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业是我市的支柱产业、富民产业。去年,国家延续房地产市场宏观调控,建筑业发展面临不小的冲击。面对复杂严峻的经济形势,我市通过壮大外埠市场、优化企业结构、强化科技人才支撑、加大产业扶持力度等一系列举措促进建筑业稳定、快速、持续发展。
市场是建筑业企业赖以生存的基础,是建筑业加快发展的关键。去年,全市建筑业企业扣准市场脉搏,奋力拓展规模市场,大力挖掘新兴市场,努力开拓境外市场,共完成外埠施工产值286.3亿元,同比增长16.8%。新开辟内蒙古、黑龙江、辽宁、江西、深圳、湖南、山西、河北等14个外埠市场,新接工程总额超60亿元,其中弘盛集团承接的深圳鹏广商务广场、大同保障性住房项目工程造价超4亿元。
面对新的发展形势,我市建筑业企业不断优化结构,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去年,全市新晋升房建总承包一级资质企业2家、房建总承包二级资质企业7家,新申报房建总承包三级资质企业8家。目前,全市拥有资质企业226家,其中特级1家、一级6家、二级19家、三级34家,专业承包企业134家,劳务分包企业32家,初步形成了以房建工程为主,装修工程、道路工程、市政工程、民居开发项目等齐头并进的多元化经营格局,2012年实现多元化产值94亿元,同比增长73.8%。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则是企业发展的第一资源。近年来,我市建筑业企业十分注重科技和人才对企业的支撑,去年获中国施工企业管理协会科学技术奖技术创新成果一等奖1项,新增省级工法7项、省级新技术应用示范工程12个、国家专利18个、省级以上QC成果13个;建成“研究生工作站”和“院士工作站”各1个;新增高级工程师6人、工程师139人。
做大做强做优建筑业,提升“建筑强市”发展水平,不仅需要企业的努力,还需要政府及相关部门的帮助和支持。去年,市政府研究出台了《关于深入推进建筑业发展壮大的意见》,明确对建筑业企业在资质升级、创优夺牌、科技研发、人才培养、积极纳税等方面给予奖励,进一步坚定了建筑业企业争先进位、跨越发展的信心和决心。与此同时,多次组织有关部门、单位和重点企业赴内蒙古、海南、上海、苏州、云南等地调研市场行情,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组织银企对接活动,倾听企业心声,推动行业发展。
朱丹 周雷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