不合时宜和不管用的老办法。
加强文化建设,提高团队思想素质
结合“务实创新、追求卓越”江苏地税精神的宣传,突出“邮·税”文化建设。一是教育引导。组织税务干部观看《水浊腐生》等警示教育片,开展“清风之旅”活动,通过参观“江上青烈士纪念馆”等革命教育基地,锤炼勤廉本色。二是文化渗透。倡导“敬业拼搏、团队合作”的“邮·税”文化理念,打造了“四室一厅”的文化建设载体。推广运用勤廉屏保,廉政台历,发放“作风日记本”,要求每位干部按日记录工作实绩和作风情况,确保勤廉理念和作风要求入心、入脑,如影随形。三是活动助推。组织“廉政准则”知识竞赛,比学习,比认识,比风采;开展“党员亮牌”、“五星评比”活动,亮身份,亮效能,亮承诺;开展“杜绝浪费”节约型机关创建活动,节水电,节纸张,节油费。
优化纳税服务,增强创新实干能力
“服务零距离、满意在地税”是改进机关作风、密切联系群众、深化“三服务”的一项重要举措。该局本着“服务更多纳税人,为纳税人服务更多”的服务宗旨,不断创新服务举措,优化服务流程。一是拓展服务范围。在为辖区5700多户纳税人按月发放《涉税信息月报》的基础上,将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镇以上领导纳入发放范围,方便各界及时了解涉税动态;依托纳税人学校师资力量,开展“随到随学,天天办班”服务,并定期举办“扫盲班”、“提高班”、“专题班”,尽最大可能提升纳税人的办税能力,降低纳税人涉税风险;通过“1号窗口”模式,开展双向预约服务。二是强化税收宣传。创新推出了“二维码”税宣模式,将地税网址、宣传标语、涉税信息、税收政策等内容制作成二维码图片,纳税人通过手机扫描“二维码”就可以在最短时间获取最新最全的税收知识,极大地提高了税收宣传效能;印制税宣扑克、购物袋、雨伞等老百姓喜闻乐见又易于传播的税收宣传品,突出12366税收热线主题,强化在线咨询服务,打响12366热线品牌;组建“三师”专家团,广泛开展“万名党员进万户、边听意见边服务”活动,设立“纳税人”需求台账,并做到实时更新,及时反馈。三是做实“双特”服务。深入领会扬州地税“特定项目、特别服务”工作要求,将高邮45家“重大项目、技改项目、上市项目和民生项目”全部纳入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特定项目”,并明确联系人,制作联系台账,要求每月至少联系一次,动态追踪,实时反馈,提供“一对一、一站式、全方位、实打实”的“特别服务”。
跟踪监督检查,确保作风提升实效
监督是保持政令畅通,作风常正的关键。该局在监督的过程中从自身出发,运用各方资源,开展了全方位、立体式的跟踪问效。一是加强纳税人监督。主动开展问卷调查、召开税企座谈会、走进行风热线访谈、“三学三问三服务”等活动,基层分局长坚持每年“向纳税人述职述廉述效”,聘请纳税人当考官,按季“实战型”评定“窗口”人员服务效能,主动接受纳税人的监督。二是完善内部监督。制定了《高邮地税系统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监督管理办法(试行)》,对地税机关的行政管理事项进行了规范;各基层单位成立民主评议监督小组,在推进地税机关的民主政治建设和政风行风建设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三是扩大外部监督。经常组织从人大、政协、新闻媒体、纳税人代表中聘请的特邀监督员,对地税系统的政风行风工作进行明查,定期召开座谈会,征询他们对改进纳税服务工作的意见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