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杨应国调任菱塘回族乡人武部副部长。2009年12月,杨应国兼任沙湖村党支部书记。2011年11月,他又被任命为清真村党总支书记。对于组织上的每一个决定,杨应国都愉快地服从,在最需要他的岗位上发光发热,踏实苦干。一路走来,杨应国在多个岗位表现出色,受到了干部群众的广泛好评。
在负责集镇管理工作时,杨应国每天的工作时间都在10个小时以上,几乎没有节假日。他带领队员们走街串巷、入户调查,针对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管理方法,在坚持依法行政、严格执法的同时,尽量保护老百姓的利益。在一次拆除店外搭棚行动中,一户自行车修理店的违规帐篷被强制拆除,修理店老板怀恨在心,便趁着杨应国一个人晚上下班时袭击他。面对修理店老板的殴打辱骂,杨应国清楚,自己面对的不是恶徒,而是一时气愤的老百姓,贸然还手只会使事态恶化,有可能还会误伤对方,一直躲闪的杨应国最终三根手骨骨折,身上多处擦伤。事情发生后,队员们忍不住为杨应国打抱不平,但杨应国却没有滥用职权为难修理店老板,而是耐心地向他讲明拆除店外违规搭建帐篷的必要性,分析拆违工作对于改善集镇面貌的意义。杨应国说,我们是人民公仆,是为人民服务的,要时刻谨记党的纪律,多换位思考,这样才能更好地开展工作。
杨应国是这样说的,也是带头这样做的。2009年12月,他担任沙湖村党支部书记时,面对沙湖村村级集体经济薄弱,五保户、低保户、困难户较多等现状,杨应国带领村干部深入农户实地走访调查,对于群众反映的问题加班加点研究对策,逐项予以解决。仅用一年的时间,沙湖村不仅还清了村集体债务,集体经济还盈利7.8万元。
沙湖村的情况刚刚好转,2011年11月杨应国又服从组织的安排担任清真村党总支书记。在全面了解清真村的情况后,杨应国确定了规范村级财务管理、建章立制,整合集体资源等工作重点,并敢于啃别人啃不下或不愿啃的硬骨头。鱼塘发包是一项较难的工作,杨应国与村干部们多次研究商讨并制订具体实施方案、明确职责、分工包干,通过一个多月的努力,全村1100多亩鱼塘全部重新发包。仅此一项,就使村级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从鱼塘发包前的29.82万元增加到现在的62.57万元。
在十多年的基层工作中,杨应国始终服从大局,发挥润滑油、螺丝钉的作用,坚守在最需要他的岗位上。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他严格遵守党风廉政建设的各项规定,在近几年的征兵工作中,杨应国拒收现金近万元,退回价值近5000元的烟酒类礼品,坚持公平、公正按照征兵要求开展工作,受到了应征青年家长的一致好评。
回想十几年的工作经历,杨应国感叹,三年的部队历练教会了他什么是纪律、什么是职责,这也是他一直以来做人的底线和工作的原则。 尤年 张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