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纸币收藏同币不同价,品质与价值成正比。
从收藏的角度来说,并非所有的纸币都有巨大的升值空间。这其中一看收藏投资藏品的存世量多少、珍稀程度如何,另外再看藏品的“品相”。“品相”是决定人民币收藏价值的关键因素之一。由于第一、第二、第三套人民币发行时间已较长了,市场上这些钱币的品相良莠不齐,投资者在选购这些早期纸币时一定要仔细观察,挑品相最好的买进。那些币面全新,无任何折痕,最高等级为“十品”的挺版钱币,与旧的、污损的,等级为“一品”的破旧券,两者之间的收藏价值是没有任何可比性的。另外,第三套人民币中的2元“车工券”,虽同为一种图案,一个币种,又同在一个年份。但是,其印钞纸中的水印有两款。这两款“车工券”,一款叫“古币车工券”,一款叫“五星车工券”。水印不同价格就相差数千元。
二、钱币面值与收藏价值的关系
作为收藏的人民币,其收藏价值与其面值无直接关系,而与其发行年代的远近、存世量的多少有很大的关系。发行年代越久,存世量越少,品相越好,其收藏价值越大。尤其是经历过非正常情况下的限期收兑的钱币更具收藏价值。如第二套人民币中,当时委托由苏联代为印制的1953年版3元券、5元券、10元券,分别于1955年3月1日和1957年12月1日发行。后因中苏关系破裂,考虑到国内金融秩序和人民币的安全(此三种人民币模版被留在苏联),中国人民银行奉命从1964年4月15日开始兑换收回,5月15日停止兑换,从此这三种人民币退出了货币流通领域。其中,“工农图”的10元券挺版的现市场价约为25万元至30万元。又如第二套的红1元天安门因油墨褪色、第三套背绿的1角(俗称蝴蝶版)因背色与同套中的2角券相近,易混淆而停止流通。被限期回收销毁的还有枣红一角币券,因券面图案中的人物自左向右前进,在“文革”中被视为“路线错误”而退出流通,它已成为钱币收藏界的宠儿。与它同为“钞王”的还有背绿水印1角。
我们看到一些售卖的各种版式“人民币大系”的宣传,标榜为最具收藏增值前景的亮点人民币,而售出的却是不起眼的“普通”人民币。收藏者一定要牢记“耳听为虚、眼见为实”的古训。而且这个眼见为实,不是在网络上见到的实物,必须要亲自面对那些最具收藏增值前景的亮点人民币的实物,方可解囊付款。
三、珍稀号码的收藏绝非是最佳的选择
钱币收藏者应根据自己的财力、能力,并结合收藏市场的趋势合理选择投资方向。目前人民币的收藏呈多样化,以各种形式装帧成册推出的钱币收藏册更是让人眼花缭乱。它的收藏价值并非像卖家所说的那样“蕴藏着无限的价值能量”。《扬子晚报》曾对此有过相关报道。一老者听信了卖家的拔高宣传,投资了100多万元,最后价值仅有一半。投资或收藏第四套人民币者要特别注意:各地商家大炒“奇珍异币”,比如“连体钞”、编号相同的不同面值币、特殊号码币等,使藏品价格虚高。在第四套人民币中数量较多的5角、1角券,它的收藏价值并不被业务内人士所看好。再则尾数三号码相同的“豹子号”钱币,其实在每捆1000张钞票中,就可以完成一个券别面额从111至000的10个号码的收集,另外,纸钞末4位同号被称为“狮子号”,末5位同号的“大象号”、末6位同号的“老虎号”等。在市场中往往还能看到如“生日钞”、“全同号”等趣味号码的人民币。笔者以为,这些都是可遇不可求的品种。需要强调的所谓的趣味号没有固定的行情,价格基本为少数币商所控制,它的价值令人质疑。这是收藏者需要避险的地方。
四、残次票券稀为贵“新奇异票”多赝品
所谓的错版人民币是不存在的。但由于钞票在印制过程中纸张、油墨、防伪诸多方面的原因,有极少量残次人民币流入市面,官方称之为“人民币残次品”。比如水印图案印翻转、刷错颜色等“异型”藏品,这种钱币残次品在一些钱币交易市场上也能碰到。钱币收藏者不具备一定的鉴赏能力,切不可去追求“人民币残次品”,稍有不慎容易遭遇陷阱。
市场上还有一些所谓的“错版”币,如变色、漏印、倒印、水印倒置等。其实,这都是一些“变造币”,绝大多数都是不法分子人为采用化学褪色、挖补、改刻等手段伪造出来的.市场上俗称“蝴蝶版”的背绿1角赝品的做法,就是将普通的第三套人民币1角券的背面在电脑上修改成背绿1角。还有如行名颠倒的人民币,就是把“中国人民银行”行名挖出,然后上下颠倒再贴进去。又如正背颠倒票,实为经水泡剥离后颠倒重新粘合(内里甚至还做了一些水印)。但这种钞票手摸起来不是很平滑、尺寸也较真币稍小一些。这种人为将真票变造成所谓的“错版票”,对猎奇的钱币收藏爱好者来说诱惑很大。我们对此要有足够的了解和认识。
钱币收藏有风险,入行须谨慎。 焦成钢 任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