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于近年我国大肠癌发病率的不断升高,而治愈率并未明显改善的现状,我们认为开展有关大肠癌防治知识的科普宣传非常必要。现把相关的宣教知识列在这里,希望大家掌握这个疾病的预防知识,与医生共同作好大肠癌的防治工作,为提高全民的健康素质做些力所能及的贡献。
一.患大肠癌的病人为什么愈来愈多?这是什麽原因?
我国大肠癌患病人数有明显增加趋势。根据各个国家专家的研究结果,大多数人认为长年的高蛋白、高脂肪和低纤维素饮食习惯有利于大肠的发生。当然,也不是说长年的高蛋白、高脂肪和低纤维素饮食习惯都会发生大肠癌。其它相关因素,如多年患溃疡性结不愈;家族中多人患大肠癌或息肉病;胆囊切除10-20年以上;下腹部放射治疗以后;慢性血吸虫感染等也都与大肠癌发病有关。
二.为什么到医院就诊的患者大多已是中、晚期患者?早期和晚期大肠癌治疗结果有什麽不同?
因为早期大肠癌常无症状;一些患者出现症状(甚至医生)误以为是、痢疾、和结。一旦久治不愈,疑及癌症时,疾病已到中、晚期。
早期癌手术(甚至可以在肠镜下手术)后五年存活率可达90-95%,而晚期癌仅10%
三.怎样才能获得早期诊断?
健康人的定期进行普查(健康体格检查);对癌前疾病进行必要的治疗(如对腺瘤、溃疡性结的治疗);对大肠癌的直系亲属进行遗传学监测,都是获得早期诊断的主要途径。
四.怎麽进行大肠癌普查?
普查其实就是定期的专病健康检查。这种健康检查也并非所有的人都要检查,不同的对象有不同的检查要求。例如,50岁以上的无症状者均应进行每年一次普查,普查的方法是先做粪便检查(如隐血化验),一旦粪隐血试验阳性,应立即接受肠镜检查。有大肠癌家族史的人应从40岁开始普查。直系亲属中有多个恶性肿瘤者,应进行相关基因检测和必要的肠镜检查。有些家族应从20-25岁就要进行上述检查。
五.有什么症状说明可能患了大肠癌?
大肠癌的常见症状有便血、、腹痛,腹部肿块、腹水等等。当然不等于出现上述症状就得了大肠癌,因为其它许多疾病均可有这些症状。但是,一旦出现这些情况,特别是持续有这些表现的人,必须尽快就诊,以便明确病因,及早治疗。还要强调的是许多早期大肠癌并没有症状,千万不可认为,没症状就是没有病。
六.大肠癌能不能预防?怎样预防?
大肠癌是可以预防的。大肠癌的预防至少可以有两种办法:病因学预防和大肠癌的早期发现。刚才讲过,现在已经知道不好的饮食习惯和容易癌变的良性疾病都是大肠癌的发病原因。建立良好的饮食习惯,积极治疗容易癌变的疾病,有明确大肠癌家族史的人,接受遗传学预测是病因学预防。积极参加定期的健康身体检查(普查),便是早期发现大肠癌的有效方法。
七.既然高脂肪、高蛋白和少纤维(粗粮、蔬菜和水果是高纤维食物)的饮食结构容易使人得大肠癌,那么什么样的食谱是“健康食谱”昵?
1.减少脂肪类食物的摄入(包括动物油和植物油),以鱼、禽、瘦肉、低脂奶制品代替动物油过多的肉食,以煮、蒸食物代替油炸食品。
2.增加绿色叶类和根类蔬菜、水果的摄入。
3.多吃淀粉和纤维多的食物。
4.保持适当的体重。
5.每天的食盐摄入低于5克。
6.多吃新鲜食物,少吃腌、熏食物,不吃发霉食品。少饮含酒精饮料。
作者简介:
李正明,主任医师,外科主任。毕业于扬州大学医学院。曾到江苏省人民医院普外科进修,能独立开展普外科常见病及多发病诊治及胃肠肝胆、乳房、甲状腺等手术。98年再次到苏北人民医院、上海华山医院、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进修学习,能独立开展常见病及多发病诊断及颅脑外伤,大脑球面浅表肿瘤、高血压脑出血、颅骨修补及脑积水等手术,在省级以上医学期刊发表论文10余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