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盂城驿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读李健风诗集《飘飞手稿》
~~~———读李健风诗集《飘飞手稿》
~~~———读李健风诗集《飘飞手稿》
~~~———读李健风诗集《飘飞手稿》
~~~———读李健风诗集《飘飞手稿》
2012年11月30日 星期五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从望直港出发的流浪
———读李健风诗集《飘飞手稿》
  □周荣池 

  我第一次见到诗人李健风是在扬州的一个会上,他身形瘦弱却目光如炬让人印象深刻。在此之前,我在多个场合听杜海先生讲他如何只身一人去宝应望直港把这个“农民作家”挖掘出来的情形。其时,他作为望直港的一个农民有几十万字的小说手稿寂静无声地堆在乡间的案头上无人知晓。而早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李健风这个名字就登上了《诗刊》。那次见面沉默寡言的他说了一句我至今印象很深的话:“我要写一本让中国人头疼的书。”我觉得这是一种志气,也是一种态度,这让我对这位质朴的兄长印象更加深刻。及至后来收到他的诗集《远航之书》和《飘飞手稿》,我才明白所谓“农民作家”不是指他的文字特点,他的社会身份是农民,但他的文字植根乡土却也自成一格。 

  绵绵的乡愁。因为生计所迫,李健风经常奔波他乡,在异乡的行旅中他拿着一支瘦弱而坚强的笔写下了无尽的乡愁。人只有在他乡才能找到故乡,他乡的点滴都会将故乡的哪怕是痛苦的记忆转化成美丽的乡愁。在《乡愁》中,李健风看到:“今夜,乡愁、是最敏感的耳朵/能听到故乡的狗吠声/能听到故乡的风在轻吹着草垛/在轻吹着池塘边的青草……”这些清晰的记忆都是异乡景致的撩拨与提醒,在《夕阳西下》显得更深切:“夕阳西下/一片一片的黄叶从树上飘零下来———/小鸟再扇几下翅膀/就到家了———/而我就是在走一万步/故乡依旧遥远———”。对于故乡的眷恋归根到底是对亲人的怀念。在远乡,李健风经常想到自己的母亲。在《飘飞手稿》的开篇就是一首饱含泪水的《妈妈》:“……该记住的,我会永远牢记!/妈妈!/妈妈!汽车就要向远方开去了/让我再焐一焐您粗糙的手!” 

  劲道的书恨。作为一个农民,李健风在望直港所固守的却不仅仅是土地和庄稼,他站在黝黑的里下河土地上想到的却是天下,这也是许多中国读书人的心胸。在李健风这个农民诗人的身上显得更加的难能可贵。当然,从来“百无一用是书生”,很多时候诗人对世界的关注、对生活的关怀都显得有点“吃力不讨好”,因此他们读起书来、想起时事经常是愤恨不平的。在长诗《夜半,我:寂寞的歌者》第七章《群星》中,他将这种强烈的书恨表达得淋漓尽致:“……这个乱如马蜂窝的星球,对我很陌生!让我无法理解———/人,这种最自私的东西!要到何日/才能彼此同情、爱护?”当然,这种书恨对于诗人而言更多的是一种积极的情绪,让人感觉到生存的力度,在长诗的结尾李健风让我们看到了希望:“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我是一行瘦瘦的诗/但我的声音并不单薄/但我的心并不是荒凉的沙漠!/他是海,他是广阔的春天的草原!无边的初夏的森林!……” 

  火热的诗心。李健风是孤独的,是单纯的,诗性的———孤独到让人颤栗,单纯到让人心悸,诗性到让人梦幻。《飘飞手稿》薄薄一册就像他羸弱的身体却充盈着思想和力量,因为他有一颗火热的诗心,就不需要有什么惊人的外表,就不需要太多矫情的粉饰。他的诗集序言,只这么几行字:“……我的归宿,在远方,在远方———/我造起了这蓝蓝的孤舟/是我自己要成为更蓝的歌者———”看过很多的诗集,像这样简洁到唯美的序言让人心生敬意,因为一个真正的诗人才能忘记俗世与客套,留着一颗滚烫的诗心去写字:“为什么至今还有花儿?/为什么至今还有绿叶?/我是个诗人/我和地球一起痛哭———” 

  读李健风的诗,感觉他一直在流浪,不管是在远方还是在故乡,他都以流浪的姿态出现在诗行里,就连他的手稿都是在飘飞的。这对俗世是清苦的,对于诗人却是一种幸运,流浪让他们充满着激情与诗意,流浪是诗人和诗歌的福音:“我作为一个诗人/很清楚自己的责任/那就是必须用美梦/收尾我的一切诗篇———”(《无题》)。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综合新闻
   第03版:专版
   第04版:特别报道
   第05版:专版
   第06版:盂城驿
   第07版:教育园地
   第08版:特别报道
痛苦的庄子
歌吟是乡情
秦邮一璞,文纯如玉
从望直港出发的流浪
在伞下
高邮报盂城驿06从望直港出发的流浪 2012-11-30 2 2012年11月30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