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晓琴(来自安徽阜阳):带给儿女一人一件亲手做的羽绒服
“我是安徽阜阳人,和丈夫一起来高邮打工已有3年,今年是第一次回家过年。”6日上午10多钟,汽车客运站候车大厅内,赵晓琴正和丈夫蹲在地上整理着大包小包的行李,回家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赵晓琴告诉记者,刚来高邮的一、两年,夫妻俩因为工作不稳定,收入很少,两人过年都舍不得回家。去年,他们在服装厂辛苦干了一年,拿到了近7万元的工资。“前不久,在家乡上小学的儿子和女儿打电话来,说很想我们,所以今年我们夫妻商量回家过一个团圆年。”赵晓琴说。
“难得回家,给家人和孩子带了什么年货?”赵晓琴打开手边的一个大包,开心地边翻衣服边说:“市场上卖的羽绒服价格贵,我就自己动手做了两件羽绒服给一双儿女,作为他们的过年新衣。”
张强(来自淮安):辛苦一年挣到了10万元工资
张强手里紧攥着车票,站在检票口不时焦急地往外张望,迫切回家的心情一眼就能看出。“老乡们一个多星期之前就走了,为了多挣点加班费,我又多干了几天,家里人都等急了。”张强告诉记者,他来自淮安,是一名塔吊工,2011年底,听说高邮的工资比老家高,一个月能拿到4500元到5000元,便同4、5名老乡一起来高邮建筑工地干活。
当记者问到给家人带了哪些年货时,张强一脸满足:“今年是我打工赚得最多的一年,差不多有10万多元,老板已经全部打到了我的卡上。这是我给父母和妻子最好的礼物。”
沈正兵(在外打工的高邮人):给父母带回三棵枇杷树
在客运站农工班车候车区,一对老夫妻和儿子趁等车的空档,摆弄着面前的枇杷树,他们高兴的表情引起了记者的注意。这对老夫妻是特意从界首赶来接儿子回家过年的。“这是我特地从苏州东山带回来的,那里的枇杷树很有名,我想等来年结出果实让他们尝尝。”,面对记者的疑惑,儿子沈正兵微笑地答道。
沈正兵说,他是一名汽车维修员,在苏州打工10多年,妻子和儿子也一直和自己在一起,父母亲留在界首的老家。过去都是父母去苏州过年,后来父母年纪大了,他们一家三口就回来陪父母过年,而今年妻子和儿子因为工作的原因留在苏州,只有他自己一个人回家和父母吃团圆饭。
沈正兵乐呵呵地告诉记者:“回家前,我们一家人早早就商量过年给父母带些什么,儿子说奶奶喜欢吃枇杷,苏州东山的枇杷树好、结出的果实也好吃,于是今年就带了三棵枇杷树回来给父母。” 管玮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