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初,高邮城第二次解放,不到30岁的颜仁禧随军一起进城,此后他一直在文教部门从事行政工作。1982年,颜仁禧离休后,一次偶然的机会在书店里买到一本《江南诗词》创刊号,从此与诗词结缘。他边学边写,兴趣越来越浓厚。不久,颜仁禧的家乡原川青镇的中心小学成立芦花文学社,组织学生诵读古典诗词。看到该校《芦花》刊登少儿诗歌,颜仁禧感到
“诗教从娃娃抓起”是个好方法,便经常帮助该校研究诗教活动,总结诗教工作经验。
“让诗词走进校园,对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全面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有明显的成效。”颜仁禧说。离休后,他不只是帮助川青小学开展诗教工作,而且还关注外地的校园诗教。他经常自费出差,到处奔走呼吁诗教进校园,他自费编印《诗风吹绿校园春》、《诗风吹绿校园春》(续集)等,《陋巷吟》、诗文集《鸿雪留痕》等,并向社会广泛赠阅。
颜仁禧说,扬州已创成“全国诗词之市”,邗江、江都等地获得“诗词之乡”的美誉,作为省首批历史文化名城的高邮,也越来越重视诗词文化。2011年,高邮成立了诗词协会,他由衷地感到高兴。目前,颜老虽然年事已高,不能再到处奔走,但他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他衷心希望诗教之花能在更多的校园绽放。
晓莉 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