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挑重担 发展经济为村民
十里村是由原十里、曹家、六洋三个村合并而成,全村有1100多个农户、4000多人口、6000多亩耕地,一度因村级集体收入少、债务多、财务管理混乱,村组干部人心涣散、凝聚力不强,导致村级集体经济长期薄弱,村民收入较低。为了改变十里村的状况,2003年,镇党委经过认真研究,决定由钱士林担任十里村的党支部书记。
钱士林上任后,利用休息时间到组入户开展调查研究,与老党员、老干部促膝谈心了解村内情况,共同研究谋划全村的经济发展思路。村办轮窑厂年年亏损,村集体背上了沉重的债务包袱。他召集村两委班子成员调研讨论,果断决定改制窑厂,通过公开招标的形式将原村办窑厂出售给外地老板。现在窑厂每年能为村集体增加收入5万多元。近年来,十里村先后新办了5家以健身器材和五金为主的个私企业,每年可获纯收入7万多元。
在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同时,钱士林也在思考着如何帮助村民致富。他带领村组干部和村民们大力发展高效农业,先后成立了“曹家蔬菜”、“十里瓜果”、“十里花木”、“金龙生态农业园”4家专业合作社,村民们既有务工收入又有租金收入,真正实现了村民的增收致富。
兴办实事 关爱民生惠村民
发展为民,让群众得实惠是钱士林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2003年之前,十里村的主要通道都是砖头路,通组道路大多还是土路。钱士林抓住实施通村道路灰色化改造的机会,带领村干部起早带晚,建成了长达十公里的水泥路。此外,从2003年至2011年,十里村新上变压器18台,新建排涝闸站4座,改造危桥11座,新建无害化厕所412座、垃圾池76座,疏浚河道18公里,全村1100多个农户全部吃上了安全卫生的自来水。
钱士林十分关心村里的弱势群体,宋国政家房屋破旧无法居住,钱士林积极向上争取资金,并带头募捐了1.2万元,为其翻建了3间平房;师义红生病急需手术,但生活困难无法负担医药费,钱士林带领村干部为其募集资金,让他及时做手术并恢复了健康……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当村民们送来礼物感谢他时,钱士林说:“这是我份内的工作,做的好是应该的,怎么能收你们的东西呢!”他时刻把村民们的困难挂在心上,为解决问题经常到处奔波、起早贪黑,却从来不在村民家吃一顿饭、喝一杯酒。
严于律己 践行廉洁系村民
按照镇党委、镇纪委的要求,能够及时对村里的党务、村务、财务、计生等工作在公开栏定期进行公开,接受上级组织和全村党员、村组干部和广大村民的监督。作为村党支部书记,钱士林更是以身作则,严于律己,自觉用党员干部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心不贪、嘴不馋、手不长。村里建设道路、兴建厂房、出售集体资产和企业改制,钱士林一直坚持公开招标,杜绝暗箱操作,从不借机为自己谋取利益。2004年一个个体老板为了承包村里的道路施工工程,送上茶叶和香烟,钱士林拒收,并义正言辞地告诉他们,搞工程不能走歪门邪道,要讲诚信、靠实力说话。在他的带领下,十里村村干们都能自觉做到像钱士林一样,无论大事小事,讲究原则,不徇私情,不接受吃请,不收受别人的礼金、礼品。
钱士林自从担任十里村党支部书记以来,一直严格要求自己,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勤政为民,廉洁奉公,为十里村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做出了不懈努力。钱士林3次被高邮市委评为优秀共产党员,1次被高邮市纪委评为勤政廉政村干部。尤年张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