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专版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记高邮市政协委员刘春生
~~~———记高邮市政协委员刘春生
~~~———记高邮市政协委员刘春生
2012年09月28日 星期五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守护残缺的花蕾
———记高邮市政协委员刘春生
  市荷花塘特殊教育学校,原名市聋哑学校,座落于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古盂城驿附近,占地5050平方米。走进校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两幢前后矗立、粉刷一新的大楼。大楼前的塑胶跑道和校园东部的塑胶操场红绿相间,色彩斑斓。教室、训练室、图书阅览室、宿舍、食堂等一应俱全,设施完善,环境宜人。看着整洁的校舍,你很难想象这所特殊教育学校是在20年前原荷花塘小学身后一个破旧的小院落的平房里,只有一个班,5个教职工,24名学生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学校的成长得到了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和支持,特别离不开一个人的默默付出,他就是现高邮市荷花塘特殊教育学校校长刘春生。 

  92年如皋特师毕业后,考虑到当时的家乡高邮还没有一所特殊教育学校,刘春生萌发了创建一所特殊教育学校的念头,毅然放弃了留在大城市发展的机会,回到家乡。他以个人的名义给当时的市教育局局长写了一封信表明他的意向,不久就得到了回复。对于他的建议,局长很是重视,很快就组建了一支调研组去各地考察特殊教育学校办学情况,迅速拿出创校方案。在上级领导的支持下,他与原荷花塘小学的校领导一起参与创办了高邮市第一所聋校,结束了高邮没有特殊教育的历史。从此也开始了他为残疾孩子创造幸福和价值的征程。 

  不畏艰辛,为孩子争取平等的受教育权利 

  优质的特殊教育是改变残疾人群体在社会中“沉底”状态的重要途径。然而,由于社会对特殊教育的认识还有不足,很多残疾孩子由于种种原因难以跨入学校的大门,已经进入学校的残疾学生,也由于家庭经济的原因,时时面临辍学的危险。针对这一现状,刘春生带领特校的老师们积极构建完善残疾孩子入学的防护网,使市残疾孩子的入学率、巩固率有了大幅度提高。 

  为保证高邮市区域内残疾孩子的高入学率,刘春生组织特校的老师先后于2004年和2006年暑假期间,深入乡村田头,开展入户调查,行程遍及高邮市21个乡镇的333个行政村(社区),涵盖高邮市36所初中、132所小学及171所幼儿园,掌握了高邮市残疾孩子的数量、分布和受教育情况。对符合入学条件的残疾孩子,依照法律法规精神,积极动员其入学。 

  为了能留得住每一个入学的残疾学生,刘春生一方面带领特校老师做好残疾学生家长的思想工作。在对待残疾孩子接受教育的问题上,家长们曾经有过各种各样的模糊认识。有的认为只要上几年,认“两个”字就行;有的认为自己家庭不宽裕,省点钱将来给孩子用更现实等等。针对家长的种种不正确认识,刘春生带领老师们利用开家长会、告家长书等方式,及时与家长进行思想沟通和交流,帮家长们逐步树立起“给孩子教育就是给孩子未来”的观念。另一方面积极争取上级和社会的支持,不断完善残疾孩子的救助保障体系。学校建立了特困残疾学生档案,为每一个特困生明确了救助渠道,尽最大限度地帮助他们解决学习、生活上的困难。刘春生的一系列举措有效地杜绝了辍学现象的发生,真正做到了“进得来、留得住”。 

  积极探索,助孩子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 

  刘春生认为每一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生命个体,都有其独特的生命价值,如何发掘残疾孩子身上的潜能,让他们在自身基础上得到最大的发展是特殊教育的始终追求。自2002年秋走上校长工作岗位以来,他紧紧围绕“办高水平学校,创高质量教育,育高素质学生”的目标,着力于“培养快乐而有价值的人”,促进残疾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 

  刘春生发现因为自身的残疾,许多学生怀有各种各样对家庭、对社会的怨恨,若不及时给予疏导,任其发展,很可能成为诱导其将来与家庭和社会对立的萌芽。为此,他将感恩励志教育作为学校的重点教育内容,领导特校老师们开展形式多样的“感恩教育”活动。如利用班会课、国旗下讲话等途径引导学生们思考“如何看待自己的残疾”、“幸福的生活从哪里来”、“算一算亲情帐”、“做一件感恩事”等主题。通过这些活动,积极引导他们走出残疾阴影,奋发进取、自强有为。此外,学校还经常性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定期组织“健康节”、“生活节”、“展能节”等校园“八节”活动,为他们树立自信,展示潜能创造平台,提高他们生活信心和参与社会、融入社会的能力。 

  在认真抓好康复工作,补偿学生缺陷的同时,刘春生带领特校的老师们针对残疾学生的特点,围绕激发每个学生潜能,实现多元发展的目标,努力探索最合适的教育模式。学校先后设立了听障教育部、智障教育部和学前康复部三个教学部。在学前康复部实行“集训+个训”语训模式,在智障部实行“班级授课+分层教学+个别化教育”教育模式。按照“基础坚实,多元发展”的原则,为每个残疾学生建立了成长记录袋,定期收集学生成长中的点滴。制定了新的《荷花塘特校学生考评办法》,实行“杰出荷花塘之星”、“优秀荷花塘之星”、“特色荷花塘之星”三级认定,既重视德、智、体等基础指标的刚性,更重视学生个性特长的体现,力争让每名学生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此外为发展学生的个性化特长,学校还开设了舞蹈、剪纸、绘画等兴趣小组,每学期一次集中展能,每学年一次发展评优。以剪纸为代表的艺术教育还进一步延伸,向职业教育拓展,成为特校“艺———职衔接职业教育模式”的办学特色,08年在省特殊教育年会职业教育研讨会中作经验交流,获得与会人员的一致好评。学校组建的“天使之翼手语艺术团”、“德威电子琴社”、“小荷艺术团”等社团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 

  事实证明刘春生带领特校老师们的探索取得了显著成效。特校的学生先后在省、市、县等各级各类才艺比赛中获奖100多项,特校先后被授予“江苏省民间工艺传承基地”、“扬州市文明单位”、“扬州市绿色学校”、“扬州市依法治校先进学校”、“高邮市残疾人工作先进集体”、“高邮市教育科研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近年来,特校毕业生95%以上顺利在乡村、企业实现就业,许多学生还成为当地有名的养殖大户和企业的生产能手;周盟等三名同学经过层层选拔,代表江苏省参加了2008年残奥会的开幕式演出;蒋俊同学的剪纸走进了央视国际频道的《走遍中国》栏目;张义健等3名同学升入聋人名校———南京聋人高中,孙建萍、李智等15名同学考入长春大学、南京特教学院等高等院校深造。 

  竭尽所能,给孩子更多的成长关爱 

  特教事业的发展离不开全社会的理解和支持。然而就在十多年前,很多人甚至还不知道高邮市有所聋哑学校,更不知道聋哑孩子还可以去学校受教育。针对这一现状,刘春生意识到:特殊教育一定要走出去,决不能搞闭门造车。为此,他明确了办学的基本思路,“开门办学,打造品牌,加强管理,发展特色”。 

  刘春生抓住一切机会向社会宣传残疾人有受教育的权利和特校办学情况。如“爱耳日”,他带领特校的教职工和学生们走上街头进行宣传;“助残日”,他组织师生赶排一台台感人至深的文艺汇报演出;将每一次上级部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及社会团体的来校视察、考察和调研活动都当成一次宣传学校的机遇,认真准备汇报材料;就连参加各种会议时,刘春生也不忘随身带着学校的宣传展牌……通过宣传,使更多的人了解了残疾学生的生活状况,了解了特校办学的艰辛,社会扶残助残的良好氛围逐步形成。 

  市政府从2008年起,设立每年十万元的特殊教育专项补助,补贴学生的生活费用;一名副市长担任特校的名誉校长。特校先后与消防大队、预备役高炮四团等结成共建单位;与美国“希望之家”、上海德威英国国际学校等结成友好交流关系;八一电影制片厂陈建导演、工艺美术大师蔡生、普林斯化工的瞿军总经理等一批杰出社会人士成为该校“爱心使者”;与城区13所中小学校开展了“健残手拉手”共建活动;邮星食品公司为残疾学生设立了冠名助学基金……据不完全统计,到目前为止,先后有一百多家单位参与特校的助残活动,捐资捐物达二百多万元。 

  2007年利用创建“省合格特殊教育学校”的机遇,学校由原荷花塘小学旧址搬迁至原城南小学校址,并进行了较大范围的改造。面积由原来的1800多平方米扩建到5050平方米。2010年学校积极参与创建省区域教育现代化,基础设施有了更大的改善。主要教学办公设施有:感统训练室、康复训练室、体能训练室、剪纸活动室、教学仪器室、图书阅览室、器乐室、集体语训室、个别语训室、计算机室、家政室、律动教室等。当前适逢特校建校20周年之际,刘春生又带领特校的老师们积极抢抓机遇,创建“江苏省特殊教育现代化示范学校”,进一步提升学校的现代化水平。 

  在刘春生的日程表里,没有星期天,没有节假日。2000年,新婚燕尔的他,没有顾得上新婚妻子,婚礼一结束又回到了三尺讲台;2002年,父亲重病期间,正是他接手全校工作的时候,为了不影响工作,他常常傍晚赶上八十多里路回家看望父亲,清晨又披着晨曦早早返回学校……这么多年以来,他楞是没有耽误过学生的一节课,没有请过一天的事假。 

  建校初期,教学条件非常简陋。没有必要的教学图片、用具,甚至没有像样的教材。他就动手创作图片,就地取材制作生动的教学用具。 

  刘春生常说:“残疾学生是受伤的幼苗,更需要我们爱的呵护”。在学生眼里,他就像一位慈爱的父亲,默默地为他们撑起一片晴天。吕佳佳曾是他班上的一名学生。由于听力损失严重,佳佳的语文学习非常吃力。为了帮佳佳练习发音,他特地买来一面镜子,帮佳佳对口型,做发声示范。一遍不行,就两遍,两遍不行,就三遍……就这样,一个发音练上几十遍是常有的事。当佳佳终于能发出含混不清的“老师”、“学校”的发音时,一旁的刘春生已经是喉咙发干,嗓子发哑,累得几乎说不出话来。当佳佳想打工挣钱而放弃学业时,刘春生万分焦急,苦口婆心地劝说,终于她又重新走进了课堂。伴随着刘春生呵护的目光,吕佳佳一步步走向了大学的殿堂,成为高邮市第一位聋人大学生。 

  二十年的风雨,几多艰辛,但他始终不改初衷,坚守自己的选择。让更多的残疾孩子享受到优质的特殊教育,是刘春生最大的心愿。随着学校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和优质特殊教育的实施,我们相信这片荷塘一定会迎来一个硕果累累的金秋。孙薇薇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综合新闻
   第03版:特别报道
   第04版:专版
   第05版:专版
   第06版:专版
   第07版:时尚新干线
   第08版:专版
   第09版:专版
   第10版:专版
   第11版:专版
   第12版:专版
市政协建言法律援助工作
市政协“委员活动周”活动见成效
守护残缺的花蕾
高邮报专版05守护残缺的花蕾 2012-09-28 2 2012年09月28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