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日下午,记者慕名来到位于龙虬镇的小康水产专业合作社,采访了被誉为我市“养殖罗氏沼虾第一人”的周长文。
谈起自己的罗氏沼虾养殖史,周长文极为低调。周长文原先一直养殖淡水鱼,他之所以“转行”,完全是出于他对罗氏沼虾养殖“钱景”的判断。1990年,在市水产科技人员的指导下,周长文在自家2.6亩的鱼塘里,试养起罗氏沼虾,成为我市最早的罗氏沼虾养殖户。
靠着这种神奇的小虾,周长文的生活也随之发生急速变化:1994年,他将养殖规模扩大到19亩,创下亩产300斤罗氏沼虾的全省最高纪录,当年赚了8万元;1995年,他又第一个搞塑料大棚育虾,解决了温度对罗氏沼虾养殖的制约。小小的罗氏沼虾在为周长文带来丰厚经济收入的同时,也让他获得了江苏省劳动模范、全国劳动模范等荣誉。
其实,一只罗氏沼虾所改变的,不仅仅是像周长文这样的我市近7000户虾农的命运,还有整个高邮农业产业结构。据了解,在我市高效农业鸭、鹅、蛋、米、虾、蟹“六条龙”中,罗氏沼虾已成为目前单品养殖规模最大、亩产值最高、效益最好、生产经营农户收入最高的产业。
上世纪90年代初,我市引进罗氏沼虾养殖项目,目前养殖面积占全省3/5、全国的1/4。尤其是近10年来,我市已逐渐延伸出虾苗培育、虾产品加工、饲料、运输、肥料、药物供应等一条有序结合、配套发展的产业链。统计资料显示,我市罗氏沼虾产业的规模目前堪称“全国第一”:养殖面积达13余万亩,年产量超4万吨,从业人员过5万;去年我市罗氏沼虾产业链产值达35亿元,全市农民收入的1/10以上与罗氏沼虾产业有关。
(下转二版)
(上接一版)同时,随着产业规模的扩张,我市罗氏沼虾产业开始进入“品牌战略”时代。“戚伍”、“少游”、“龙虬庄”等一批无公害品牌,让罗氏沼虾享誉全国,甚至还“跳”上了外国人的餐桌。
“今年罗氏沼虾的行情不错。你看,虽然现在已经进入尾期,但罗氏沼虾的成虾销售价格依然保持在每公斤37元左右。目前合作社已发展成员250户,养殖面积5000亩左右,按每亩纯利润3000元计算,全社今年收益可达千万元。”采访结束时,周长文给记者算了一笔账。