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特别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13年05月21日 星期二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周同 周游书海 学无止境
  13日下午,记者采访了学习之星周同。 

  周同,笔名异之,是高邮书法界成名较早的布衣书法家。“朝操笔墨写胸臆,夜读诗书入梦迟。爱把心声吟咏就,吾生不让有闲时。”在过去那个电脑还很稀缺的时代,周同凭着对书法诗文的爱好,自学不辍,博览群书,收获颇丰。 

  周同幼时即从其舅父———高邮老书法家、诗人周振野先生习文学书,颇受教益,从此与诗书结下了不解之缘。工作后,周同把大部分业余时间用在研习书法和诗文上。这几年,他更是一心扑到了篆书和楹联的研习上。 

  采访中,周同说,书法体现的不仅是艺术水平,更是人生意境。每个人的书法都应该有其独特的元素,这份独特来源于创作者的研习和沉淀。 

  为了多学习新知识、了解新事物,周同坚持每天临帖读书四个小时以上,三十多年来从未间断。他每年自费近千元订购诗、书方面的专业书籍、报刊。在他的工作室,书架上、书桌上都放满了文史、古文字、诗词楹联等方面的书籍。周同告诉记者,书法作品的每一个字都讲究出处,不能凭空想象创造。有时候为了找到一些生僻的字,他利用一切空闲时间扎进藏书中,细心寻找、精心比对,力图还原字、词的古面貌。比如“涎”字,在书法中的写法为“氵欠”,与现代汉语大相径庭。 

  楹联创作则要求“切人切事,言志言情”。多年来,周同收集并研读了大量的文史书籍,这些书籍帮助他在创作嵌名联时得心应手,常有奇思妙想。“周游书海觅新径,同涉联林学古风。异趣味淳臻大雅,之途路险上高峰。”这是周同为自己所做的楹联,其中不仅暗藏了他的名和字,更饱含了他对文化、对学习的热爱和学无止境的追求,其胸怀和意境不可谓不高。 

  学习应该是获得快乐的过程。在研习书法和楹联诗歌时,周同经常自己给自己出题目练手。他向记者展示了一组修身励志立德践行的楹联,是他平日以此为主题积累下来的作品。“才作基,惟才是举;德为本,见德思齐”“玉材细镂方成器,良骥轻鞭即奋蹄”……短小的楹联中,是周同对文史典故的运用得心应手,在提升作品思想境界的同时也不忘增添文学色彩。 

  周同认为,学以致用才是学习的最终目的,不仅应该用在自己的作品中,还应该用在服务社会中。为此,他常年与书坛名家送春联到农村、企业和社区,丰富和活跃群众的文化生活;多次配合相关部门开展廉政书法进机关活动,充分发挥书法的教育警示作用…… 

  在采访结束时,周同说,学无止境,知识是常学常新的,他要抓紧有限的时光,在书法和楹联诗歌上更上一层楼,每一天都能自信地说“我比昨天进步了”,这才是他学习的目的。            杨星 张云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综合新闻
   第03版:特别报道
   第04版:专版
   第05版:专版
   第06版:特别报道
   第07版:文游台
   第08版:专版
浪漫小伙单车迎娶新娘
周同 周游书海 学无止境
朱友松 13年义务献血6700毫升
高邮报特别报道03周同 周游书海 学无止境 2013-05-21 2 2013年05月21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